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通俗幽默学术史——国学史话》
第20节

作者: 邺下风流在晋多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3-27 06:47:43
  第十回 崇黄老初汉无为当头  废挟书儒家上来冒泡
  曹参是江苏沛县人,和刘邦、萧何都是老乡。刘邦是乡镇上的派出所所长,这萧何是县长办公室主任,曹参是县里的监狱长,三人还是好哥们。在反秦战争中,萧何负责后勤调度,曹参是前方方面军司令。战争结束后论功,萧何被刘邦提名第一,曹参被大家推为第一,结果是刘董拍板,把萧何定为第一,曹参第二。萧何当上了刘氏集团公司总经理,任丞相。而曹参到分公司,也就是刘邦的大儿子刘肥的齐国当经理,任相。

  曹参到齐后,没有弄情绪,消极怠工,一下车就召集长老、诸儒来问怎样治齐,怎么才能安集百姓。当时儒生一百多人,各各献策,叽叽喳喳,七嘴八舌,曹参一时定不下来。忽听说胶西有一老者,名叫盖公,善治黄老术,立刻派人去请。
  盖公到后,曹参向他请教治理齐国的办法,盖公道:“治道以清净为贵,治清净而民自定。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在清净无为中天下事无不可为。又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不可轻易翻动。今天下初定,以清净为上,凡事不必纷张。”
  曹参听得心悦诚服。于是不用儒生们的治术,因为这些儒生们的治术听起来总有踵事纷华,往脸上涂脂抹粉的感觉,倒不如盖公的黄老术素面朝天,有天然美,更适合治疗饱受秦法摧残和多年战争留下的疮疤。
  曹参开始用黄老术治理齐国,齐国百姓安居乐业,幸福指数在诸侯国中最高。曹参也被国人翘大拇指,夸为贤相。
  在曹参治齐国的第九个年头,也就是汉惠帝二年,汉帝国公司的总裁萧何死了,曹参接任。人们都猜测曹参要报复萧何,把他当丞相时的做法处置更改一番。谁知曹参上任后,一切都遵守萧何时的约束,萧规曹随。

  曹参又在选拔丞相府干部时专找拙于文辞的厚重老实人,把那些言文刻深、油嘴滑舌,办事只会大张旗鼓、唱红歌,求声名的人全部斥退,只求个清静无为。
  就这样,在萧何法令既明的基础上,加上曹参的老子无为思想管理,汉帝国得到了休养,元气逐渐恢复。
  曹参当大汉相国仅仅三年,就死了。惠帝之后的文帝、景帝继续他的黄老治国思想,创造了“文景之治”的封建盛世。
  就在这时,一位年轻人发表了著名的盛世危言,他叹息流涕,大声疾呼。他提出的一些儒家改革方案还差点撬动了黄老之术。
  日期:2015-03-28 20:16:18
  此人名叫贾谊,河南洛阳人。有人向文帝推荐,说贾谊精通诸子百家,下笔千言,文思敏捷。文帝召来一试,果不其然,立刻拜为博士。当时贾谊才20岁,在众多的朝廷博士中最年轻。每次有诏令交下边讨论,诸位老先生答不上来,唯独贾谊讲论得头头是道,很合大家心意,诸博士都承认才能不如贾谊。
  汉文帝十分喜欢贾谊,不到一年就超迁至太中大夫,成了朝中的主要后备干部。公卿丞相的位置正在对这位年轻人招手。
  贾谊乘机向文帝建策,说自汉开国以来,到今天已20多年,天下和洽,应当改正朔,易服色,服色以黄为上。正是一年的开始,朔是一月的开始,改正朔简单说就是改改挂历,重新规定一下过日子的标准。易服色就是变易一下衣服的标准色。为何黄衣服最尊呢,因为秦是水德,根据五行相胜法推算,土胜水,我们就是土德。土色是黄的,所以衣服颜色以黄为上。做完这些标准工作后,再大兴礼乐,更定官职名字、法律制度。

  正推行黄老思想的汉文帝听了贾谊这些融合了法家底色、儒家铅华的宏大改革谦让未遑,连称自己德才不足,不能立即实行。不过他对贾谊的改革魄力很是欣赏,打算提升贾谊担任公卿之职。
  这惹起了一些元老大臣的不满。这些人出生入死闹革命,跟随刘邦打了多少年仗,天天挥刀抡枪的,如今贾谊一个小毛孩子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超越了他们,这贾谊不亏是贾谊,也太会瞅便宜了吧。偏贾谊又更改律令,其中有让各位列侯回到自己的封国,不准在朝中任职这项。从中央下放到地方,这还了得?反了你个臭小子了!你从洛阳知道打包进首都,倒让我们拎着铺盖卷出首都,上山下乡。你一个小知青欺负我们是大老粗是不?,

  你小子到底想干什么?
  如果说贾谊要求改正朔,易服色,还只是换换日历、服装,大不了大家赶个集,逛个商场,掏俩钱,换换门面而已。而更改法令,让诸位列侯出京就国,不准在朝中任职,这就触动了别人的利益,动了人家的奶酪。这些元老大臣就在文帝面前毁短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轻,刚学了点知识,就拿出来卖弄,专想着擅权,把事情弄得纷乱。”
  这话听得多了,文帝也渐渐疏远了贾谊,让他到长沙国做太傅去了。长沙太傅是长沙国国王的老师,是国中的第三把手,位在国相之后。这个工作要是让我这种人干就高兴坏了,不就上班远点吗?单位小点吗?现在就业形势这么严峻,先凑合着点呗。可这种想法放贾谊这种雄才大略的人身上就不太适合了,跟人家的期望值差远了。人家一毕业就得留京发展。他满腹委屈地到长沙去了。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贾谊有点性急,发力太早。如果能位至公卿,掌握了公权力,或讲究策略,搞好元老大臣的统一战线,他的改革也许就能搞成。
  归根到底,还是大家的黄老思想在作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清净无为吧。儒家此时还无力搬动道家黄老这块大石。
  日期:2015-03-29 00:09:41
  汉文帝并没忘记贾谊,后来又把他召了回来。贾谊出外转了一圈,思想实际多了。他向文帝提出要削弱诸侯王国,限制他们的封地和权力,以防背叛。这比提议“改正朔,易服色”这些儒家老套现实多了。后来的事实证明,贾谊是很有眼光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