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容误读——撕开野史面纱,直面历史真相》
第2节

作者: 九孔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所以从以上的种种证据表明,历史上所谓的禅让制度是不可能存在的,每一次的禅让背后都充满着血腥、暴力、残酷。教科书上有关禅让制度的说法都是不正确的,正如《韩非子?说疑》篇里有这样的感叹:“古之所谓圣君明王,都不过是构党羽,聚巷族,逼上弑君,以求其利也。”
  日期:2014-02-10 15:40:36
  002 红颜祸水——末世王妃的千古悲剧

  在国人中只要提起“红颜祸水”这个成语,不约而同的首先在脑子里想到的就是夏商周三个奴隶制王朝末代帝王的三位倾世王妃,夏桀的妺喜,帝辛的妲己,幽王的褒姒。她们有着同样的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背负着同样的千古骂名,帮助或者说带领着自己的夫君和帝国走向末日,同样被永远钉刻在中国历史的耻辱柱上。
  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们的人生轨迹,看看她们是怎样一步步被妖化的。
  先来看妺喜
  说在夏朝最后一代帝王第十七位君王履癸在位时期,去攻打东方的一个小国有施氏,有施氏因为实力单薄,不能与之抗衡,表示愿意称臣纳贡,但是夏桀貌似没有纳降的意思,有施氏就投其所好,知道夏桀平素就喜好美女,就将妺喜送给了他。
  于是夏桀高唱着就这样被你征服,带着他此去最大的一个战利品回到了王都。从此之后,对妺喜是宠爱有加,言听计从。妺喜嫌弃王宫中的宫室破败陈旧,夏桀就大兴土木,建造瑶台倾宫,必定会搞得民不聊生,最后身死国灭。
  根据记载妺喜平素有三大爱好:
  第一,“美於色,薄於德,乱孽无道,女子行丈夫心,佩剑带冠”,喜欢穿男人的行装,头戴羽冠,腰缠佩剑,看来妺喜喜欢走中性路线,是一个十足的假小子。而且据记载夏桀喜欢把妺喜放在自己的两膝之上,看出妺喜的年龄肯定不大。夏桀哪见过这样的奇特女子啊,必定宠爱有加啊。
  第二,妺喜还喜欢看一群人在大到可以划船的酒池里饮酒作乐,于是夏桀当然要满足爱妃的愿望,还杀死了劝谏他的大臣关龙逢,建造了一次可以容纳三千人牛饮的酒池,在里面醉酒溺死者也不计其数。看到这样的场景,“末喜笑之,以为乐”。所以这里可以看出,所谓的酒池肉林并非纣王首创,在他几百年前有人早就已经玩腻了。
  第三,妺喜还有一个特殊的癖好,喜欢听缯帛撕裂的声音,听到这种声音,她就高兴,就兴奋。夏桀就下令宫人把库房中制作精美的丝帛、娟子全部搬来,一匹一匹的在妺喜面前撕裂,请问您这样能达到**么?
  每每看到这里,我一直都严重怀疑妺喜是一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从她特殊的癖好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性变态者,正常人哪有喜欢看一大群人在酒池里赤身裸体,边喝酒边跳脱衣舞的?哪有人喜欢听这种常人觉得刺耳的声音她反而兴奋的?

  妺喜的故事大致说完了,注意:我讲的是故事,那么历史史实到底是怎样?
  其实有关妺喜的事迹在《史记》中没有记载,以上故事都是出自《列女传》、《帝王世纪》。最早记载有关妺喜事迹的是《国语》,在《国语?晋语一》中有“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这短短的二十八字,却为我们描绘的是一幅完全不一样的图景,其中没有酒池、没有裂帛、没有放荡、没有惑君。其中最关键的是一个“比”字,“比”是合谋、密谋的意思,就是说妺喜和伊尹两人合谋,把夏桀送上了不归路。伊尹是商汤时期的名相,以一名庖丁的身份荣登相位,为商王朝的建立和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那么就算妺喜有以上的种种行为,也是为了要搞垮夏朝而故意释放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妺喜在此充当的是一名出色的女间谍的角色,而且她充分的创造性的完成了任务。据《史记?夏本纪》载“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还把商汤召来将其囚禁在夏台,然而不知什么原因又把他给放了,其中有很大可能是枕边风在起作用,后来“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鸣条”。

  所以柏杨先生在其《中华古籍之皇后之死》中,介绍妺喜一段,就以“一个可怜的女俘”为题,说“妺喜是一个可怜的女孩子,她的身份是一个没有人权的俘虏,在她正青春年华的时候,不得不离开家乡,离开情郎(假如她有情郎的话),为了宗族的生存,像牛羊一样地被献到敌人之手。”
  日期:2014-02-10 18:48:35
  说到褒姒,最精彩定要数烽火戏诸侯了,这大家在小学的课本就学过了。其实有关褒姒的身世同样精彩。
  要说起褒姒的身世,还要追溯到夏朝,还是夏后氏衰落时候,有两条神龙降落在夏帝的宫廷,说:“我们是褒国的两个先君。”夏帝不知道是该杀掉它们,还是赶跑他们,还是留住他们,就进行占卜,结果不吉利。又卜占,说要把他们的唾液藏起来,结果才吉利。于是摆设出币帛祭物,书写简策,向二龙祷告,二条龙不见了,留下了唾液。夏王让拿来木匣子把龙的唾液收藏起来。夏朝灭亡之后,这个匣子传到了殷朝,殷朝灭亡之后,又传到了周朝。连着三代,从来没有人敢把匣子打开。但到周厉王末年,打开匣子看了。龙的唾液流在殿堂上,怎么也清扫不掉。周厉王命令一群女人,赤身裸体对着唾液大声呼叫。那唾液变成了一只黑色的大蜥蜴,爬进了厉王的后宫。后宫有一个小宫女,六、七岁,刚刚换牙,碰上了那只大蜥蜴,后到成年时竟然怀孕了,没有丈夫就生下孩子,她非常害怕,就把那孩子扔掉了。在周宣王的时代,小女孩们唱着这样的儿歌:“山桑弓,箕木袋,灭亡周国的祸害。”宣王听到了这首歌,有一对夫妻正好卖山桑弓和箕木制的箭袋,宣王命人去抓捕他们,想把他们杀掉。夫妇二人逃到大路上,发现了先前被小宫女扔掉的婴孩,听着她在深更半夜里啼哭,非常怜悯,就收留了她。夫妇二人继续往前逃,逃到了褒国。后来褒国人得罪了周朝,就想把被小宫女扔掉的那个女孩献给厉王,以求赎罪,因为当初这个被扔掉的女孩是褒国献出,所以叫她褒姒。

  这一段出于正史,是《史记?周本纪》的记载,是周太史伯阳读到前朝的事迹得出的,他还得出另一个结论“周亡矣”。周幽王自从得到了褒姒,当然对她爱不释手,褒姒也不负众望,诞下龙子,名曰伯服。自古以来,帝王家庭总是延续着这样的传统,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当正在宠幸中的爱妃又为自己生了龙子后,这些个帝王总是作出相同的举动,改换皇后,改立太子。周幽王也不例外,他决定废除现在的皇后申后,立褒姒为皇后,又废除申后的儿子宜臼,改立伯服为太子。到这里,太史伯阳发出了“祸成矣,无可奈何”。

  褒姒是个冷美人,平素就不喜欢笑,而周幽王绞尽脑汁,动用一切办法想要她的美人为之一笑,正所谓美人一笑倾城,二笑倾国。所以说有什么样的领导,底下必定有什么样的下属,正在周幽王为之发愁之际,救星出现了,名叫虢石父,他和幽王一起商量自导自演了一出著名的“烽火戏诸侯”。周幽王和褒姒一同出游骊山,幽王命人燃起烽火,吹响号角,各位诸侯听到警报纷纷前来,结果“无寇”,败兴而归。褒姒看到城下人马来来往往,好不热闹,不禁哈哈大笑,幽王大喜。幽王至此屡试不爽,一而再,再而三,大家都知道狼来了的故事玩多了就没人再相信了,于是诸侯们也不再上当了。结果有一天,狼真的来了,废太子宜臼投奔自己的外公申侯,联合犬戎,军队开至城下,这下幽王即使把烽火台整个燃起来也没人信了,幽王被杀,褒姒被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