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容误读——撕开野史面纱,直面历史真相》
第26节

作者: 九孔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3-17 22:08:04
  先说时间问题。关于赤壁之战的时间问题各种史书都有不同的说法。曹操是在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的七月还是南征,《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同年九月,曹操进入荆州,刘琮率众投降,曹操尽得其水军、步兵加起来数十万,天下为之震惊,那也就说明赤壁之战一定是发生在九月之后。据《后汉书?孝献帝纪》记载“冬十月癸未朔,日有食之。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赤壁。”以此可知,赤壁之战是发生在建安十三年的十月,后来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也采用了十月的说法。但是在《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则是在建安十三年的十二月,而小说《三国演义》的说法则是十一月。不同的书中说法不一,我们应该相信哪个?首先事情要是发生在十月,则赤壁之战就是一场遭遇战,因为十月曹操刚刚拿下江陵,肯定还没有做好攻打东吴的准备。至于《三国演义》十一月的说法则是小说家之言,我们不能对其太过相信。要是时间发生在十二月,根据《三国志?蒋济传》记载建安十三年的这是时候孙权正在攻打合肥,曹操同一个时间点从赤壁到合肥在路上是根本来不及的。但是根据历代历法天象推算,建安十三年应该是闰十二月,这样一样,所有的事情就可以解释了。所以赤壁之战最合理的时间应该是发生在建安十三年的十二月到十四年的一月横跨两个月之间。

  关于地点问题。现在我们一般认为有两个赤壁,一个是文赤壁,一个是武赤壁。文赤壁就是当年苏东坡先生写《赤壁赋》和赤壁诗的地方,也就是今天湖北省的黄冈市。武赤壁就是当年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地方,也就是《江表传》记载的“蒲圻县”也就是今天湖北省的赤壁市。
  有关赤壁之战的出场人物,和小说的相差无几,该出现的都出现了,就是小说中有几个不该出现的也出现了。譬如说蒋干和庞统就不应该出现在赤壁战场。还有一点就是曹操的兵力数目有多少,这也是一个头疼的问题,也是众说纷纭。小说中曹操军队号称有八十万,也有人认为曹操用于赤壁的兵力也就是他亲自率领追击刘备的兵力,也就是精骑兵五千人,八十万和五千,其中的悬殊可想而知。那曹操的兵力到底多少,据《三国志》中多次提到曹操的兵力总数肯定比孙刘联军的兵力总数多,而刘备手下兵力算上刘琦的军队可能约两万人,东吴方面的军队人数大约在无完人左右,所以曹操投入赤壁之战的人数应该至少在十万人以上。

  那赤壁之战的起因又是什么呢?当时曹操已经基本统一中国北部,要想统一天下,他的下一个目标一定是南征,他为此也早已有所准备。一方面他建立了玄武池水军,另一方面,他上奏天子封马腾为卫尉、马超为偏将军以巩固后方,防止其在背后捣乱。在政治上曹操废除了三公制度,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并自任为相,进一步巩固了在朝廷上的地位。做好了上述准备工作,建安十三年的七月,曹操正式挥师南征。

  赤壁之战的经过和小说写的差不太多,但是远远没有小说精彩,其中虚构的成分已经在前面说过了,下面就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曹操南征的敌人到底是刘备还是孙权?有人说曹操此次前来南征的目的就是剿灭刘备,因为当年曹操曾说过“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儿”,现在北方的袁绍、袁术、吕布,南方的刘表都已经死了,曹操唯一剩下的敌人就是刘备了,孙权是被诸葛亮给忽悠进来的,本来压根就没有他什么事儿。是这样么?不全是,应该说这次曹操的目标肯定有刘备,但是还会带上孙权,因为从他给东吴送去那封恐吓信就能看出曹操把孙权也是作为目标之一的。其实这也是曹操这次大战失败的原因之一,他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到时是攻打刘备,还是攻打孙权,如果找准一个,那必然是胜利的,若自己犹犹豫豫,东打一耙,西打一下,那孙刘两家必定会抱成一团,共同迎敌的。

  第二,那火烧赤壁的火到底是放的?那当然是黄盖老,不是他和周瑜两人想出了一出苦肉计,然后黄盖假装去曹营投降,趁机放了火么?其实不然,这火当然黄盖是放了的,但是曹操自己也是放了的。怎么回事?当时黄盖的火船扑向曹操的水寨后,曹操自治肯定不敌对方,但是自己的战船都被自己首尾相接要想单个逃出是不可能的,所以与其让东吴事后抢夺自己的辎重,还不如在逃跑之际一把火将其烧尽,我曹某人不能用的东西也休想落入他人之手。而且曹操放火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曹营之中正在流行疫疾,也就是现在的流行性传染病,曹操手下的士兵劳师远行又身患疫病,战斗力自然下降了,曹操自己后来的信中也把战败的原因归罪于疾病。有人考证出来当时流行的疾病可能就是血吸虫病,也就死毛主席词中的“瘟神”,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引起的地方性疾病,而当时赤壁这个地方是血吸虫的多发地带,曹操又是差不多在秋季时候达到那里,冬季时发生战争,正好是血吸虫病的发兵季节。

  那最后一个问题,曹操赤壁之战为什么会失败?按理说曹操打这场仗应该有绝对的优势,第一,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是代表中央出征,在政治上有优势;第二,曹操此前取得辉煌的战绩,士兵的气势正盛,而且一到荆州,刘琮就率众投降,不战而屈人之兵,在气势上更是无人可敌。第三,曹军在兵力上远远胜于孙刘。所以曹操应该在这场战争中三个手指拿田螺——十拿九稳的事情,但是恰恰败了,败在何处?

  其实周瑜在战争前就料定曹军必败,他还说出了他的理由:第一,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自己挟天子以令诸侯,攻打江东是天子的意思么?那明明一场侵略战争,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在道义上就输了;第二,曹操的军队大老远的赶来,劳师远行,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整就被拉上战场了;第三,曹操军中正疾病流行,战斗力大大减弱;第四刘琮荆州的军队刚刚投降,人心都还没有安定,就让他们上战场,岂有不败之理?!

  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也讲了他认为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他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天命,归结为运数。他认为当时一个是曹操营中当时疫疾流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东南风的问题。这东南风当然不会是诸葛亮借来的,但是这风来的蹊跷,按理说十二月的天气不大可能刮这夏天常有的风向。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所以裴松之写到“至于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役大兴,以损凌厉之峰,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

  曹操还失败在哪?败在他的心态上,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刺杀董卓,棒杀蹇硕的那个少年,他经过了一系列的战争,尤其是官渡之战的胜利,能力强了,羽翼丰了,野心也大了,傲气也足了,俗话说“骄兵必败”,张作耀先生也说曹操此人极易被胜利冲昏头脑,他应该在先前追击刘备时趁胜追击一把将其歼灭,也不会有后面的事情了。吴晗先生还提出一个很有趣的曹操失败的原因,那就是年龄问题,虽然很有趣,但是不无道理,一个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做事就不会有年轻时那样有魄力,有胆识,因为他们经历了太多,知道了什么叫怕!不像出生的牛犊那样无所畏惧。当时孙权27岁,诸葛亮27岁,周瑜34岁,鲁肃37岁,刘备47岁,而曹操已经54岁,人过半百,不如当年啦。

  赤壁之战虽已经过去千年,但是其中还有太多的秘密有待历史学家去研究去考证,我们还是以苏东坡先生那首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为结束吧。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 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