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容误读——撕开野史面纱,直面历史真相》
第45节

作者: 九孔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5-24 21:14:22
  机会来了,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唐高宗李治在太宗周年祭前往感业寺进香,一对失散的鸳鸯终于再度相遇,两人互诉衷肠、难舍难分。这一切都被一个人看在眼里,正是这个人的帮助,武则天才有机会重返宫中,继续书写属于她的传奇。
  这个人就是高宗的王皇后。当时王皇后和高宗的另一位妃子萧淑妃正在那较劲,由于王皇后没有子嗣而渐渐失宠,而萧淑妃的肚子那叫一个争气,一口气给高宗生了好几个儿女。这王皇后就想现在李治不是和那小尼姑打的火热么,那就索性叫皇帝将小尼姑接还宫中来,这样一来,她就和小尼姑绑成了一团来抗衡打压萧淑妃。俗语有云:请神容易送神难,王皇后哪里知道这个小尼姑可不是一般的人,你请回来的可是一尊凶神,小心自己的地位!

  永徽二年(公元615年),高宗丧期已满,当即迎武则天回宫,这位命运多舛的女子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春天。早在此次进宫之前,武则天已经怀孕,进宫后不久,便诞下龙种,就是后来的太子李弘。在永徽三年,高宗曾经因为大臣们的劝谏,已经立自己的长子李忠为太子,但是古代历来都是子凭母贵,高宗现在正和武昭仪琴瑟和鸣,当然重立太子,更何况太子李忠的生母只是一位宫女。

  自武昭仪进宫一来,王皇后的目的似乎并没有达到,事情并没有并向原先自己设定好的方向发展,反而是越来越远。王皇后自己失去地位不说,现在就连萧淑妃的位子也不保了,当时真是“昭仪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下不单单皇后,连萧淑妃也急了,两人频频在皇帝面前与武昭仪争宠,给她小鞋穿,但是高宗对两人的话充耳不闻,完成没有要相信的意思。李治还给二品的武昭仪加官进爵,将其升为一品的宸妃,原本后宫是没有宸妃这个尊号的,但是当时后宫中四位一品夫人的名额已经满了,所以李治给新创出了一个。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宸”字很有讲究,古代这个“宸”字是不能乱用的,“宸”代表北极星所在,因此它代表帝王,如“宸宫”就代表帝王的宫殿,“宸游”就是帝王出游,“宸翰”表示帝王的手记等。这“宸”字封号可能就是武则天自己取的,所以从“宸妃”这个封号也可以看出武则天在李治心中的地位。

  到永徽六年(公元655年),传出王皇后和她的母亲在后宫之中大搞厌胜之术,企图将武则天以扎小人的方式弄死。厌胜之术自古以来就是宫中大忌,历朝历代都严令禁止,汉武帝就是因为厌胜之术将自己的太子刘据被逼造反,皇后卫子夫自缢而亡。高宗知道后龙颜大怒,将王皇后的母亲逐出了皇宫。
  第二件事,也是我们很熟悉的,根据《资治通鉴》记载说武则天诞下长女后一个多月,王皇后来看望,武则天就亲手扼死了自己的女儿栽赃嫁祸给皇后,李治一怒之下将皇后打入冷宫。尽管《资治通鉴》里描写的惟妙惟肖,但是这件事肯定不曾发生过的,因为要实现这件事情,需要打通的关节太多,你怎么预测皇后哪天会来,自己还要先躲起来,接下来高宗还要来看望女儿,仆人还不能将此事泄露出去等到。另外从心理学角度看,母亲尤其是刚生下子女不久的母亲不可能做出此等惨无人道的事情,虎毒还不食子呢!同时高宗也通过这样一系列的事情,决定将武则天立为皇后。

  高宗把这个想法告诉朝臣,却遭到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其中尤以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为甚,长孙无忌是高宗的舅舅,他们又是关陇贵族集团的代表。这样一来搞得李治和武则天两人压力很大,可以说朝堂之上,举目无亲。但是一个人的一番话令两人又见到了曙光,这个人就是李绩(徐茂公),他说立皇后这件事是皇帝的家室,自己的家室又何必来询问外臣呢?再加上朝堂之上像李义府、许敬宗等人的支持,李治终于下定了决心。

  日期:2014-05-25 16:17:52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高宗正式废王立武,将武则天立为皇后。随后武则天作出了一系列事情。首先她用计谋害了王皇后和萧淑妃,还让自己的儿子李弘坐上了太子之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帮助高宗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罢免了褚遂良、韩瑗最后除掉了长孙无忌,严重打压了关陇贵族集团,实现了高宗的中央集权。
  由于这件事,高宗非常感激武则天,两人是同属一个战营的同志,也非常信任她。高宗身体一向不好,苦于风疾,到了显庆年以后,高宗就将国家大事都交给武则天处理。到了上朝时,高宗坐在前面,武则天坐在后面,坐前用帘子遮挡,所以垂帘听政在唐朝就已经有了。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十二月,高宗李治宾天,临死前留下遗照军国大事有什么不能裁决的地方,有武则天做主,这就相当于给武则天了一个顾命大臣的权力。此时原先的太子李弘已经去世,四天以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武则天被尊为皇太后,正是开始了其铁腕政治的生涯。
  就在中宗即位的第二年光宅元年(公元684年),由于枕边风的威力,中宗决定命自己的岳父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为侍中,遭到大臣的一致反对,裴炎力谏不听,于是武则天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废除唐中宗李显贬为庐陵王,立自己的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则天自己临朝称制,自事朝政。
  自这天开始,一直到神龙元年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将皇位还与李氏王朝的21年中,武则天主要完成了下列几件事情。
  第一件,就在立李旦的那一年九月,大唐开国功臣李绩(徐茂公)的孙子徐敬业在扬州起兵造反,他的幕僚中有一位非常著名的才子,初唐四杰之一七岁写下咏鹅诗的骆宾王代徐敬业写下了一篇名动天下的讨贼檄文——《讨武曌檄》,这篇檄文洋洋洒洒,将武则天骂了个狗血喷头,同当年陈琳为袁绍写的《讨曹操檄文》有过之而不及,它们也成为中国古代史上最出名的、骂得最凶的两篇檄文。其中有“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 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气势恢宏、大义凌然,由于这篇如此给力的檄文,徐敬业十天之内就招募十万余人,但是说的总是比唱的好听,虽然人数颇多但大部分都是乌合之众,武则天命李孝逸为扬州大总管,兵发三十万前来征讨,同年十二月徐敬业兵败自杀,一场闹剧终于收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