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 花开花落--湘贵往事》
第23节

作者: 巫河长哥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3-28 23:08:55
  这消息在黔城一带传开了。老百姓天天都在议论呢!有人说美国人是“钩鼻子”。于是,儿童跳橡皮筋唱的儿歌,也就在黔城一带疯传开来;“钩钩鼻子,钩钩心,钩钩鼻子冒良心。冒良心,蓝眼睛,不是凡人是妖精……”哎!小把戏,不要乱唱哟。他们是来帮助我们中国人打小日本的哟!于是又有儿歌唱道;“小日本,不是人,侵略我国东三省,柴火煮,木炭烧,烧得他们像油饼……”闭塞的山城,在时局变幻莫测的环境里,尽管也有“新闻”也常常是被弄得一头雾水,摸不清时局的走向。

  当然,县长公子李博涛要带队伍来黔城驻扎的消息,像一夜春风似的,也在黔城内外传开了。“李团长一来,老百姓就不会担惊受怕了”。
  “那自然!如果不是李夫人教子有方,我们黔城不久的将来就要大遭祸殃了,这土匪抢了这家抢那家……”。恭维的话,溜须拍马的话天天滋润在自己的耳边,听到这些赞美之词,李夫人的虚荣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是啊!自从有了她们李家人当了家。黔城的阳光就要要比外面的薄,黔城的风要比山外的轻,黔城的天要比别处的蓝,黔城人的山歌要比大城市里的“娘娘腔”要甜。黔城的天下是李家的,对于作为第一夫人的她来说,能不为此感到高兴和骄傲么?
  当然,像儿子这种官衔,就黔城县来说已经是凤毛麟角了。年纪轻轻就弄了个团长,谁人不嫉妒,谁人不羡慕?因此,既清高又喜欢张扬的李夫人。为了赶在这个日子炫耀一番,几天前就将“请帖”发放了出去。因此,今天既有各乡的乡长,更有李县长的同僚,加上当地的绅士名流,商人巨贾等等,早已将这里闹得门庭若市。
  风光着的李夫人只管将衣服换来换去的,一时是蓝色的旗袍,一时是鲜红的春装,一时又是艳丽的苗族装扮……累一点没有关系,人不就是图一个面子和风光么……
  有人发现今天的李夫人,除了请来县城最好的厨师调制各种菜肴外,还请来了祁剧班子,西洋乐队、皮偶戏、杂耍人马等等。
  前来祝贺的宾客送来的“山珍”,绫罗绸缎自不必说。那些请来帮忙的伙计,忙前忙后的左右张罗,生怕其中有个什么闪失。博涛更是一身戎装,威风八面的在宾客中游走。一时来到厢房看人打麻将,一时又在打纸牌人的身边悠哉。
  在这熙熙攘攘的客人中,突然有一位格外抢眼的人物来了。他就是名冠黔城和周边几个县的大财主蓝天聪。今天他也是满面春风的与蓝夫人一道赶来庆贺。同时到来的还有杨媒婆。正在忙碌中的李夫人见蓝大老板夫妇突然造访,心里“噔”的一下愣住了。惊喜间,只见杨媒婆迅速走向前道:“恭贺贵府双喜临门,今天蓝老板和夫人特意前来祝贺。祝县长大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祝夫人靓丽如昨,洪福齐天!祝贵公子春风得意,步步高升!”

  “哟!哟!哟!你看你杨媒婆说的多体面。我李夫人今天领受了蓝大老板和夫人的美意了!”李夫人喜不自禁的说道。说完后忙走向前迎接蓝老板。
  “夫人,有礼了!”见李夫人笑容可掬的来迎接自己,蓝老板双手作揖道。
  “都是自家人何必客气!里面坐,里面坐!”李夫人说。说完后她又四处看了看,却不见蓝怀宝的身影,于是又问:“贵公子最近在忙些什么呀?”
  “瞧李夫人还惦记着我家怀宝呢!他呀,这段日子到“点”上看货去了,本来今天要一道前来祝贺的,可是路程太远,下面的事情也丢不开,也就欠礼了。这不,托我们两个老家伙特意前来登门庆贺!不成敬意哟!”蓝夫人说。
  “哪里哪里。你们一来呀,这屋子里更亮堂喽!只是怀宝太懂事,这么大的年纪就挑起了家庭重担,蓝老板洪福不浅呀!回去要告诉怀宝侄儿有空常来坐一坐,唠唠家常。这孩子我是看着他长大的呢!”

  “可不是么。这水呀,常流常鲜,人嘛常走常亲。”李夫人说。
  蓝天聪知道,现在自己家和李家的“联姻”,还没有一个头绪,满城就传开了。如今又来道喜,更会传说四起。没关系这是好事,别人想摊还摊不上呢。他想经这么一传,自己的名气不就更大了么。
  此刻只听账房先生高声念唱由蓝天聪送来的贺礼单:“虎皮一张,灵芝两对,鹿茸两付,人参两斤,貂皮两张,大洋两百……”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