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修订版)》
第1节

作者: 云淡心远
收藏本书TXT下载
  引子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是《三国演义》开头著名的卷首语。
  为了证明“合久必分”,罗贯中从统一的东汉末年,写到了公元220年三国分裂。

  为了证明“分久必合”,他又从三国分裂,写到了公元280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建立的西晋灭掉东吴,再次完成统一大业为止。
  此语被认为十分精辟,用它来解释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就如用阿基米德原理来解释浮力的规律一样贴切。
  不过,和阿基米德原理相比,这句话似乎也存在一个小小的问题:“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久”字难以定量。到底多长的时间才能称为“久”?
  如果罗贯中接着《三国演义》继续往下写的话,他的答案一定会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因为,作为三国终结者的西晋帝国的统一仅仅维持了24年——还不够一个人从幼儿园读到博士!
  开国皇帝司马炎死后不久,西晋王朝就爆发了八王之乱,北方少数民族乘机崛起。
  自从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建立汉国(后改名赵,史称前赵)开始,在长达135年的时间里,匈奴、羯、鲜卑、氐、羌等少数名族先后入主中原,这五个民族后来被称为五胡,他们先后建立的国家和几个汉人建立的政权一起,被称为十六国。
  史学界因此把这一历史时期称为五胡十六国。
  十六国的说法缘于北魏史学家崔鸿写的一本纪传体史书《十六国春秋》,书里记录了前赵、成汉、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凉、后燕、后秦、西秦、南凉、西凉、北凉、北燕、南燕、胡夏等十六个国家的历史。
  但这只是一个习惯性的说法而已,事实上,除了上述十六国以外,这一时期还存在着代国、冉魏、西燕、谯蜀、翟魏等多个政权,远不止十六国。
  这是一个常被忽视的时代,它夹在三国和隋唐两个著名的历史时期之间,历史教科书上几乎一笔带过。
  这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时代,可以说,没有五胡十六国,就没有北朝,就没有后来强盛的隋唐。
  这是一个炼狱般的时代,混乱值爆表,战乱频仍,生灵涂炭。

  这也是一个梦幻般的时代,精彩度冲天,风云迭起,英雄辈出。
  有中土豪杰,有胡人干才。
  有铁血战神,有名士风流。
  有草根逆袭,有贵族复国。
  千载留名却充满争议的,这是冉闵。
  出身奴隶却成为皇帝的,这是石勒。
  宽容大度却屡遭背叛的,这是苻坚。
  扪虱而谈却谋比诸葛的,这是王猛。
  深沉厚道却战无不胜的,这是慕容恪。
  叛逃敌国却复兴祖国的,这是慕容垂。
  坎坷半生却应时而起的,这是刘渊。
  砥柱中流却回天乏力的,这是刘琨。
  意气慷慨却难挽危局的,这是祖逖。
  暴桀雄武却终结十六国的,这是拓拔焘。
  遗腹子复国的,这是拓跋珪。

  孤儿建国的,这是赫连勃勃。
  气吞万里如虎的,这是刘裕……
  要了解这些熠熠发光的人物,要了解这段混乱却精彩的历史,必须先从一个叫刘渊的匈奴人说起。
  日期:2015-07-15 09:20:40

  NO.1
  刘渊的前半生堪称是怀才不遇的典型。
  他出身高贵,是匈奴冒顿单于的直系后裔,其父刘豹是南匈奴的左部帅。
  南匈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初年,当时匈奴的内部为争夺王位发生动乱,呼韩邪单于(大美女王昭君的丈夫)的孙子日逐王比自立为南单于,并南下归附汉朝,从此匈奴分裂成了南北二部。
  之后,北匈奴在汉朝的打击下被迫西迁,逐渐消失在中国历史的记载中;而南匈奴则从此定居于长城以南地区,汗庭设立在离石左国城(今山西方山)。
  东汉末年,丞相曹操把南匈奴分为左、右、南、北、中五部,刘渊的父亲刘豹就在此时开始统领五部之一的左部。
  由于长期和汉人混居,南匈奴人也逐步汉化,至少从姓名来看已与汉人无异,比如刘渊家族就因认为自己是冒顿单于和汉朝公主的后代,而把姓氏改成了汉朝的国姓——“刘”。
  刘渊少有大志,据说他很小的时候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吾每观书传,常鄙随陆无武,绛灌无文。二生遇高皇而不能建封侯之业,两公属太宗而不能开庠序之美,惜哉!——我每次看史书,常常鄙视随何、陆贾缺少武力,周勃、灌婴没有文化,随何、陆贾这两个书生在在汉高祖打天下的时代不能领兵打仗,封不了侯;周勃、灌婴两个武夫在汉文帝治天下的时代不能帮助皇帝教化百姓,岂不可惜!

  有了如此远大的目标作指引,年少的刘渊每天都像饥饿的婴儿吮吸奶水一样贪婪地吮吸着各种知识,每天都像夏日的知了练习蝉鸣一样不知疲倦地练习着各种武功,早读左传,晚看兵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年以后,刘渊果然成了文比随陆,武超绛灌的全才——他不仅学富五车,诸子百家无一不精,诗词歌赋全都拿手;而且武艺过人,刀枪剑戟样样娴熟,骑马射箭通通擅长。
  更难得的是,除了才气高、志气高,他的颜值也非常高,史载他身材魁伟,面容英俊,还留了把跟关云长一样漂亮的长胡子,堪称美髯公。
  既有显赫的出身,又有非凡的相貌,还有出众的才华,这样的人即使在现代也吃得开——至少是符合凤姐的条件了。
  更何况是在特别看重门第、风度的魏晋时代呢?
  因此,刘渊很早就在并州(治所今山西太原)一带享有大名,朝廷重臣王浑对刘渊非常欣赏,与他结成了忘年交。
  王浑是刘渊的同乡,出身于魏晋南北朝时的顶级豪门太原王氏,官至三公之一的司徒;其子王济则不仅官拜侍中,还娶了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儿常山公主。
  西晋初年,刘渊曾作为南匈奴的人质住在都城洛阳。
  经由王浑的推荐,司马炎特地召见了刘渊,一番交谈下来,他对刘渊的表现大为叹服。

  事后,他对自己的女婿王济说:依我看,即使是由余、金日磾(dī)也比不上刘渊!——由余是春秋时的西戎人,秦穆公的重要谋臣;金日磾是匈奴休屠王子,汉武帝时的佐命元勋,两人都是少数民族精英的代表人物。
  王济回答说:刘渊的文武才干,远超由余和金日磾,陛下如果用他主政东南,平定东吴指日可待!
  司马炎连连点头。
  然而,此时另两位大臣孔恂、杨珧却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外族人和我们汉人就像油和水——永远不可能融合。若授予刘渊重权,只怕即使平定了东吴,他也会割据江东!这不是引狼入室是什么?

  司马炎一下子就无语了。
  刘渊的大好前程成为了泡影。
  日期:2015-07-15 09:21:29
  NO.2
  几年后,西北地区的胡人造反,声势浩大,司马炎派兵镇压,却屡战屡败,还折损了多员大将。
  正当他头疼不已的时候,大臣李憙(xǐ)又再次向他推荐了刘渊:陛下,臣以为如能给刘渊一个将军的名头,让他统领匈奴五部西征,叛乱不足平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