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孙子,理解现代金融》
第1节

作者: 回形镳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9-4 11:22:00

  不是骂人话,而是说说历史上那位“兵家”人物。
  有些话用枯燥乏味的高数语言说不清,就像俺曾经在本版一篇有关“概率”的贴子中,反复让楼主不要用“赌博概率”的算式,去厘算准备参与的“套保”、“累计期权合约”那种金融游戏。
  但说来说去,竟然是楼主都不愿意理解俺给出的算式——哪怕最后他认可的算式,其前提都是不周延的。
  请注意,不周延前提的算式,一用到生意场上,会让咱们亏大发的。
  因此,有了中信泰富坠入“累计期权合约”的悲剧;有了咱们一群辛苦打拼创富,现在却在香港被国际金融的“包销产品”,淘得干干净净的凄凉;有了咱们一大堆不理解现代金融,却用“大赌大赢”的思维,奋不顾身投身怒海的“海外中资机构”。

  那么好,咱们就有必要唤起深层次记忆:一下子谈华尔街的金融计算厘定方式,不好理解;那咱们就从老祖宗遗传下来的思维基因中,把现代金融方式来个初步的理解。
  然后,才能进行现代金融计算与厘定的严格训练。

日期:2009-09-04 11:34:00

  先告诉俺,咱们看《孙子兵法》看到了什么?
  最简单的一个答案,就是“兵不厌诈”这个了。
  如果是这个答案的话,哪就请退出本贴。
  ——这叫“学坏手势、搞坏心理”,看《孙子兵法》舍本逐末,来了这么个不等使的答案。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规则可是越来越规范的,现代金融学也是建立在现代法理基础之上的。乱用“兵不厌诈”,以为自己的智商很高,金融场上先死的就是这一批不懂规律、不守规则的高智商人物。

  已经死了很多了,咱们就不一一列出了。
  况现在又不是战争期间,用“战争思维”进金融场,是想赚钱还是想炸人家的交易所?——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嘛。
  如果不是“兵不厌诈”这个答案,是哪个?
  咱先去吃个饭盒,回来再说。

日期:2009-09-04 12:41:10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这个答案就进了一步。
  但关键是:如何“知已知彼”?
  靠“探子”?还是靠自身的“筹算”?
  探子,是必要的,那场战争没有间谍呵?

  但是,间谍也有好几种。英国这老鼻子,玩间谍战都玩出精来的,老利用“反间”这种方式,给对方提供假情报,影响对方的整体决策陷入混乱。玩来玩去吧,搞得自己也挺混乱的,具体过程咱就不说了,毕竟这篇是讲经营经济的,不是讲间谍战的。
  所以,孙子开篇就说“多算胜,少算不胜”,并把这种“算”列为开篇之言,是相当重视这个“算”的——这是“知已知彼”的前提。
  也就是说,先有一番自身的“计算”,然后再有“探子”啥啥的来验证这种计算是否正确,最后才达成“知已知彼”的效果。
  孙子说的这个“算”,是个啥?怎么算的?咋还能达成“知已知彼”的效果?
  下一节,咱们就专门谈谈孙子这个“算”。

日期:2009-09-05 17:22:18

  孙子之算,叫“筹算”。
  是当真拿些小木条,当成“筹”来算的。
  这种筹算,与数学所表达的数理逻辑,最大的一个分别是:不是要一种明确的答案,而是要一种“此消彼长”的模拟化。
  也就是说,孙子拿这些小木条——筹,摆来摆去:俺打掉你的辎重,你的兵就要饿肚子,战斗力会“消”几成?俺的兵不多,如果俺把你的俘虏立即转换成俺的兵,哪俺的战斗力会“长”多少?
  哦,哪咱们知道了,这是一种“沙盘演练”式的直观算法。

  没错,孙子的“筹算”,就是这么直观的。
  所以,后面他讲到了“势”,就是这么直观地推演出来的。
  如果别人不让俺打他的辎重,加以严密保护怎么办?
  没问题,这种“筹算”,不是把对方和已方当成死板板的一碌木桩子、静止地算的。
  而是:
  你总要出兵吧?出兵就有一条行军路线。

  你会怎么走,走哪个方向,经过哪几个地方。
  好,俺就把你这条行军路线划出来——如果不仅是一条行军路线的,而是多条行军路线的,俺就都划出来。
  然后,俺就用探子探回来的消息呵、对敌方将领的性格判断呵……,等等因素,判断出敌方最有可能走哪条行军路线:
  走这条路线,有80%的可能;走那条路线,有15%的可能;走其它路线,有5%的可能。
  好,80%的那条路线,制定A方案,也叫“主方案”;15%那条路线,为B方案,也叫“预案”;5%的那条路线,是C方案,也叫“机动方案”。

  ——咱们看到了吧?数学概率,只有在这种“运动路线”的基础上,才有用。
  那么,这条“运动路线”,要经过几座山、几道水?这就有了孙子后来的“形篇”了——讲如何利用地形的。
  看来,孙子的“筹算”,最基本也最要紧的,就是“运动路线”了。
  这种“运动路线”的计算,在今天叫什么?
  叫“流程”;而在高数上,叫“线性函数”(也有人喜欢叫“波函”)。


日期:2009-09-05 17:51:17

  现在吧,老外华尔街那,也挺搞的。
  ——做监管的,老理解不了华尔街的投资计算方式,所以老说“无法监管”。
  咱们不是也看过罗杰斯与郎咸平教授的讨论吗?郎教授理论根基应该是扎实的,但与罗杰斯说来说去,就是说不到一块,仿佛“鸡同鸭讲”。
  郎教授就更亏一点,他老想找出罗杰斯的“理论漏洞”,好一击而中。但偏偏就干着急,就是挑不出罗杰斯的话里有哪出错,还真有点“老鼠拉龟——无从入手”的感觉,也只好挑点“道德”呵什么的,在边缘上找点便宜。相反,反倒是罗杰斯一出必中郎教授的软胁。
  ——郎教授没能理解罗杰斯的投资思维逻辑;但罗杰斯也是受过高等教育来的,当然很理解郎教授的形式逻辑思维逻辑。
  咱们看看,就算饱读诗书的博士什么的,去到股市上,不理解“股市逻辑”,也一样亏得一扑一碌的。
  那么,这个“股市逻辑”是什么?

  就是“流程”、“线性函数”呵。
  老股民、股市经纪人,天天就看着那个K线图的,看着那条象征着股市“此消彼长”的曲线、波函——这个时候跌了,也就是“消”了;那个时候涨了,也就是“长”了,当然就形成了一种“流程逻辑”。
  ——老股民、股市经纪人、投资家,其基本思维逻辑,就是啥都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着的,是一种“线性函数逻辑”。
  他们所有的计算,全都是围绕着那条“波函”来的。
  股市监管人、郎教授,饱读各种经济理论、金融理论,却没能达成这种直观的“流程逻辑”,与罗杰斯那等投资家开涮,当然吃亏了。

  ——就像咱们看《周易》那样的书,不懂得这本书那些“阴爻”呵、“阳爻”呵,就是构成一个“整体流程”的:阴,就是往下跌;阳,就是往上涨,咱们也就根本无法理解这本书一样。
  还以为《周易》是在搞“封建迷信”呢。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由咱们的大数学家华罗庚牵头,组织了咱们数学界、高能物理界一大帮精英人士,就对这种“流程逻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还整出了门专门学科,叫“运筹学”。
  后来,进行了简化,华罗庚就亲自带着队,到全国各工厂去宣讲这门“运筹学”的精要。
  据说,当时没几个人听得懂——不是听不懂,而是将“形式逻辑”换成“流程逻辑”,一时半会还接受不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