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局档案——有胆你就看完》
第8节

作者: 水中云天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村长仔细打量着我,叹了口气道:“小伙子,你太年轻了,很多事你没有经历过。”说完站起来背着手走开了。
  过了一会老胡走过来说:“墓盖板大约在八十公分厚,上面是由六十块小石板契合组成,整个形状是200*100米的长方形。我们要进去必须从侧面打个洞,能申请找台钻机来吗?”

  对这些老专家不佩服他们都不行,通过声音就能断定石板的厚度,上面严丝合缝的契合痕迹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我其实也很想看看这么大的墓里埋了什么文物宝贝。同意了她们的要求。要知道那时候根本没有什么挖掘机之类的大型工程设备的,一个镇也就有一两台钻机,还是那种柴油机带动的。
  我同意了他的申请,让那个戴所长去借了台钻机。
  半个小时后老胡垂头丧气的又走过来:“墓葬被盗过,从损坏边缘的酸化程度看是几十年前的盗墓贼所为。”
  我忙跟着老胡走过去一看,真的有一个圆形洞在墓地北侧面下面两米处,老张和老李还在争论什么,看见我们过来停止了。
  我问他们怎么回事。老张回道:“我觉得应该将墓封存起来,待到以后技术成熟再发掘,老李却说既然已经被盗了,就应该现在下去抢救文物。”
  我转过头问老胡什么想法。老胡迟疑了片刻:“我觉得最好派个人下去看看,如果里面古物被破坏的很严重,就应该立即进行挖掘了,否则我们应该让国家进行保护。实事求是地说现在我们确实没有能力发掘,除非跟美国外合作。”
  “什么?跟帝国主义合作!你什么思想?是不是想当帝国主义走狗?”老胡被我说的脸红了起来。
  其实我知道他们三个以前都是大学教授,还留过洋,说的话还是很权威的。我想半天也没有什么好主意,就同意了老胡的建议。但是让谁下去呢?老胡自告奋勇说既然主意是他出的就应该他下去。
  我不是很想让他下去的,毕竟年龄不小了,要是闪着腰什么的也是麻烦。但他态度很坚决,我也就顺水推舟同意了。
  我们用粗麻布绳子拴在老胡腰上,给了他两个四节电池的手电筒,足够他三个小时的照明了,告诉他要上来的时候使劲摇摇绳子我们就把他拉上来。

  我们将绳子放到五十米左右的时候手上的拉力消失了,向洞里望了望,感觉老胡的手电像萤火虫似的向深处游动着。看来他下到墓底了。
  我和老李老张在上面闲聊着,不经意扫了一下围观的人群。蓦的,我看见一双冰冷的眼睛在死死盯着我们,身上一凉,鸡皮疙瘩就起来了。
  当我再仔细搜寻那双眼睛时,却发现都是淳朴的村民,好奇的眼神,没有任何异样。想想真是一双冷冷的眼神,即使是夏天也让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心想,应该是看错了吧。
  不知不觉三个小时过去了,老胡还没有摇绳子。我们三个坐不住了,向下面喊了几声。没有回音,也没有亮光。
  “一定是下面的文物价值很大,老胡研究的上了瘾忘记了时间,我下去找找他。”老张建议道。
  “还是我下去吧,我身体比你强,你和老胡一样也是容易太投入进去。”老李一只手挡住老张,一只手拽着绳子说。两人争执了起来。

  这些文物专家,看见文物比看见肉还馋。
  我劝解道:“这样吧,都中午了,老李你吃点东西,马上下去,给老胡带点窝头和水,找到他让他赶快上来。”
  老李匆匆啃了几口饭就要下去。我们把绳子拉上来把老李放下去,到底后看见一点的微弱亮光向里移去,一会就不见了。老李带了两只手电筒,和几个窝头一壶水。相信他一会就能和老胡一起上来。
  夏季的天就是变脸快,上午还是一望无际的晴空,现在却乌云堆积。看来一会要下雨了。又三个小时过去了,天越阴越黑,村民们都陆续回家了,周围就剩下我和老张还有村长,派出所的那个老戴以及他带来的两个小公『安』。
  我和老张不安起来,怎么回事?难道老李没有找到老胡,自己迷路了,还是他们遇到什么危险了。洞里依旧黑漆漆的,我们大声的喊了一会,没有回音。老张要下去,我拦住了他,不知怎么的,一股不详的感觉充斥着我的心头。
  我突然觉得,我们不应该让他们一个人下去。并且绳子足够长,应该让下去的人一直拉着绳子走,不用解开绳子。我觉得自己犯了个很弱智的错误。

  伴随着噼里啪啦声,暴雨已经下了起来,豆大的雨点砸在干燥的黄土上崩起了一片灰尘。怎么办?还是再等等看。
  我让老戴找来帐篷,搭了起来。还好只是雨大没有风,我们几个人就这样在距离洞口十来米的帐篷里拉着绳子焦急的等着。
  两个小时后雨停了,我们几个人站在洞口,你看看我,我瞅瞅你,都没有注意。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怎么办?老胡和老李还在下面,不能不管他们。
  老戴突然胳膊一挥:“孙干事,要不我带着两个民警下去找,你和张教授还有村长在上面,找到他们,我们一拽绳子你们就往上拉我们。
  我想了下,觉得不妥,道:“你们以前没有参与过考古,冒然下去不安全。这样吧,你还有老张加上我,我们仨下去,村长和两位警员同志留在上面。”
  大家都觉得这样安排比较稳妥,老戴对我更是一顿恭维,听得我都不好意思。我甚至怀疑他是不是靠拍马屁当上所长的。

  我们每人都带了一只手电筒,老戴额外带了一把手枪。我们在上面多啃了几个窝窝头,所以没有带干粮。
  老戴先下去,老张其次,我最后。下到墓室的过程中觉得里面的空气凉凉的,双脚触底后,抬头一看,上面的洞口只有巴掌大小。村长他们用手电向下闪了三下,我们也向上闪了三下,示意一切顺利。
  日期:2014-08-27 11:20:00
  第七章 孙教授的古墓经历(二)
  我们向周围照了下,墓室里很静谧和空旷,空气之中有一股淡淡的腐臭味。我们决定向南走走看看,为了节约电量,只开了老戴的手电。
  漆黑之中手电筒也只能照出六七米远。
  老戴走在最前面,我和老张跟在后面,大约走了四五十米,从手电筒光亮的尽头,依稀可以看到一座大形的石柱。
  我们快步走过去,转了一圈,发现是个方形的大柱子,步量了一下,大约每一面都有十五六米长。柱子表面光滑冰凉,看来是被打磨过。老戴向上照了下,看不到顶。

  我们本打算离开继续往前走,老张突然兴奋地喊了一句:“快看,柱子上面有凿出的圆孔,可以攀上去!”
  我和老戴马上围过来仔细一照。果然,在柱子的其中一面距地面一人高的地方有巴掌大的凹孔,密密麻麻向上延续。
  要上去的话,肯定有一个人要留在下面当梯子。
  老张很知趣的说:“你们上去吧,我年纪大,估计攀不了那么高。”

  我和老戴点点头,只能这样了。
  依旧是老戴在前面,我在后面。每个孔之间的距离很远,要消耗很大的臂力才可以向上移动。幸亏上学的时候经常锻炼,要不真攀不上去。不过我还真羡慕老戴,只见他嘴里咬着手电筒,攀爬起来竟然像猴子爬树一样轻快。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