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战略的大视角解析『道德经』》
第3节

作者: 老夫无奈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老子正面回答了“有欲”、“有为”的边界:“夫唯弗居,是以弗去”,只有“为而不争”,只有全心全意、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只有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利益而使人民的利益最大化,自己才能“弗去”——不让人推翻、不离开人世、不失去自己和子孙的生存权、自主发展权。
  解9
  这里老子第一次提到“圣人”,用“圣人”一词来表述拥有优秀文化战略的政权、领袖;无论是《道德经》里的“圣人”一词,还是其它许多术语和词语,往往包含两个以上的含义,而在不同的语境和位置,其含义又有不少差异,有些甚至千差万别,这是古文的基本美感之所在,但这同时又增加了理解和把握、领会作者本意的难度,使阐释更具困难。这里的“圣人”一词,既有领袖的含义,又有政权的含义,有时候,还包括领袖群体甚至延伸到权势集团、各级权力者,这就要求人们在理解原文时,依据不同的语境,来仔细体味作者——老子的良苦用心,而现代汉语虽然常常让人一目了然,却又基本失去了这种“软”美感。

  解10
  1“无名”是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最高准则,“有名”是文化战略思想(01章);
  2“为无为,则无不治”(03章)是思想方法;根据“无名”而实现民族、国家、政权的永续生是文化战略的终极目标(6章);
  3“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居”“行”都是战略学上的“作为”,属于《道德经》里的“德”,都是有谋划的行动,所以,不言之教的内涵,就是“道”,就是文化战略。

  解11
  提前说明四十九章“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文化战略作为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前提,而前两个都是对政权的严厉规范:
  1圣人必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民众的生存要求和长远、终极利益为最高追求目标;
  2战略作为必须取得充分的“善”和“信”两种社会效果;

  3政权必须让民风走向淳厚善良。
  第二章结构图
  日期:2014-01-05 21:31:49
  @老夫无奈 第三章

  原文
  不上①贤,使民不争;不贵②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③,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④、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⑤、弗为⑥而已,则无不治矣。
  注释
  ①上:崇尚、提倡。
  ②不贵:提倡、珍视;使……贵。
  ③不见可欲:不出现权力者把自己的利益置于民众利益之上,其欲望不可遏止的情况;不出现让民众觉得可以推倒再来的改朝换代的境况。
  ④虚其心:使民众没有追求暴富暴贵的心理;让民众的思想专注、满足于自己的现实生活,与八十章“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同义。
  ⑤不敢:不敢挑战道、无为;与六十七章“不敢为天下先”同,不敢把自己的利益置于民众利益之上、之前。
  ⑥弗为:没有挑战道、无为的行为和观念。

  翻译
  不崇尚那些一夜暴富暴贵的技能和理论,(也不给人们这样的机会),让民众不去追求这样的机遇;不珍视很难得到的物品,让民众不产生盗为己有(而使自己一夜暴富)的想法;不出现让社会动荡的境况,让民众不产生推倒再来的念头和行为。所以说,“圣人”的国家管理,就是让民众没有一夜暴富暴贵的想法,让大家衣食无忧,没有追求大富大贵的愿望,只有健康的体魄,(一句话),就是永远地让民众明白不敢把一己私利放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利之上,不去挑战道和无为的可持续生存准则和原则,(如果这样),就没有治理不好的国家了。

  日期:2014-01-05 21:41:56
  续上:

  解12
  本章深入解析上章的“圣人居无为之事”,具体回答上章的“为而弗志”的“为”——战略作为,也就是“德”的涵盖范围:六“不”。自然,这首先要求权力者率先尊奉,自己先严格做到——政风正,这样民众才能跟着走,达到民风淳,最后达到国风良,实现“万物作而弗始”的战略目标。
  “使民无知、无欲”,和四十九章的“圣人皆孩之”、五十五章的“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六十五章的“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含义相同,不是让老百姓愚蠢无知,而是让民风淳厚,不出现欺诈成风的恶劣国风、民风和生活态度。对此理解最准确的,大概是汉代的《盐铁论》,其《卷二·非鞅》有言:“故用不竭而民不知,地尽西河而民不苦。”这里的“民不知”,应该是对老子关于“知(智)”最准确最完整的理解。不知道这句话是《盐铁论》的整理者桓宽,还是哪位鸿儒大家的杰作,更不知道此君对《道德经》的理解有多深刻、全面,其态度又是如何,但此句似应和《道德经》有相当的渊源,说得肯定一点,甚至有照搬老子之嫌。

  解13
  这里的“不上贤”,不是不提倡、尊崇贤德的社会道德观和社会生态,而是不提倡、不创造那些因拥有某些技能和新理论、新观念而一夜暴富暴贵的机会。
  解14
  前三章为《道经》的第一个层面,提出和简单回答了什么是道、有名、无名,指出人类永续生存的最高准则和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最高准则同属一理,人类永续生存的终极目标必须用无为这个最高原则来支撑和保证,阐述了德的基本内涵,指出战略作为(无不为)必须严格规范在无为的范畴内。
  日期:2014-01-06 22:09:44
  @老夫无奈 第四章

  原文
  道冲①,而用之有弗盈也②。渊呵!似万物之宗③,锉其兑④,解其纷⑤,和其光⑥,同其尘⑦;湛⑧呵!似或存⑨,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10。
  注释
  ①冲:空虚,这里指无不包容。
  ②盈:满。
  ③万物之宗:同第一章“万物之母”,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④锉其兑:消磨国家管理中的锋芒,同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四十九章“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五十二章“塞其兑,闭其门”。
  ⑤解其纷:消除国家管理中各种选择的纷扰,参见第二章“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
  ⑥和其光:调和……的光芒,参见第二章“为而弗志,功成而弗居”,把自己的光芒调和、融化在使人民利益最大化并逐步取得成功的辉煌里,而不要刻意显示自己的劳绩。
  ⑦同其尘:和最底层的民众站在一起,担当最容易受到攻讦曲解误解的事情,同七十八章“受国之垢”,“受国不祥”。
  ⑧湛:隐没、深沉。
  ⑨似或存:好像真的存在。

  ⑩先:祖宗。
  翻译
  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最高准则是无限开放的,无论怎么使用这个准则都不会感到它的规则的局限性。渊博啊!这个准则是世间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本,(对政权而言,就是要根据这个准则来)消磨自己战略思想和方针的锋锐,排解自己在国家管理中的纷扰,把自己的奉献和服务融合在使人民利益最大化的辉煌里,牢牢地和最底层的民众站在一起;深沉啊!它好像时时刻刻伴随在我们身边,我不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它好像是天帝的祖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