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珠勿惊龙(日薪八千拿命换,记录我当珍珠潜水员的日子)》
第55节

作者: 二郎神犬马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9-22 23:56:00
  第36章 回家
  杜志发看了看周围的球形空间,说:“就算刚才似乎能看到外面的景象,但该怎么才能回家呢?”
  梁丕说:“我刚才说了,四处兵站后门程序,每处功能各不相同。而望乡台则相当于一个sniffer,也即嗅探器软件的意思,其功能是可以将整个世界系统的数据,进行实时抓包,做到与外界信息同步传输,而且是通过人的思维,还记得那句话是怎么说的吗?”
  旁边一人喃喃地说:“立于台上,五大洲、四大洋,天涯海内,只要心之所向,无处不可望见?”
  梁丕紧接着说:“所谓心之所向,其实指的就是通过你的大脑思维,与望乡台数据库连接。但有两个前提:一是站在梯台顶部。你们看这个地方的设计很特别,看起来全是水晶质地,但肯定不是水晶,只是外观相似而已,另外这个梯台与周围球形空间,这种结构,一定与实现这种功能有着很大的关系。第二个最重要的是,要能找到基点。”
  我奇怪着说:“基点?”
  梁丕点点头,说:“是的,基点。其实我带领的课题小组很早就对望乡台的传说进行过研究,并且曾经试图按照传说中的功能,进行试验模仿。最后当然没有成功,因为现有的技术无法做到通过磁场连接思维,不过大体的原理性推敲设计,包括基础研究,倒是基本完成了。其中关键性的一个步骤就是要有基点,所谓基点,指的是在这样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中,找到一个定位点,没有定位点,就好比饼太大,让人无从下嘴,有了基点,便可以以此为抓手,搜遍这个与世界系统同步的超大数据库。”

  杜志发恍然大悟,说:“哦,怪不得我站上去屁反应都没有呢,原来我脑袋里根本没有什么基点。”
  “是的,而我站上去之后,思维意识中,便以停船的那处长江水域为基点,只要这个基点是在数据库中存在的,通过比对锁定,之后的景象你们刚才已经都看到了,真正实现了五大洲、四大洋,天涯海内,只要心之所向,无处不可望见。你们见到的那些场景——埃及金字塔、东非大裂谷、澳洲火红土壤的乌鲁鲁巨岩、南美的亚马逊雨林、北美落基山脉,以及最后回到中国的巨龙长城,全都是当时我心中所想的,也即你心里想什么,望乡台这个超级数据库中,就会调出实时信息,同步显示在四周的球形水晶墙壁上,就像是一颗可以查看世界任何位置的卫星。”

  我看着地上的那些尸骨,说:“难怪这些生番会死在这里,他们哪能想到什么基点呢?”
  谁知梁丕说:“错,他们死倒不一定全是因为想不到基点而导致。你们注意我刚才说的,实时数据,望乡台是个同步实时的sniffer,而食人生番们不知在地底下已经生活了多久,即使有基点场景,也已经与望乡台数据库中的数据比对不上了,所以根本没法使用。最后只能困死在这里。”
  他的话让我茅塞顿开,我说:“我知道你为什么猜生番口中的阎王,一定跟我们一样,是从外面进来的人了,因为那个阎王可以使用望乡台,证明他思维中的场景,与当时外部地表的实际情况一致,那肯定就是从外面进来的。”
  梁丕嗯了一声,杜志发又问:“老哥,你是个地质古生物学家,当时怎么会研究传说中望乡台的功能呢?还有什么磁场连接思维之类的,这似乎不是你的专业呀。”
  “我一直在强调,所有这一切都源于我的课题,只要能证明自然界是一个超级系统程序,那么进化论就可以不攻自破。虽然四处兵站都是传说中的地方,但当时我想,如果这些传说是真的,真有这些地方,那它们就是证明我观点的强有力证据。但光找到地方还不够,你还得完全弄清楚它们的运行原理,这样才能作为论据。而这些原理,涉及到非常多的领域,所以当时是建了一个课题小组的,里面有很多学科的研究员,我是组长,是这个课题的带头人。”

  我思前想后,问到:“那这些兵站,就拿此处的望乡台来说,这么神奇,到底是谁建的呢?”
  梁丕看着我的眼睛,沉默了一小会儿,说:“既然兵站属于自然界系统的后门程序,那么只有一个可能,是系统设计者本身或者另外的黑客,留下的杰作。”
  我没有听得太懂,但也没再细问,杜志发估计更加没听明白。
  梁丕转身看着梯台,说:“不过这里的望乡台,比传说中的功能更强大,生番们口中的那个阎王,最后一定就是从这里出去的。他能出去,我们也能。也即在sniffer数据抓包的基础上,这里还实现了数据替换,就好比某个游戏中的一张地图上原本是没有玩家的,但是服务器的数据首先被抓取后,然后被替换,增删了些代码,那么这张地图上,就会突然出现玩家。要看到五湖四海,靠的是基点场景,那么要回到某处,靠的则是终点场景。一切都在这儿!”他指了指自己的脑袋,然后转身大步朝梯台走去,边走边说:“我话讲完,那两人还没下来,不等了。大家一起上望乡台,咱们回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