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父和林母住在正房,林蕴涵住在厢房。正房左右接出两间耳房,耳房前有一小小的角院,十分安静,是林老先生的书房。正房、厢房设有前廊,通过抄手游廊将这些前廊再连接起来。廊边有几个坐凳,悠闲时可坐在廊内赏院中花树。廊柱及栏杆均用朱红油漆成大大的中国红,房屋的窗框漆成绿色,屋顶却是青瓦。
正房有三间,其装修半中半西,中西合璧,中间由碧纱厨相隔开。碧纱厨由上樘木精制而成,中间夹一层半透明的绢纱,上面翰墨飘香,风雅备至。
林蕴涵挽着林康的手笑吟呤地走进了院内,大声喊道:“妈,我们回来啦!”
林母见林蕴涵和林康回来了,从里面走出来,嗔怪林蕴涵道:“怎么才回来?”
林蕴涵松开林康,跑到妈妈旁边搂住她的脖子撒娇道:“现在回来还是早的呢,你再说我,哼,下次我们在外面吃,还不回来呢。”
“你这臭丫头,还想着在外边吃,不想妈啦?”林母瞪了林蕴涵一眼后,又扑地笑了起来,招呼林康道:“你伯父在书房正等你呢,快去吧。”林母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教徒,现在已近六十多岁,却仍然气质高雅、雍荣华贵,就象手腕上那副翠镯,兀自发着玲珑剔透的光泽。
“妈,我和林康一起去见爸爸。”林蕴涵笑嘻嘻地拉着林康的手就往外走。
“这孩子!快回来呀,妈还有事儿要和你说。”林母在后面喊林蕴涵。
“知道啦,我一会儿回来。”
林父的书房布置的古香古色,典雅幽致。他正背着门,靠着壁炉坐在躺椅上看书呢。林蕴涵示意林康噤声,自己一人悄悄推门进去,蹑手蹑脚地走到爸爸身后,悄悄地蒙住了他的眼睛。
“谁呀?”林父问。林蕴涵回头对林康吐吐舌头,故意不作声。
“是涵儿么?”林先生其实早就猜到了身后是谁。
“爸爸。”林蕴涵猛地松开手,跳到父亲怀里。
“哈哈哈,你这孩子,我就早猜到是你啦。”林先生笑道。
林母怀林蕴涵时已是三十五岁,林先生三十八岁,他们属于老来得子,对林蕴涵宠爱无比。而林蕴涵仗着父母的宠爱,在父母身边胡天胡帝惯了。林父见林康站在门外,而林蕴涵又是如此胡闹,不由得脸一沉,“涵儿,还不赶快让林康进来?”林康见状,赶紧上前问好。
林蕴涵和父亲胡闹了一会儿,想母亲还在房间里等自己,就对父亲说:“你和林康聊天吧,我去找妈妈了。你可不能欺负林康呀,如果欺负他了---,哼---。”说完她对林康一笑,跑了出去。
日期:2009-09-23 17:01:30
(2)
林父望着林蕴涵的背影,笑呵呵地说道:“你看我把这孩子惯的不成样子,天天胡闹。”
“蕴涵心地纯真、很可爱,很善良。”
“唉,就是太单纯了,有些任性--。”
林康见他椅子旁的方凳上有一本书,叫《大国崛起》,就问道:“伯父,您在看这本书?”
“嗯,我正在看,你看了吗?”
“看了,写得确实不错。”林康顿了一下,问道:“伯父,您认为中国要想崛起,应先从哪方面入手?政治?经济?还是军事?”
“你混淆了这三者的因果关系,中国要想崛起,政治、经济、军事三者要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无所谓孰先孰后。更重要的,你还遗漏了一个重要的方面--文艺!如没有文艺与其相彰合,一个国家势必不会崛起,即使崛起也会黯然倒下。”
“就象成吉思汗的蒙古铁蹄和元帝国的衰落?”林康说道。
“是,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兵马纵横欧亚大陆打到莫斯科城下,军事力量不可谓不强大。其子孙建立强大的元帝国版图,纵观各个朝代无人能及。《元史》记载‘北逾肉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可是由于没有自己的独立的文化,最后不是也‘零落成泥碾作尘’了?”
室内壁炉的火燃烧得正旺,不时发出叭叭的声音。林先生侃侃而谈,“纵观世界各国,每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启,必先从文艺术和活跃思想开始。因为只有文艺才能解放人们的思想,只有思想得到解放,才能放手去进行政治、经济和进行军事革新。”
“西欧国家以宗教改革为开端,紧接着绵延百年的文艺复兴,使得艺术、科学、哲学发生了质的飞跃,思想的解放和精神领域的繁荣又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进步,最终引发了工业革命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从而使西方文明取得了近代世界的主导权。”
“因此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振兴、繁荣、强大离不开文化的先导和推动,否则往往是昙花一现,比如依靠武力征服的世界的元帝国。另一方面,民族、国家的繁荣强大又会促进思想、文化、科学的兴盛,这反过来又赋予了民族、国家长盛不衰的活力。”
林先生站起来,在厚厚的地毯上慢慢地踱着步,突然问道:“中国在世界上享受名望的哲学家有哪些?”
“是现在的吗?”林康问。
林先生一阵大笑,反问他道,“现在的中国有哲学家吗?”
林康笑道,“那只有庄子、老子、墨子了--。”
“庄子、墨子还有孔子、孟子、荀子、孙子、管子、扁鹊---等等,这些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医学家们都处在什么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
“对,那时的哲学、教育、军事、天文地理、医学等都处在世界的先列。甚至现在中医都在师承着春秋时的医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迎来了秦汉统一及初唐盛世,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打下深厚的文化思想基础呀。”
日期:2009-09-23 17:11:11
(3)
“自清朝中叶开始,中华民族陷入文化及封建制度的泥潭里不能自拔,丧失了自我更新的活力和动力,和西方差距越拉越大,遭受了外强一百多年的侵略。面对民族的存亡危机,很多人开始反思落后的原因并向西方学习探索自救、自强的道路。可是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为什么都以失败或不彻底而告终?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找到症结的所在。仅仅学习和模仿西方的科技、工业、制度是不能让中华民族的文化有一个脱胎换骨的改造和新生的,也就无法真正实现民族的自我救赎。‘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等片面之策就如隔靴搔痒不能根本扭转大局。所以这也是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一个根本原因。
“后来‘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高举科学、民主的大旗,全面、彻底、有力地向封建文化糟粕宣战,中华民族开始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文化涅磐过程。最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人领导中国人民摆脱了存亡并走向民族复兴、文化复兴之路。”
林父讲这些时,林康暗想,“如果一个国家的振兴和崛起是始于文艺和思想的解放,那么中国股市的振兴始于什么?依旧是思想!一定要把那些陈腐落后的观念彻底摒弃,树立尊重资本、尊重股民、尊重市场,保护中小投资者,只有这样股市才有希望。”
在林康思绪起伏之时,林父依旧侃侃而谈,说道,“建国后,我们国家走过了一段弯路,文化***让人们的思想重新桎梏了起来。1978年后,人们思想渐渐得到了解放,文艺作品也渐渐丰富多彩起来,还出现了以北岛顾城、舒婷等一大批朦胧诗人---。”
“哎哟,爸爸,您还知道朦胧诗呢?”不知何时林蕴涵悄悄地出现在书房里。
“这个傻丫头,进来的时候也不打个招呼。”
“爸爸,那个时候是不是穿什么都得人管呀?”林蕴涵问道。
“是呀,是呀,那时穿着喇叭裤、留着长发的人就是流氓,丨警丨察就上来盘问你。哈哈哈,现在,无论穿什么,丨警丨察才不管呢。”
“林蕴涵挽起爸爸的胳膊摇晃道:“好啦---爸爸,快去吃饭吧,妈妈都等不及了--。”
林先生边答应边招呼林康,说道:“好,好,林康,我们去吃饭。”
外面暮色四合,天已渐渐黑了下来。雪下得更大,地上已经是厚厚的一层了。门外胡同口处,林蕴涵俯在林康怀里,用手扣弄他的领带,嗔怪道,“今晚不走行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