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果然很有料》
第35节

作者: 京城说书匠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8-01 22:39:10
  有一天,在一个早朝的时候,赵匡胤突然对宰相范质说道:“爱卿呀,朕最近有点儿眼花,这些字有点儿看不清楚,你上来一下,给我读读这段话。”
  赵匡胤说完后,范质立刻谨遵圣旨,站了起来,毕恭毕敬地走到了皇帝的龙书案前。结果呢,范质刚刚低下头来读这段话,他的身后就出现了一个小太监,偷偷摸摸地把宰相的椅子搬走了。
  等读完这段文件后,范质回头一瞧:噫?什么情况?怎么椅子没有了?

  想象一下吧,这位以耿直著称的宰相,他当时就想骂街了:“我椅子呢?谁那么缺德?有种站出来,我大嘴巴子贴你!”
  然而,这里毕竟是庄严无比的金銮宝殿,范质不能干这种有失身份的事情,他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只能这么干站在那里了。
  群臣一看,当朝宰相在那里站着,我怎么还能觍个大脸坐着?于是,大家齐刷刷地都站了起来。这时候又跑出来一群太监,把这些椅子全都撤走了。
  当天早朝结束后,见群臣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赵匡胤心满意足地走了。此后,从第二天早朝开始,群臣就不再坐椅子了,他们统一站着上班了。
  当然了,不管是“报复”也好,还是为了“维护皇权”也罢,赵匡胤都是在真心实意地对待范质,并给予了他最高等级的人文关怀。范质生病了,赵匡胤亲自上门,赏赐黄金二百两、白银一千两、绢两千匹,不久还赐钱百万。
  有了前朝范质这块“金字招牌”,那些反对赵匡胤、对新朝不满的人,也就改变了对赵匡胤的态度,并且忠心耿耿地对新王朝的发展尽心尽力了。
  第三批分到这块蛋糕的人,就是后周的那些封疆大吏了。
  首先分到这块蛋糕的人,就是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而这块蛋糕的“分量”,也让这位老将极其满意。
  在得到这块蛋糕后,符彦卿立刻上京谢恩,并第一时间告诉赵匡胤:“后周都没有了,您还是别叫我老丈人了,请直接称呼我名字吧。”
  对于这个问题,赵匡胤没有同意,他一直没有改口,并且始终如一。当然了,这里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符彦卿虽然是后周的外戚,但他也是赵匡义的岳父,所以他还是赵匡胤的“老丈人”。
  第二个分到蛋糕的人,就是忠武军节度使张永德。要知道,赵匡胤的殿前都检点一职,就是从张永德手中接过来的。因此对于这位前上司,赵匡胤一直称其为驸马(后周的),赏赐金银珠宝、如花美眷,更是不在话下。
  目睹了赵匡胤对这两位将领的做法后,那些或等待着、或观望的各地节度使们,全都打消了自己的疑虑,纷纷依附新朝了。
  当然了,赵匡胤不管怎么分这块“蛋糕”,总会有人认为不公平,他们会跳出来说自己分得少,何况这里本来就有一些不识时务者、自不量力者、心怀野心不服者……

  这不,赵匡胤还没有分完蛋糕呢,就有一个人公然跳了出来,他要跟赵匡胤好好地掰掰手腕了。
  这个不识时务、自不量力、根本不服赵匡胤、准备反抗中央的人,就是昭义军节度使——李筠。
  日期:2015-08-03 08:36:17
  挑战者的逻辑
  李筠,并州(今山西太原)人,自幼从军,以勇武著称,史称能开百斤硬弓。由于镇守潞州(今山西长治),李筠经常用一己之力去抵挡整个北汉的进攻,其战绩扬名天下、路人皆知。
  殊不知,李筠原名李荣,为了避讳周世宗柴荣的名字,所以才改用了现在的名字。当然了,对于自己的这个新名,李筠颇为满意,他逢人便说:“李筠、李筠,玉帛云乎哉!”而凡是知道这句话的人,无不拍手称赞。
  原来,孔子有一句名言:“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而李筠就是取了“礼云”这两个字的谐音,把它们变成了自己的名字。
  可见,虽然李筠是一员武将,但他还读过一些书,有那么一点学问,绝不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武夫。
  当然了,除了有一些学问外,李筠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刚愎自用、狂得冒烟!对于李筠而言,在这个世界上,他就服三个人:老天爷、自己,还有那个顶头上司。
  然而,李筠的这个顶头上司,他既不是这个“赵皇帝”,也不是那个“柴老板”。
  显德七年(960年)二月,赵匡胤的使者来到了潞州,他加封了李筠的官职,并且带来了一块非常美味的大蛋糕。然而,对于这 “香甜美味”的东西,李筠的第一反应是:不要,打死也不要!
  史书记载,面对赵匡胤的圣旨,李筠态度决绝,极度恶劣。但是在儿子和诸将的苦言相劝下,李筠还是接受了赵匡胤的任命,并以臣子之礼跪接了新皇帝的圣旨。
  接受了赵匡胤的圣旨,李筠也算是大宋王朝的一分子了。然而,让所有人始料不及的是,如果李筠能够这样轻易认输,那才叫新鲜呢!
  原来,举行完了册封仪式,大家要一起好好地吃一顿,庆祝自己升官发财。殊不知,就在这个酒席宴中,李筠突然命人挂起了一幅画像,并对其顶礼膜拜,痛哭不已。
  更让所有人拍案惊奇的是,这幅画像上面的人,居然是后周开国皇帝郭威!这也是李筠唯一服的那个人!
  看见没有,李筠此举就是要告诉所有人:老子只服从郭皇帝一人,柴荣都是一根葱,你赵匡胤装什么大瓣蒜!
  在新朝的特使面前,公然祭拜前朝的皇帝,这就不是什么礼仪问题了,而是极其严重的路线问题了!赵匡胤的使者瞠目结舌,而李筠的手下也是面面相觑。好在,这些人里面有一个聪明人,他立刻圆场道:“我们将军喝高了,失态失态,误会误会,请大家多多包涵,请勿见怪。”
  最后,这场本来应该皆大欢喜的酒宴,就这样不欢而散了。而通过这件事情,赵匡胤彻底明白了一件事情:李筠这个人,就是一个优柔寡断的妇人!
  诚然,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一口唾沫一个坑,要么说服就服,要么说反就反!那么李筠的表现呢?

  如果你要反,你就不要接圣旨,直接拔刀子;如果你要服,那就要装孙子,不要给前朝掉眼泪。这一下子倒好,李筠接了圣旨,证明已经归顺了新朝;可归顺新朝了,他还想着拔刀子。
  这种既要当孙子,又要拔刀子,或者是既不当孙子,也不敢拔刀子的做法是想干吗?您自己问问李筠,他到底想干啥?
  实际上,就连李筠自己,他都不知道自己想干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