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果然很有料》
第59节

作者: 京城说书匠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11-05 15:26:41
  薛钊死后,刘钧见他的孩子挺可怜的,自己也正好无子,所以就收养了这个孩子,取名刘继恩。
  薛钊死后,虽然刘小姐成了寡妇,但是在那个没有朱熹的时代里,以她的身份,再找一个也不难。于是,刘小姐又嫁给了一个姓何的人,并生下了一个孩子,取名继元。然而,没过多久,刘小姐就和这个姓何的人双双逝世了。刘钧又收养了这个孤儿,取名刘继元。
  在未来的岁月里,这个刘继元也会成为一位皇帝。当然了,现在还没有到他的档期,咱们继续聊刘继恩。

  根据《续资治通鉴》记载,刘继恩这个人,长得非常有特色,上身长,下身短,肚子大,胡须多,骑在马上甚是魁梧,走在地上就是一个侏儒。
  这长相,反差也忒大了点!
  虽然长相让人不敢恭维,但是刘继恩这个人,他有一套自己的独门武器,此人非常孝顺。
  在伺候自己干爹期间,刘继恩每天都能做到早晚报到,沏茶倒水、按摩捶背,这些更是不在话下。除此之外,中国二十四孝中的什么“亲尝汤药、啮指痛心、扇枕温衾、尝粪忧心”等事情,刘继恩全都做了一遍,还自主研发了好几个。

  总之,这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孝子,而选择这种孝子当皇帝,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刘钧活着的时候,刘继恩就成了京城的市长(太原尹),成了一个皇位的接班人。刘钧病重期间,刘继恩就成了一个监国的实习皇帝;而刘钧一死,刘继恩就光荣地转正了。
  殊不知,这个天下最希望刘继恩能够转正的人,却是他的死敌,大宋皇帝赵匡胤。
  还记得郭威刚死,北汉的所作所为吗?自古以来,敌国权力交替之际,就是讨伐敌国的最好时机。何况,赵匡胤终于可以自毁誓言,收回那个不讨伐北汉的借口了。
  原来,就在北宋准备南下争雄之时,为了稳定北面的边境局势,赵匡胤通过两国使者,与当时的北汉老大刘钧达成了一个口头协议。
  赵匡胤告诉刘钧:“你跟周朝世代恩仇,所以割据太原对抗中原,这个无可厚非。但是,这跟我大宋有什么关系?你不如赶紧归顺于我,省得困扰一方之民;要是你不服,就赶紧西下太行山,咱们一决雌雄。”
  刘钧回复道:“河东土地、兵马不足中原十分之一,我没有实力南下称雄,只想守住这弹丸之地,不让我刘氏一族断了香火。你若想要一决雌雄,就请从团柏谷北上,我自当背城一战。”

  后来,当看见刘钧这可怜巴巴的言词,赵匡胤告诉使者:“去告诉刘钧,我很同情他的遭遇。放他一条生路吧,他在位期间,我就不揍他了。”
  因为有这个口头协议,所以在刘钧当北汉老大期间,赵匡胤一直没有发动大规模的军事入侵。
  当然了,小规模的攻打没有停,只要一有机会,赵匡胤就会揍一顿北汉。在保持北部边境稳定的同时,顺便威慑一下他身后的那只大藏獒——契丹。
  如今,伴随着刘钧的死,赵匡胤与他的那个口头协议终于作废了。赵匡胤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出兵,去狠狠地揍北汉一顿,并实现自己心中的那个梦想了。
  赵匡胤心中的梦想,到底是什么呢?
  就是要收拾掉北汉!

  要知道,在大宋“雪夜定策、先南后北”计划出炉前,赵匡胤的第一策略永远是:“吾欲收复太原。”虽然在事后,赵普从政治、地理、军事等方面,全部否定了太祖的想法,但是,对于赵匡胤而言,他一定早就考虑过这些问题,因此不用赵普去阐述,赵匡胤也明白这里面的道理。
  那么,既然明白这个道理,赵匡胤为什么还要执迷不悟地攻打北汉呢?
  因为这个原因很简单,赵匡胤的心中永远有一个梦想,就是要超越那位皇帝,获得比他更多的殊荣!
  这个皇帝,就是周世宗柴荣。
  当然了,这种人比人的思想,也非常好理解。宋朝第二代掌门登基后,还不是处处跟自己的哥哥攀比?后世乾隆称帝后,他都获得了那么大的成就了,还不是照样跟自己的爷爷康熙死磕?
  这,就是人类攀比的本性,我们无可厚非。
  要知道,赵匡胤是从后周政权手中接过来的家业,不管是文武百官,还是典章制度,甚至是登基称帝的流程,他都没有一丝一毫的创新与补充。因此,在赵匡胤的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魔鬼在作祟。这个魔鬼一直在告诉他,终其一生,也要超越周世宗,成为一个比他更加了不起的君主。
  那么,怎么超过柴荣呢?
  收复北汉,这就是最好的证明。因为柴荣没有收复北地。
  乾德六年(968年)八月,在赵匡胤的心结和北汉君主离世的天赐良机下,赵匡胤在潞州集结了10万大军,拜李继勋为北伐总司令(河东行营前军总部署),全军浩浩荡荡地向北汉进军,开始了首次大规模的北伐行动。
  然而,让所有人始料不及的是,就在宋军北伐途中,一条消息从遥远的北方传来。它不仅让赵匡胤震惊不已,更是给这次远征行动,带来一层完全不同寻常的意义。
  原来,就在这期间,这个北汉的皇帝,居然又换了一个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