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兑现的法律——秦史的秦律视野》
第12节

作者: 嵩阳云树
收藏本书TXT下载

  商鞅一入职就是左庶长,这是二十等军功爵中的第十等爵,十一等爵右庶长,十二等爵左更,十三等爵中更,十四等爵右更,十五等爵少上造,十六等爵大上造,十七等爵驷车庶长,十八等爵大庶长,这九个爵级属于“卿”一级。十九等爵关内侯,二十等爵彻侯,属于“侯”一级。
  属于“大夫”一级的有:五等爵大夫(又称五大夫),六等爵官大夫,七等爵公大夫,八等爵公乘,九等爵五大夫,共五个爵级。
  日期:2014-09-01 17:40:03
  【连载二十五】
  属于“士”一级的有:一等爵公士,二等爵上造,三等爵簪袅,四等爵不更,共四个等级。上一章提到的“芮盗卖公列地”一案中的“走马”,亦是秦爵,相当于三等爵簪袅。
  前面提到过,“士”凡能斩敌一首的,就可以按规定获得爵位一级以及与之相应的田宅、庶子,初始亦有机会获得官职但自从官、爵分离后就不行了。这就是所谓的斩首拜爵,一直到西汉还是这个政策。因为斩首拜爵的诱惑实在太大,“斩敌一首,爵一级”的“爵”,其内在价值相当于粟一千石,换算成铜钱的话就是三万钱[3]。依常理,未免高得离谱,一个普通劳动力不吃不喝连续工作十年方能赚得这么多钱。虽如此,爵一级赏万钱是有的。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能产捕(产捕:活捉)群盗一人若斩首二人,拜爵一级。”捕群盗一人赏金是十四两,金一两兑换成铜钱是576钱,十四两为8064钱,不乏为厚赏,所以有因争夺首级而引发的诉讼。

  公元前266年(秦昭王四十一年),秦发动邢丘战役,夺取魏地邢丘,今河南温县。战役结束后,部队返回军“戏”驻地(戏指在主力军翼侧协助作战的偏师),士兵丙瞥见士兵丁腰间挂着一个首级,有点眼红,便想据为己有。于是乘丁不备,拔剑砍伤他,同时下手抢夺首级。整个过程恰被不远处的士伍甲看见,他也刚从战场上归来,于是上前制止,并将丙制服,捆送军戏负责人处。军戏负责人认真听取了甲的控告,当场检验首级,又验视了丁的伤情,最后将事件的原委以“爰书”[4]的形式向相关部门报告。

  男丁无爵称士伍。士伍甲在大道上看见丙用剑砍伤丁,遂将丙捕获,这是秦律的要求:百步之内有制止犯罪的义务。甲将因此得到黄金二两的奖赏。《法律答问》说:
  夫、妻、子五人共盗,皆当刑城旦,今甲尽捕告之,问甲当购(赏)几何?人购二两。

  夫、妻、子五人共同行盗,均应刑为城旦,现甲把他们全部捕获告官,问甲应奖赏多少?每捕获一人奖赏黄金二两。[5]
  上下文中的甲、丙等等皆是代称,如张三李四之类。
  秦时代,金一两为576钱[6]。二两值钱1152。要知道当时的日工资是8钱,日生活开支只需要2钱(秦时代一日两餐),做衣服的布料一布才11钱,1000多钱无疑是巨款,名符其实的厚赏重赏。于是接着就发生了第二起夺首案例。因为缺少第三方的证词(如上文的甲),仅凭争执双方的供述不足以确定事情的原委,官方便发文详细描述了首级的形态,广求目击证人,借以帮助辩识首级的归属。因此文中的描述因其过于详实而颇给人不适之感:

  爰书:某里士伍甲、公士郑县某里人丙,一起送到首级一个,分别报告说:“甲、丙在邢丘城作战,这是甲、丙获得的首级,甲、丙互相争夺,把首级送到。”检验首级,小发,右额角上有创伤一处,长五寸,深到骨,像是剑的痕迹;其被割断的颈部短而不整齐。
  文书征求能识辩首级者或知情者,前来军戏驻地识辩。

  日期:2014-09-02 08:04:11
  【连载二十六】
  需要指出的是,斩首拜爵仅限于下级军官和士兵,如果“故大夫斩首者,迁”。故大夫,本爵为大夫。迁指迁刑,放逐、贬谪,是仅次于绞、斩的重刑。这是因为高级将军责在指挥而不是冲锋陷阵。如果大家都放弃岗位,端着冲锋枪去争抢人头,成何体统。然而像百将、屯长(即伍长)这样的下级军官却是责在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这是因为百将、屯长所率领的百人、伍人的作战单位如在战斗中一无所获,百将、屯长既要受“斩首”的惩处。高亨在《商君书译注》中说:“在战争的时候,百将和屯长没有获得敌人的首级,就杀死他”,意思一样。战斗中,相关作战单位如能斩敌“三十三首”及以上,就算全功,百将、屯长赐爵一级[7]。

  这时候,负责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将官又是如何计功呢?
  据《商君书·境内》,军队攻城围邑能斩敌首八千,野战能斩敌首二千,即为全功。获全功的部队,从普通士兵以至大将,“尽赏”。赏格是:凡有爵者,自公士至大良造皆赐爵一级;大将、参、御“赐爵三级”。御即车夫。古代车战,车夫的地位重要,都有爵位。参即参乘(也作骖乘),又名车右。古代车战,车夫在中,主将在左,参乘在右。御者的职责是驾驭车马,保证车马进退有节,安全奔驰。车右职在对敌格斗,保护将师安全。

  达到“大夫”级别的,每进爵一级,同时可以享受到如下福利:“税邑三百家”,赐奴隶六人,铜币五千六百个。达到“卿”级别的,每进一爵,“赐邑三百家”外,还“赐税三百家”。按高亨的说法,赐邑概是把城邑赏给臣下,作为封邑;赐税乃是把税收赏给臣下,土地人民仍属公室。
  根据上述不难看出,从“士”进到“卿”,待遇天差地别,其中“五大夫”是分水岭,也是门坎,五大夫以上赏重,五大夫以下赏轻。举凡“税邑”、“赐税”、“赐邑”、“受客”等重赏,只有在获得五大夫以上的爵位时才有资格享有。至于爵至“五大夫”这个坎,有无操作秘境,限于史料不得而知。公元前219年,统一之后的第三个年头,秦始皇封禅泰山,返途,“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可见五大夫确是个重要的爵级。

  斩首拜爵亦有先决条件,那就是斩杀敌人首级的数量必须超过己方死亡的数目。如果己方战士的伤亡甚于敌方,非但不能论功行赏,反要依律论罪。如果己方战士的伤亡人数与敌人的伤亡相等,则功罪相当,不赏不罚。必须是己方斩杀敌人的数目超过己方的死亡人数,并在其中扣除了己方死亡人数后,方能依“斩一首者爵一级”的规定论功行赏[8]。这样一来,胜与败很可能只是个相对的概念,有时打了胜战而己方伤亡惨重,或者打了败战却极大地杀伤了敌方,就极可能出现胜而无赏、败而论功的极富戏剧性的场面。

  这种情况不是不可能。
  日期:2014-09-02 14:24:48
  【连载27】
  关于进兵楚国,秦始皇召集百将老将王翦和后起之秀李信商议对策。李信是西汉李广的祖先,少年壮勇,尝以数千兵穷逐燕国太子姬丹,一直追到燕国腹地之衍水(在辽东),终把姬丹抓获。李信一战成名,秦始皇以为贤勇。“勇”是赞赏他敢于纵兵深入敌境,“贤”是肯定他有头脑,懂策略,不蛮干。秦始皇问他,依你之见,扫灭楚国要多少兵力?李信轻率地回答只需二十万就可以,而且这是上限。老将王翦则坚持要六十万,只能多不能少。秦始皇笑着说:“王将军果然老喽,何以如此胆怯呀!李将军果断勇敢,我同意他的意见。”于是派李信及蒙恬统兵二十万进军楚国。王翦非但意见不被采纳,还给嬉落了一顿,自感无趣,就推托有病,回故乡养老去了。李信前期推进顺利,大败楚军,后期碰到了强硬的对手项燕,结果是大败而归。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