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 花开花落--湘贵往事》
第17节

作者: 巫河长哥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3-21 00:29:46
  九
  “黔城国民学校”坐落在县城中心,齐齐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便直接来到了这个学校任国文和美术教师。工作很轻松,课程也不多。齐齐从小有画画的爱好。因此,只要有空余时间或者是礼拜天,她常常要到郊外去写生。今天是星期天,学校不上课,因此,在家里吃过早餐后,齐齐同往常一样背着画板,带上颜料便往河边走去。
  黔城是一座古城,乌水河与述水河在这里汇合后形成了临江,由于水路上的便捷,加上黔城人世世代代有着精明的经商头脑。因此,从很久以前这里就形成了,湘南西南和贵东地区的、一个较大的物资集散基地;木材通过乌水与述水两条河流的水路运送后汇入临江,在乌水河面上扎成一块块长长的木排,再顺临江一路北上直达通江湖,再由通江湖入长江。然后通过长江运送到长江以北的全国各地。放木排是那个时代特有的行业,从事这种行业的,被当地人称为“排古老”。

  除此以外,还有大量的黑木耳、香菇、桐油、山茶油、生漆、玉兰片、松节油和各种野兽皮等山货。因此,随着资源的富有,黔城一直以来汇集了南方各地、各路商家在这里驻扎营生,开拓财路。
  由于这里地处在云雾山腹地,因此,除了水路便捷外,陆路交通就显得格外有限了。受地理位置的制约,加上这里是财富的集散地。因此,各路打家劫财的土匪和地痞流氓,更是在这里显得格外活跃和猖獗了。
  这些年来,这世界乱糟糟的,外有日本人入侵中国,内有内战争。各自为消灭对方闹得不可开交,哪还有更多的精力来管理地方治安,何况这里的土匪根深蒂固,历史久远,好像永远也消灭不完似的,打掉一股,另一股土匪又卷土重来。从明代到民国,几百年生生不息,既困扰着这里的地方政府,更是害苦了南来北往的商家和普通老百姓……
  时值初夏,太阳照耀在山城。只见四周山色葱翠,轻雾缭绕。古楼屋宇沿街次第排开去。今天是“赶集”的日子,街面上的人流要比平时多几倍。人一多,便拥挤在这一条条狭窄的街弄里。各路小商贩抖出了自己的“特色”;豹子皮、穿山甲壳、山鸡、狼皮、豺狼皮……各种小型野兽皮。还有山里的药材;党参、黄芪、当归、天麻、杜仲、桂皮……和自家纺织的布料、手工敲打的银饰品、印花布、绣花鞋、纸伞、草鞋、木屐鞋……应有尽有。

  街边的小吃店,更是生意红火;糯米黄豆加红糖制作的“马打滚”、籼米磨成粉制作的“米豆腐”、米粉、油粑粑、百粒丸、馄炖……满街飘香,吃客蜂拥。加上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熙熙攘攘的人流声,把这湘贵边陲的山城小县城闹得沸沸扬扬。
  齐齐穿过街弄后,很快来到了河边。只见河边上停靠着几块一长溜的木排,她想今天试着到木排上写生,她觉得在这里写生很幽静,也很有意境。看那木排上竹竿上正晾晒有“排古老”们换洗过的衣物。木排的前方有排古老们临时搭建的半圆形竹篾棚,篾棚旁便是“排古老”们临时生火做饭的地方。这般雅趣哪里找去?又见那“排古老”们正三三两两的正围在一起吃早饭。那木排从岸边一直延伸到河中心。有妇女在木排上出出进进的或端着木盆洗涤,或担着桶子挑水……那长长的木排上有剽悍的“排古老”,木排上有山城妇女或担水、或洗涤。那碧绿的河水,繁忙的船只,远处的青山,不正是山城的特色么?

  齐齐来到排上后不久,排古老们已经吃过了早饭。又见她们,一边抽着旱烟,一边与来往于排上的女人们调情骂俏。
  “砍脑壳的排古老,哪一天总要被水淹了。来世做一个‘露水鬼’!”女人们骂他们。
  “做‘露水鬼’不如做‘风流鬼’强。有野妹妹陪哟!”排古老们嘻嘻哈哈的回到道。
  “排古老”们常年漂泊在外,凭力气和健壮吃饭。睡觉不得女人,那柯尔蒙激素旺盛着。如今有女人上了自己的木排,哪里肯放过这般尤物。于是当女人挑着水或端着衣服从原木上踩过时。“排古老”故意在木头的另一端,用脚轻轻一踩动,那女人便“哗啦”一声摔在了木排上。齐齐来时正碰上有一个妇女摔倒在那里。
  “炮打鬼!短命鬼!豆子鬼!要死了!要火烧了!缺家教的死排古老!”摔倒的女人知道是“排古老”搞的鬼,骂人的话像放机关枪似的冲着排古老骂过去。
  排古老脸皮厚,听到女人一骂,心里好快活,心想不怕女人骂,怕就怕女人不撩他。如今有女人接了“坨”等于今晚有戏了。于是得意洋洋的唱了起来;

  妹妹呀!莫骂我,
  哥哥是个赖皮货,
  不怕骂不怕打,
  就怕妹妹不理我。
  哥哥的鸡鸡有好饿,
  要到妹妹心窝啄一啄。
  我有钱,我有心,

  今晚就和妹妹戳一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