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国企工作的这六年》
第10节

作者: 国企小哥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1-25 18:19:51
  我在国企工作的这六年(之十二)
  在轧机操作室实习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实际已经对轧钢的基本流程都比较熟悉了。
  板坯在加热炉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出炉,通过辊道运输到轧机前。轧机前调整参数,进行轧制,轧制结束后,使用冷却系统冷却。冷却后,在热矫直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矫直,矫直后上冷床,对钢板进行自然冷却。
  在轧机应该是大概实习了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之后,根据我们项目组的要求,实习单位又安排我们去了剪切线。
  剪切线的事情就是将轧制出来的钢板进行精细加工处理。比如切除边部毛边,切齐头尾,切到客户要求的尺寸,还有喷出符合客户要求的标识。
  剪切线最大的特点是:噪音大,连续性强。
  噪音大到什么程度?从安全角度来说,必须要戴小型耳塞的,如果不带, 下班后基本是耳朵嗡嗡的响。戴了耳塞呢,相互之间对话就是喊话了,相隔一米,都是喊着传递的。所以现场也会有很多对讲、指令对讲、固定电话,方便信息传递。
  剪切线的流水线也比轧制线要长。我们几个就被分布在几个操作台里面。

  我被安排在双边剪。双边剪就是将钢板的两边切除到客户需要的定尺宽度。双边剪设备相对轧机来说,小了很多,但是其复杂程度却要高了很多。
  整个设备,零件非常多,应该是整个轧制线剪切线零件最大的设备。所以,只要一些零件发生故障,调整过程发生故障,都会导致钢板无法正常剪切。
  正因为如此,这个岗位需要更多的经验。只有经历了更多故障,才会获取相应的处理经验。正如人的一生,也是在不断的试错中积累经验。有心的人,会逐渐积累更多有益的经验;无心的人,经历很多,仍然只是积累一些表层的方法。
  双边剪岗位有两个人,分别是欧阳师傅、陈师傅。再加上我,就是三个人。
  初来乍到,也不知道怎么招呼。按照我的习惯,来了肯定要仔细了解下两位师傅的特点。
  基本情况是,两位师傅35-40左右,退伍军人出身,性格相对孤僻一点,不太爱别人打交道。听剪切班组其它人讲,该两位师傅基本很少参加班组集体活动,喜欢独来独往的。
  两个人在同一个岗位,也是分工明确。你在操作时,我休息,轮到操作时,另外一个休息,相互之间基本无协调。
  我来了,虽然打破了一点平静。但是两人仍然没有什么对话,只是看着我比较奇怪。我就比较尴尬了,夹在中间,不知道从何说起。
  要学点经验,就必须要打破这种平静。怎么办?
  我观察了几天,发现,两个人的操作中,陈师傅应该还是稍微更熟练点,经验更丰富点。在平常的交接过程中,陈师傅还会稍微多说两句,要求欧阳师傅怎么怎么,而欧阳师傅在陈师傅唠叨时他基本不回话。所以判断,应该是欧阳师傅稍微晚来点,经验上稍微差一点点,但更年轻点,对陈师傅应该是稍有不服。
  就从这一点下手。
  一天,钢板边部切出的质量不太好。陈师傅出去观察,欧阳师傅在操作。趁此机会,我说:
  “欧阳师傅,这个参数是不是要调整小点?再调0.25就好了。”
  “哼”欧阳师傅哧了一声,表示很不以为然。
  “这个是陈师傅前天教我的,他经验丰富,应该可行吧。”我继续说。
  “什么?今天情况不同,不能那样调!”欧阳师傅果然不服,立马回我。
  “陈师傅说,这个参数他调了很多年了,基本问题不大”我假装小心的说。
  “哼,他算老几啊?这个谁不会啊,我也会啊”欧阳师傅提高了嗓门。
  “哦,我就是看他调的时候,切出来边部质量比较好啊”我继续说。
  “屁,这个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来告诉你为什么这么调,证明他是错的!”欧阳师傅大声说,非要拉我到面前。
  于是,他开始叭啦叭啦,把双边剪的基本过程,基本原理,还有基本参数的调整都给我来了一遍!
  问题是,我还没准备好……。于是,记了很多,只有改天找机会慢慢尝试了。
  其实,很简单的,就跟欧阳师傅搭上了边,后面的交流过程中,他也愿意回答我的问题了。
  当然,这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是如何与经验更丰富的陈师傅建立良好关系。最后就是,如何让欧阳师傅、陈师傅相互之间信任、沟通起来,这样既有利于我,也有利于他们。
  我是国企小哥(QQ/微信:1872277377),有什么国企方面问题,可以联系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