《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修订版)》
第22节

作者: 云淡心远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10-16 08:25:38
  NO.39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锁谏”。
  后来初唐画家阎立本曾以此事为蓝本创作了一幅《锁谏图》;
  宋代诗人刘克庄也写了一首同名诗:

  谠言直触大单于,赖有阏氏上谏书。若把汉唐宫苑比,玉环飞燕总输渠。
  刘克庄对刘氏的赞美,当然不是因为他们都姓刘,五百年前是一家,而是因为刘氏确实是一个深明大义的贤后,她的事迹后来被写入《晋书�6�1列女传》,永垂史册。
  可惜的是,红颜多薄命,好人不长寿,刘氏在被立为皇后之后不到一年就死了。
  缺少了刘后的监督,刘聪的私生活更加混乱。
  所有王公大臣的女儿,只要稍有姿色几乎都被他搜罗进了后宫。

  一时间,宫内美女如云,春色满园,他成了飞在花丛中的一只小蜜蜂,成天沉浸在温柔乡中不可自拔。
  花多了要争艳,女人多了要争宠,现在皇后之位又正好是空缺,因此好几个宠妃都争着吵着哭着闹着想做皇后。
  到底让谁来当呢?
  刘聪很烦恼。

  毕竟,哪一个都是心头肉,哪一个都怠慢不得。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刘聪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办法。
  他一下子就立了三个皇后——中护军靳准的两个女儿靳月光和靳月华分别被封为上皇后和右皇后(刘聪好像特别爱当自己的连襟,特别爱搞姐妹花),贵妃刘氏则为左皇后。
  除此以外,后宫中佩戴皇后玺授的还有七位——就像现在有些所谓主任科员的名字后面往往有个说明“享受正科级待遇”一样,这七位虽然没有皇后的封号,但享受皇后同等的待遇。
  光皇后级别的就有这么多,可想而知,他后宫的妃子数量有多么庞大,他每天在她们身上的工作量有多么庞大!
  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沉迷于房事,自然无心于国事;执着于裙下,自然无意于天下。
  刘聪很少出宫,上朝的次数比上坟的次数都要少,一般的日常事务他都交给儿子刘粲处理,重大事项则通过王沈、郭猗等几个亲信宦官向他汇报。
  王沈等人趁机借此掌握朝纲,很多事情他们都不跟刘聪讲,而是根据自己的好恶擅自处置。
  这样一来,他们自然权倾天下。
  跟他们关系不好的,功劳再大也不能升官,跟他们关系好的,即使是个白痴也能平步青云。汉国的朝廷内外一片乌烟瘴气。

  不过,任何时代都不缺乏忠臣。
  少府陈休、尚书王琰等人对这些宦官的胡作非为十分不满,经常联合起来和他们对着干。
  但和深得皇帝信任的王沈等人作对,相当于螳臂挡车、稻草挡山洪——根本就是自不量力!
  公元316年2月,很久没上朝的刘聪突然出现在了朝堂,下令拘捕陈休等七位大臣。
  太宰刘易(刘聪次子)、大将军刘敷(刘聪第五子)、御史大夫陈元达等人纷纷上表进谏,请皇帝惩治王沈等人,释放七大臣。
  刘聪毫不为所动,只是笑着说:我这两个儿子受了陈元达的影响,都变傻了。

  为了旗帜鲜明的表明自己的态度,他非但没有对王沈等人做任何处罚,反而将他们加封为列侯。
  素来以忠直著称的刘易当然不甘心,又继续上疏为七大臣申冤。
  这下终于彻底惹恼了刘聪,他当着刘易的面,将其奏疏撕得粉碎。
  七大臣不久即被杀害。
  刘易彻底失望了。
  仅仅一个月后,他就忧愤而死。
  七大臣和刘易的死对陈元达打击极大,他知道,就像葡萄酒无法变回葡萄一样,现在的刘聪再也无法变回原来那个贤明的刘聪了,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
  他只能无奈地恸哭:老臣我既然已经不能进言了,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随后他在自己家里自尽身亡。
  忠臣义士纷纷凋零,王沈等小人从此更加猖狂。
  而皇帝刘聪也愈加醉生梦死,荒淫无度,身体状况变得越来越差。
  这样一来,继承人的问题自然也越来越受人关注。
  日期:2015-10-19 08:31:25
  NO.40
  刘聪当初继位的时候,曾经立刘乂为皇太弟,但这显然并不完全是他的本意。
  毕竟,舔犊之情,人皆有之,他当然也不例外。

  为培养他的长子刘粲,他可谓煞费苦心,不仅多次让刘粲率军出征,以培植其班底、增长其威望,后来还任命其为相国,总领百官。
  与此同时,他对刘乂却是越来越冷淡,越来越不待见。
  刘乂这个太弟仿佛成了泰迪,整日无所事事,无所适从。
  总而言之,刘粲有权有势,刘乂有名无实;刘粲风光无限,刘乂活动受限;刘粲威风八面,刘乂以泪洗面……
  两相对比,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任何人都看得出来,刘乂的皇太弟身份已经是岌岌可危。
  他的亲信崔玮、许遐劝他先下手为强,发动政变,囚禁刘聪,杀掉刘粲,提前夺取帝位。
  刘乂不敢,没有同意。
  然而没过多久,此事就被人告发了。
  刘聪立即将崔玮等人斩首,同时命刘粲派兵封锁东宫,将刘乂软禁,不准任何人出入。
  看起来,刘粲的接班人地位似乎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但刘聪不知怎么回事,接下来仿佛忘了这件事一样,很长一段时间都没什么行动。
  刘粲焦急万分,却毫无办法。
  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
  此人正是靳准,当朝国丈,准确的说是首席国丈——虽然刘聪有好几个皇后,但靳准的女儿是其中最得宠的。
  靳准这个人八面玲珑,善于见风使舵,早就把宝压在了刘粲身上,对刘粲百般逢迎,被刘粲视为心腹,与王沈等宦官关系也相当不错。
  他对刘粲说: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刘乂喜欢交往宾客,,咱们不如先撤掉对刘乂的监视,让外人自由出入。然后咱们再从那些和刘粲来往的人那里入手,将其严刑拷问,弄出一份刘乂谋反的供词。皇帝岂有不信之理?
  刘粲依计而行。
  此后,刘乂算是获得了有限的自由,虽然还是不能出门,但可以找人聊聊天,吹吹牛,打打牌,喝喝酒,日子稍微好过了一点。
  公元316年9月,刘聪在宫中宴请群臣,突然想起了弟弟刘乂,便派人将他召来。
  刘乂年纪轻轻,却已是须发皆白,满脸憔悴,看上去十分可怜,因此刘聪忍不住也动了恻隐之心,不由得潸然泪下。
  兄弟俩先是抱头痛哭,后来又把酒言欢,重归于好。
  这当然是刘粲不愿意看到的。
  他决心尽早除掉刘乂,以绝后患。
  经过和靳准等人的一番密谋,方案很快就定了下来。
  刘粲让人对刘乂说:刚收到皇帝密诏,说京师将有变乱发生,要我们都穿上甲胄,以防万一。
  刘乂哪敢不听,马上让东宫将士全都穿上了战袍。
  随后刘粲让靳准、王沈等人向刘聪告发刘乂图谋不轨,说他们都已武装好了。
  刘聪大惊,立即派人去暗访,发现果然如此。
  证据确凿,由不得刘聪不信。
  他命令刘粲马上率军包围东宫。
  刘粲让靳准把和刘乂有过来往的宾客全都抓捕了起来,之后对他们施以种种酷刑。
  很快就有人受不了了,违心承认与刘乂合谋造反。
  这样一来,刘乂的皇太弟之位当然就保不住了。
  他被废为北部王,不久又被刘粲派人杀害。
  刘粲则顺理成章地被封为皇太子,同时兼任相国、大单于,继续执掌朝政。
  又过了一年多后,纵欲过度的刘聪终于一病不起——一头牛耕千亩地,不累死才怪。

  他自知不久于人世,考虑到长安的刘曜(他在西晋灭亡后一直驻守在关中)、襄国的石勒两位实力派人物在外手握重兵,可能会威胁儿子刘粲的统治,便撑着病体下诏,让刘曜、石勒两人入朝辅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