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兑现的法律——秦史的秦律视野》
第26节

作者: 嵩阳云树
收藏本书TXT下载

  楚国蛮是因为就算身处逆境也要自主争扎,自求多富,争取主动,有主动也就意味着有面子。而秦国初始的境况比楚国悲剧得多,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中原人“蛮夷遇之”,中原诸国拒绝与之会盟(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秦孝公半夜三更想起这一层,差点吐血。然而现在,眼下,就在这个时刻,秦武王就面对面站在助长中原人神气的神器面前,你说他能不嘲弄点么。但秦武王到底没那么直接,他直瞪最中间的那个鼎,周赧王侧过头小声地回答说,那叫龙文赤鼎,天下名器中的名器。秦武王没说他看中了龙文赤鼎,要搬回咸阳去,那样不显得嬴某人粗鄙没见过世面么。他扭头冲孟说点点,“我们比试比试”。秦武王大呵一声,鼎成功举了起来,泰山压顶般跃过头顶,肃穆的宗庙里顿时叫好声如滚雷。秦武王再大呵一声,又大呵一声,可是依然没能把重如泰山的龙文赤鼎,安稳地放回原处,显然他是顶不住了,折断膝盖骨而死。

  日期:2014-09-22 09:06:18
  【连载59】
  族诛孟说是意料之中的,由此引发的混乱却是意料之外的。秦武王娶魏女为后,无子息,而国不可一日无主,他的兄弟们因此心肠都热了起来,因为理论上只要是秦惠文王的儿子,谁都有机会登上王位,这就看空中的秦惠文王更垂青谁了。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四年),秦武王始置将军一职,首任将军是魏冉,秦惠文王的妾、芈八子的异父弟。史传说,魏冉“自惠王、武王时任职用事”,看来有点硬实力。芈八子生有三个儿子,长子嬴稷在燕国做人质,次子高陵君、三子泾阳君在国内,这三个人与后来造反的公子雍、公子壮皆可以是王位的人选。既然“诸弟争立”,局面莫测,当然是先下手为强,纳入囊中才作数,省得夜长梦多。然而作为有一定实力的魏冉,为什么舍近的二个亲外甥而千里迢迢跑到燕国去求远的那个亲外甥呢?等远的那个亲外甥千辛万苦地赶回来,说不定菜都凉了。吕不韦就是以这样的理由来游说远在赵国做人质的嬴异人:“即大王(秦昭王)薨,安国君立为王(秦孝文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嬴异人是秦孝文王的儿子,秦孝文王是秦昭王的儿子。秦昭王嬴稷就是魏冉远在天边的那个亲外甥。旦暮在前,朝夕相处,自然比远在天边来得脸熟。问题是,像立储大事,秦人不可能仅凭单一的“脸熟”来成就复杂的大事。都知道商鞅的规矩了,“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条用在立储问题上就是,谁有功于国家,谁就更能机会问鼎王座。所以做人质嬴稷和做人质的嬴异人都相继登上的王位,因为远赴他国做人质,置生死于渡外,是有功于国家的表现之一。道理就是触龙说赵太后的道理。这就是精明的吕不韦看上的是嬴异人,而不是条件似乎更有利的“旦暮在前者”的“长子及诸子”的原因所在。

  看来商鞅的灵魂很好地活在了秦国人民的心中。
  当然,嬴稷不是没有弱点,他是庶出,他的母亲只是秦惠文王的妾,秦武王才是嫡出惠文后。不服的公子大臣就抓住这一点,以惠文后为中心,祸起萧墙,准备重新洗牌。当此之时,魏冉为将军,掌控京师咸阳;外族向寿(与芈八子有亲戚关系),镇守宜阳;秦惠文王的弟弟、宗室元老樗里疾出任丞相,说明他是支持秦昭王的。有宗室元老的支持,手里又有兵,所谓叛乱不过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儿戏而矣。事实也正是如此,惠文后不得良死,武王后被遣送回魏国,其余谋逆人等“皆伏诛”。魏冉心里一横,搞了扩大化,“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

  韩非看多了这样的历史云烟,悲剧永远是悲剧,多少年过去了依然是悲剧,依然无法笑谈,谁又能在“一将成名万骨枯”里笑出声来呢!于是大声告诫:
  备危恐殆,急置太子,祸乃无从起。[1]
  要防备危险而害怕出乱子,必须赶紧立继位的太子,这样祸患就不会发生了。
  日期:2014-09-22 14:59:17
  【连载60】
  秦皇爱读韩非的书,独独于此却不甚留心,结果让赵高玩转了整个帝国,想来痛惜。西汉人总结前秦的历史,可信的不多,但我以为参加过那场战争的那代人的叙事,却是值得留意的。刘邦欲易太子,叔孙通劝道:“秦以不早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刘邦也表示同意。晚年的汉高祖雄风不在,一次病得历害,不想见人,关门谢客十余天,独枕一宦者卧。也只有樊哙敢排挞而入,后面鱼贯跟了一帮人,都见到那情景,油然有战友的情谊。樊哙动情地说: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想当初陛下与我等一道从丰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何等的威风啊!现如今天下已定,您却又是如此的疲惫不堪!
  听说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不知所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难道只想和一个宦官作别?难道就不怕赵高的往事?
  高帝笑而起。
  樊哙和叔孙通都是那场战争的亲历者,叔孙通又是秦廷的博士,在皇帝的身边呆过,他的话自然更有世面。祸起萧墙,那是中枢系统的瘫痪,余下事自然是任人宰割了。奇怪的是,杀狗出身的樊哙和精通学问的叔孙通,均愿意将秦帝国的皇位送给扶苏,就连起兵造反的陈胜,也以扶苏为招牌,这说明在帝国内部,扶苏的继承皇位,是顺理成章的共识,他即是长子,又有功于国家:之前参政,屡向秦皇出谋献策,后来统兵数十万,与蒙恬一道戍守边境线。秦皇给扶苏的遗诏是:“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属”是通假字,同“嘱”,嘱咐,托付。整句话的意思是:“把军队交给蒙恬,赶快到咸阳参加葬礼,然后安葬”。这说明当时掌握军队的是扶苏而不是蒙恬。秦皇职业多疑,他不可能放心地将如此庞大的作战力量交给外人,而秦律又规定,凡动用五十人以上的军事力量,必得秦王许可,边关来一趟京师不容易,军事又瞬息万变,所以秦皇才想出了这么一个绝招,让扶苏去监军,代表的是秦皇本人。秦皇欲委扶苏以重任的意图是明显的。他自信没人敢违背他的旨意,然而造化弄人,偏偏就在这可靠的地方出现了不可靠的乱子。我的耳边不觉又响起韩非子的话:

  明主者,不恃其不我叛也,恃吾不可叛也;不恃其不我欺也,恃吾不可欺也。[2]
  英明的群主,不靠人们不背叛我,而是依靠我的不可背叛;不靠人们不欺骗我,而是依靠我的不可欺骗。
  日期:2014-09-23 09:21:37
  【连载61】

  相较于扶苏,胡亥不过是个小屁孩,如此明显的阶梯,赵高竟敢明目张胆地玩转乾坤,靠的是一个胆和对秦律的精通。赵高到底也是个人才,他竟然想到用“孝”之一字来扳倒看来是稳如泰山的扶苏,着实心思诡异。前面说过,秦律重罚不孝者。韩非说:“人之情莫不爱其子[3]”,基于这个情感前提,《法律答问》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