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和日丽的西城》
第7节

作者: 杨小和与袁小丽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于是他一张张的展开着,看到纸条上有自己名字的他都挑出来,准备拿回家留作纪念,还一边夸投他票的人“慧眼识珠”,尽管他不知道谁投的他。看到袁小丽名字的时候他便极度地不屑加嘲讽,并把所有写着袁小丽名字的纸条撕得粉碎。

  不过有一张浅粉色的他没撕,这个笔记似曾相识,不过他一时怎么也想不起来到底在哪里见过。他闭上眼,开始回忆。突然,他想起了什么,几天前发作业的时候他看到本子上的“丽”字,最后一笔的“钩”非得向左打个弯儿再穿过两点,他心里还愤愤地想:“这个丫头真能出洋相!”这张纸上袁小丽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也是这样写的,分毫不差,并且还是写在了班长一职的下面!还有一点更让他对自己的猜测深信不疑,那就是这张纸上毫无意外地没有他的名字!

  他全明白了,右手狠狠地攥着那张纸,牙齿咬得咯咯作响,恨恨地想:“我想做君子,看来她非得当这个小人了。还有自己选自己当班长的?!这算什么?!”
  他把那张纸撕得粉碎,锁上班级的门之后,心情烦闷地朝家走去。
  日期:2014-09-04 21:48:17
  第四章 面对
  ———这是杨小和与袁小丽的故事
  升入高中之后,西城中学发生的每件事都让杨小和觉得是新鲜的。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对手、新的心情,种种和初中毫不相干的新东西让他感到自己放佛获得了新生。但刚开始的时候唯独在一件事上他还是老样子,就是学习。他依旧吊儿郎当,不思进取,和之前没什么两样。不过这种堕落的状态并没有持续太久,我们的杨小和同学似乎开始想要去担负起副班长的责任,这一切都从学习开始。

  初中时他属于那种偏科特别严重的学生,最擅长的就是计算机课。其他科目就马马虎虎,尤其是数学,更是差的离谱。一般情况下,特别调皮的男孩子应该都在理科上比较在行,反而是那些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才耐得住性子去背诸如历史、政治这样的需要不错记忆才能学好的科目。在这一方面,杨小和却是个特例。他从小到大都是那种能凭一己之力就把整个班级搅得鸡犬不宁的主儿,老师们简直对他恨之入骨。但他除了计算机之外对理科学科的知识简直一窍不通,你要问他“如果告诉你一个东西的体积还有密度,怎么求它的质量”这种只要学过物理就能答出来的简单问题,他准能眨巴着眼睛看你半天然后来上一句:“用秤!”他宁愿相信秤也不愿用体积乘以密度公式,因为他压根儿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公式。但是当学习文科的时候,与之前可是有所不同,他会变得稍微认真一些,会耐心一点被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历史事件,再加上他理解能力很强,因此虽然平时也不怎么学,文科成绩却比理科高上一截、这也就是他虽然中考的数学成绩是39分(满分120)还能不用交择校费就被西城中学录取的原因。

  本来他想着上了高中之后要把平时那种吊儿郎当劲儿变本加厉地发挥到极致,反正考上高中实属运气,混够了三年毕业就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开个网吧当老板。他当然还不敢跟杨爸杨妈说这件事,一心要瞒着他们等到三年后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惊喜”。但是,或许这就是宿命,杨小和在上了高中之后这一个月内经历的事情彻底颠覆了他“最初的梦想”。军训期间的优异表现使得他给班主任郭老师留下了十分积极地第一印象,从一开始就非常器重他。另外,虽然自己在班委竞选中不敌袁小丽,今后还要当她的副手,但对于学生生涯班委经历为零的他来说这也算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这让他感觉到每天上课似乎都有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他,他不由自主地就开始想要变得积极向上了。即便如此他还是竭力地说服自己,好好学习是为了对得起“副班长”这个职位,自己并未放弃自己的梦想,三年后他一定要去开家网吧,就算到时候清华北大校长登门求着他去首都上学他也不去了。

  就这样他开始了自己成为一名“好学生”的路。虽然他数学还是一如既往地烂并且报着一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心态在数学课上插科打诨接老师的话把,但在别的科目上他却很耐得下性子,并且他的确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其中进步最明显的当属郭老师所教的语文课。从第一节语文课开始,杨小和就像突然开窍了一样,对文言文中的什么“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还有更为复杂的“词性活用”一下子弄得门儿清。其实并不是郭老师讲得多么透彻,也不因为他自己听得多么认真。他就这么“平白无故地一下子”都明白了,就像是武侠小说里写的天资平凡的无名小卒突然机缘巧合之下打通了任督二脉,从此平步武林,威震江湖了。其他大部分同学被这些晦涩的语法结构弄得云山雾绕,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杨小和看到这一幕之后眼前逐渐模糊起来,时光荏苒放佛回到了十几年前那熟悉的一幕,不同的是这次疑惑的人终于不是自己了。

  郭老师每次提问一个问题,他都能快速地反应过来并大声喊出答案,有一些难懂的段落或者句子他都主动举手来回答。并且碰到十分难以答对的问题,郭老师就最先让学习成绩最烂的同学回答,如果回答不对就继续叫起成绩好一点的,这种“抛砖引玉”的方法是大多数教师比较喜欢采用的,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自己最为得意的门生上,而杨小和恰恰是最后一个被点到名字的,在他之前的是袁小丽。于是这让他有了很强的心理暗示——我是这个班最棒的。他把这种在语文课上积累起来的自信延伸到除数学课之外的一切科目上,每天上的每一节课他都尽量不再浪费一秒钟的时间。

  平时的小测试中他在班级中的排名稳步上升,即使数学拖了后腿,但他依旧凭借在其他科目上的优异成绩迅速逼近了班级第一名的位置,虽然总是差那么一点儿,每次不是第二就是第三,但他确实在以正确的节奏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往往一个人如果朝着正确的方向在迈进,那么那层成功的窗户纸迟早会被捅破,只不过因为这张“纸”的厚度不同而造成时间的长短不同罢了。

  高中之前的学习生涯中,毫无疑问他是自卑的。他常感到自己一无是处(尽管他自称是个天才),觉得每个同学都比他强,他不愿意对别人过多表达自己的看法,害怕受到嘲笑和奚落,他故意扰乱纪律的动机之一竟然是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关注,让别人知道班里还有一个叫杨小和的人。但是,这几次测验带给他的绝不仅是成绩上进步产生的满足感,更加重要的是,那些本来中考成绩比他高出不少的人在这些测验中被他逐一赶上并且超越,这让他意识到其实自己也不比人差多少嘛!

  随着成绩的提升,杨小和在老师们眼中的关注度也迅速增长。任课老师下了课之后总会聚在各个班的班主任的办公室中(非班主任的办公室在另一座楼上)热烈讨论一番哪个班的谁谁谁学习特别刻苦,进步特别大或者是个可以塑造的潜力股。当话题转移到杨小和身上的时候,他们的话就更多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