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的兴亡——一个巅峰王朝的全景史诗》
第28节

作者: 王者觉仁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8-8-19 11:35:21
                    
             第三章 帝国的崩溃
         
  六乾坤倒转,一时多少帝王
  正当李密如火如荼地在河南开展他的反隋大业的这一年、也是杨广沉浸在江都的温柔乡中乐不思蜀的这一年,在河东、陇西、河西、江南等地迅速崛起了一个个割据政权。
  他们是刘武周、梁师都、郭子和、薛举、李轨、萧铣……
  还有一个就是李渊。
  这是意欲颠覆隋帝国的第二波力量。
  相对于大业七年到大业十二年的那一波反隋浪潮,大业十三年掀起的这一波显然动静更大、来势更猛。
  而且这几个核心人物的能量和号召力也远比此前的那些暴民和造反者更为巨大。
  因为他们不是泥腿子。
  他们来自隋帝国的军队内部和社会上层……
  刘武周,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少年时“骁勇善射,交通豪侠”,其兄刘山伯屡屡詈骂:“汝不择交游,终当灭吾族也!”(《旧唐书•刘武周传》)刘武周忍受不了严厉的管束,遂离家出走,到了东都洛阳,投于太仆杨义臣帐下。其后随军东征高丽,以军功授建节校尉。
  当上军官后,刘武周衣锦还乡,调任当地的鹰扬府校尉。马邑郡太守王仁恭视其为英雄,对他大为赏识,让他当了自己的亲兵队长。不久之后,刘武周因职务之便与王仁恭的侍妾私通,由于担心事情泄露,又见其时天下大乱,遂心生异志,在郡城中大造舆论:“今百姓饥饿、死人相枕于野,王府尹居然紧闭粮仓、不加抚恤,这岂是为民父母应有的做法?!”
  刘武周别有用心的煽动很快产生了效果,往日交游的十几个同郡豪杰马上前来投奔。刘武周随即与他们一起设计刺杀了王仁恭,然后开仓赈粮、传檄全郡,迅速纠集了一万多名部众。刘武周遂自称太守,并遣使奉表投靠了东突厥。
  大业十三年二月,隋雁门郡丞陈孝意与虎贲郎将王智辩一同出兵讨伐刘武周,将其包围在桑乾镇(今山西朔州市东南)。东突厥即刻出兵援助刘武周,共同击败了隋军。王智辩被斩于战阵之中,陈孝意仓惶逃回雁门。
  三月中旬,刘武周率军攻占了楼烦郡(今山西静乐县),并袭取汾阳行宫,将其中的隋朝宫女悉数俘获,献给了东突厥。始毕可汗随即送给刘武周一批战马作为回报。刘武周自此兵势大振,很快又攻占了定襄郡(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不久,始毕可汗煞有介事地封其为定杨可汗,并颁发给他一面狼头大纛。
  大业十三年三月下旬,刘武周登基称帝,改元天兴。
  梁师都,夏州朔方(今陕西横山县)人,世代为郡中豪族,他本人曾在隋军中担任鹰扬郎将。大业十三年春,梁师都率数十名徒众刺杀郡丞唐宗,据郡而反,并自称大丞相,北连突厥。隋将张世隆领兵讨伐,被梁师都打败。不久后,梁师都率部接连攻陷雕阴郡(今陕西绥德县)、弘化郡(今甘肃庆阳县)和延安郡(今陕西延安市)。有了地盘,又有突厥相助,梁师遂有恃无恐,于大业十三年三月登基称帝,国号为梁,定都朔方,改元永隆。
  东突厥的始毕可汗也送给了他一面狼头大纛,封其为大度毗迦可汗。随后梁师都引突厥兵侵入河套,攻破了盐川郡(今陕西定边县)。
  郭子和,同州蒲城(今陕西蒲城县)人,曾在隋禁军左翊卫任职,因被指控犯罪而贬谪到榆林郡(今内蒙古托克托县);正逢当地爆发大规模饥荒,人心思变,郭子和便暗中结交了十八个不怕死的弟兄,攻击郡城,生擒了郡丞王才,以不恤百姓之罪将其斩首,并开仓赈粮。
  随后郭子和自称永乐王,改元正平;南连梁师都,北附东突厥,并与梁师都易子为质。不久始毕可汗封郭子和为平杨天子,郭子和坚辞不受,始毕可汗改封其为屋利将军。
  薛举,河东汾阳人,随其父徙居金城(今甘肃兰州市)。史书称其“容貌魁伟,凶悍善射,骁武绝伦,家产巨万”,并结交众多豪杰,“雄于边朔”。(《旧唐书•薛举传》)
  薛举早年任金城府校尉,到了大业末年,陇西(陇山以西)一带百姓饥馁、叛乱蜂起,金城县令郝瑗征召了数千名士兵,命薛举率领,负责讨伐地方叛乱。大业十三年四月三日,郝瑗举行了一个出征仪式,大摆酒宴为薛举壮行。宴席进行到一半,铠甲刚刚分发到士兵手上,薛举就与其子薛仁杲和十三个党羽在仪式上突然劫持了郝瑗,随后发兵将郡县官吏悉数收捕,并开仓赈粮。兵变后,薛举自称西秦霸王,改元秦兴,封长子薛仁杲为齐公、次子薛仁越为晋公,同时招揽四方变民,剽掠官府战马,势力迅速壮大。
  大业十三年夏,薛举亲率二千精锐袭击枹罕郡(今甘肃临夏市)。守将皇甫绾率所部一万人出城迎战。薛举一马当先冲入敌阵,部众紧随其后,大败隋军,并一举攻克枹罕。其时羌人部落酋长钟利俗拥兵两万据守岷山(今甘肃舟曲县西),见薛举势大,遂率部归附薛举。
  薛举兵威大振,遂进封薛仁杲为齐王、授东道行军元帅,封薛仁越为晋王、授河州(枹罕改河州)刺史,随后攻城掠地,所向披靡,连克西平(今青海乐都县)、浇河(今青海贵德县)二郡,数日间尽有陇西之地,部众增至十三万人。
  大业十三年七月,薛举登基称帝,同时建立宗庙社稷。
  李轨,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市)人,为人机敏,博览群书,家境富裕,常赈济贫困,颇为乡人称道。大业末年,任鹰扬府司马。其时薛举起兵金城,纵横陇西,李轨与同郡好友曹珍等人商议说:“薛举残暴,必来侵扰,郡官庸怯,无以御之。而今我等应当同心戮力、保据河右,静观天下之变,岂能甘于束手就擒、妻离子散?!”
  于是李轨与众人共谋举兵。可大家推来让去,谁也不想当首领。曹珍对众人说:“常闻图谶云:‘李氏当王’!而今天李轨在此,这难道不是天命吗?!”李轨遂被推为共主,随后聚众起事,劫持郡丞韦士政和虎贲郎将谢统帅,据守郡城。
  大业十三年,李轨自称河西大凉王,改元安乐,设置百官,并于次年登基称帝。
  萧铣,后梁宣帝曾孙,祖父萧岩是后梁明帝萧岿之弟,开皇初年叛隋降陈,陈朝灭亡后被隋文帝杨坚所杀。此后家道中落,到萧铣这一代,家境已十分贫寒,萧铣少年时代就靠替人抄书勉强糊口,同时孝养母亲。直至杨广登基,太子妃萧氏册立为皇后,萧铣才依靠外戚的关系被任命为罗川(今湖南湘阴县东)县令。
  大业十三年,巴陵郡(今湖南岳阳市)的一批少壮军官董景珍、雷世猛等人密谋起兵反隋,可他们自忖人微言轻,缺乏号召力,于是遣人致意萧铣,要推他为共主。
  早有复国之思的萧铣大喜过望,当即回信:“我之本国,昔在有隋,以小事大,朝贡无阙。乃贪我土宇、灭我宗祊,我是以痛心疾首,无忘雪耻。今天启公等,协我心事,若合符节,岂非上玄之意也?!吾当纠率士庶,敬从来请!”(《旧唐书•萧铣传》)
  当天萧铣就募集了数千名士兵,自称梁公,同时改易隋朝服色、建立梁朝旗帜,随后率众前往巴陵与董景珍等人会合。远近变民纷纷来附,起兵五日,部众已达数万人。
  萧铣到达巴陵后,筑坛告天,自称梁王,改元凤鸣;次年四月,萧铣称帝,国号为梁,同时设置文武百官,一切典章制度皆依梁朝旧制。
  ……
  公元617年,大隋帝国山河裂变、乾坤倒转,一个又一个乱世英雄争先恐后地浮出了历史水面。
  很显然,这些身处帝国上层的军官、富豪、贵族、前朝后裔起兵的目的,与前期造反的那些底层民众截然相反——他们不是为了向朝廷争取生存权,而是为了向杨广争夺统治权!所以一旦起兵,他们便会迫不及待地分疆裂土、称帝称王,向隋王朝的统治合法性发起强烈的挑战……
  此外,这些原本便已掌握了一定的政治和经济资源、并且拥有相当军事实力的新一波叛乱者,在战场上的表现也远非前期的那些农民军可以比拟。亲自参与过隋末大起义的魏徵就曾在他编撰的《隋书》中,对农民军的战斗力作过这样的评价:“彼山东之群盗,多出厮役之中,无尺土之资,十家之产,岂有陈涉亡秦之志,张角乱汉之谋哉!皆苦于上欲无厌,下不堪命,饥寒交切,救死萑蒲。莫识旌旗什伍之容,安知行师用兵之势?!但人自为战,众怒难犯,故攻无完城,野无横阵,星罗棋布,以千百数。豪杰因其机以动之,乘其势而用之,虽有勇敢之士,明智之将,连踵复没,莫之能御。”
  所以,从大业七年到大业十二年间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充其量只是拉开隋帝国灭亡的序幕而已。最终能够颠覆隋朝社稷、重建帝国政治、决定历史走向的,只能是贵族!
  如果说四年前首义失败的贵族杨玄感就像是第一根出头的椽子先烂,那么这些继起的贵族和精英们则像是从四面八方射出的利箭,在同一时刻飞向了同一个政治标靶,让隋王朝几乎在一瞬间丧失了政治号召力,并且在军事上面临接踵而来的强大威胁和顾此失彼的巨大危险。从大业十三年开始,驻扎在各地的帝国军队只能在多条战线上各自为战,根本无法集结起像当初聚歼杨玄感那样的优势力量。面对这些来势凶猛的割据政权,隋朝的政府军只能从初期的主动进攻纷纷转入战略防御,惟求确保所辖郡县的一时之安,再也无力实施大规模的围剿和有效的反攻。
  隋王朝的天下已经岌岌可危……
  大泽龙方蛰,中原鹿正肥!
  四方群雄跃跃欲试,最终究竟鹿死谁手?
  大业十三年五月,一个拥兵一方、实力雄厚的封疆大吏,在耐心地蛰伏数年、冷静地纵观天下大势之后,终于迟缓而坚定地出手了。
  他,就是李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