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珠勿惊龙(日薪八千拿命换,记录我当珍珠潜水员的日子)》
第12节

作者: 二郎神犬马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7-28 21:14:00
  那俩和尚听到喊声,停住脚步,回头愣在那里盯着几人一阵猛瞧。钟耀南走上前几步,嘻嘻笑道:“还真是你们两个啊。”上下打量一番,“只是你们怎么又成了和尚?不在悟真观中待了吗?”
  胖和尚看到钟耀南,认了出来,惊怒道:“原来是你个小杂种。”钟耀南也不生气,道:“我是爹妈生的,可不是什么杂种。我看你杨科德原先在石真人门下,好好的大弟子不做,现在却跑到赤城山来做扫地僧,恐怕才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旁边的瘦和尚自然是许文广,却笑着道:“原来是钟耀南小师弟,咱们师兄弟一场,还真是有缘分。我们还要回去做早课,先失陪了。”说完,拉住杨科德就走。杨科德那满脸的肥肉上挂着汗,临走前还恶狠狠瞪了一眼,只是那怨恨的眼神,按在那张猪头般的脸上,显得很好笑。
  崔五魁见钟耀南与这两人相识,便没有再与杨许二人计较,问道:“他们是谁?你怎么认识?”
  钟耀南寻思:“此时遇着这两人,想隐瞒自己曾在悟真观跟过石泰,怕是终究瞒不住的。况且即便说了也无妨,反正自己现在确实是朱勔的人,另外到皇宫的目的不叫人知道便可以了。”于是道:“我以前曾在罗浮山出家入道,这两人是那时观中的师兄。为何现在却到了这里改当和尚,我就不太明白了。不过他们不是什么好人,以前做道士时,便心怀鬼胎,成日算计别人,我也不知道哪里惹到他俩,就是看我不顺眼。”

  林冲笑道:“看来刚才崔兄那两巴掌,没打错人,正好替你解气,哈哈。”
  连微道:“这种人就是神棍,他们出家,不管入道,还是皈依佛门,为的不是修行,只是为了混口饭吃。俗话说冤家路窄,还真是不假。”
  这时,从山上下来一个樵夫,背着几捆柴禾,钟耀南拉住他,问到:“刚才这里有两个扫地的和尚,一胖一瘦,请问你可认得他们?”
  樵夫回头朝两人离去的方向看了看,边擦着头上的汗边道:“认得。他们是新来的,每日在山门处等过路客,如果路人是要去庙里烧香,那还好说,如果只是路过,或者是要到上面道观的,他们便恶语相向,缠着不放,你不给他们留下几个钱,他们不让你过。说穿了,就是无赖讹钱的。”
  崔五魁道:“呵,还有这种事?当真开了眼界了。难道他们庙里不管吗?山上的道观也能忍得住?来来往往的过路客没一个报官的?”

  樵夫笑道:“他俩原本来时是道士,只因山上的道观不肯收留他们,才不得已到了山下庙里,想改当和尚。寺中长老为人心善,便同意收留了他俩,谁知没过多久,两人就嫌庙里没油水,吃得差,又没有别的来钱门路,于是便整天在这儿讹钱。长老体弱多病,庙里的和尚也没有年轻的,遇到这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无赖,而且听说还会些拳脚功夫,拿他们没办法啊。这种事情报官,谁管啊?”
  钟耀南噗嗤笑道:“就他俩也能算会拳脚功夫?”然后又问,“那他们为何会到此?原先在哪里当道士?”
  樵夫道:“那我就不知道了,估计庙里的长老也不是很清楚。他们也是看人行事的,我这种人,打死也搜不出几文钱的,他们便不管我。”说着,挑上柴禾继续赶路。
  林冲道:“行了,别管这俩和尚了。咱们还是快些上去吧。”
  四人在前,秦伟跟在最后,朝山顶赶去。这赤城山说起来倒并不高,只有约莫三四百米的样子,但却是天台山的南大门,况且自古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某处的灵气与地理位置相关甚紧,与高度则没有必然的关联。道教将此处不过几百米的赤城山定为第六洞天,并非没有道理。
  山虽不高,但还是有些陡,五人到了峰顶之后,眼看梁妃塔赫然出现在眼前,心头均稍稍宽稳,便在塔前一处老松下,找了块大青石,坐着喘口气,顺便商量下一步。

  这梁妃塔最初为梁皇帝萧察为妃子所建,后来唐武宗灭佛,会昌法难时,遭敕废,五代时国韶禅师重修此塔,将原塔中的四十九颗舍利子,取出二十一颗移放别处,留下二十八颗仍埋于塔底。整座塔为石砌,四面七级,高二十丈,如果真如赵佶所言,那李煜的尸骨是在塔底,那当时是如何埋进去的,倒也是个谜。如果不是在塔底,那么又在何处,需知若无法确定尸骨的具体位置,即便用那张天师的高灵道符作法,也是没用的。

  几人商量一阵,没谈出什么头绪,这时钟耀南看着坐在一旁的秦伟,突然心头明朗,道:“秦伟不是能看得见地里的东西吗?让他瞧瞧不就知道了?”
  日期:2015-07-29 02:33:00
  9、
  郭文娟点点头,说:“可以这么理解。从事贝商行业人数最多的是菲律宾,他们的修壳手艺可算是巧夺天工,造出的一些珍贵贝壳的赝品,普通人根本看不出来。但是若论财力和实力,欧美贝商就很厉害了。”

  “看来这还是门大买卖啊!”
  “比集邮还历史悠久、人数众多的行业,当然是门大买卖了。世界上大的贝商都有自己的船队,常年在各国海域专门打捞贝壳。”
  我想到前几天杜志发讲过大灾星,便说:“你知道‘大灾星’这种贝壳吗?据说很神奇,而且很值钱。”
  郭文娟摸了摸腕上的老山檀手串,说:“大灾星,我当然知道,刚才我还讲——我爷爷说,这种贝壳可能跟大灾星一样,是新发现的贝种。”
  我讪讪笑道:“不好意思,搞忘了。”稍微顿了一下,“那你调查的这种贝壳,应该比大灾星还稀有名贵喽?”
  “全世界已知出水的大灾星有七枚,但是我来找简师公询问的这种贝壳,我却只在那个贝商传给我的照片上见过一次,所以,应该是比大灾星更为稀有的。不过大灾星虽然稀有,但价格却并不很贵,一九九几年的时候,大概值几万美元吧。”
  我有些惊讶着说:“一枚贝壳,几万美元?这还不贵?”
  郭文娟不以为然,说:“决定一枚贝壳价格的,并不完全是看稀有程度,或者科考价值,色彩度、形态、品相、表现力、冲击力等艺术方面的价值,有时也很重要。比如中国的瓷器,并不是说越古代的越值钱,艺术上的考量有时要超过年代要素。元青花、雍正粉彩等之所以昂贵,还是因为艺术价值,在这一点上,贝壳与瓷器是有相通之处的。”

  我撇撇嘴,说:“也就是说,世界上还有比大灾星更贵的贝壳了?”
  郭文娟柳眉一展,说:“那当然了,昂贵的名贝实在是很多,跟珠宝有得一拼,光品相就分为GEM、F+++、F++、F+、F等几个级别。不要说几万美元一枚,连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一枚的都有。”
  我嘴里不禁小声骂了一句:“操。”心想:“这年头,真是找不着门路的,连一分钱都难赚;摸着了门路的,他妈的简直是闭着眼睛赚钱。”
  郭文娟没听清楚,问:“你说什么?”
  我不好意思地装着说到:“没什么,口头禅。”随后将话题转到别处,“没想到贝壳这行水也这么深。”
  “我说的这些只是冰山一角罢了,你如果知道欧美的一些从很早便成立,发展至今的贝壳协会,以及他们的组织内幕和历史等,你会更吃惊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据说在殖民贸易和航海探险过程中,从海外带回欧洲本土的那些罕见且精美的贝壳,在拍卖会上的价格,远高于当时达芬奇、提香等著名画家的画作,皇室、贵族、大商人等纷纷出重金收藏贝壳。”
  我有些不可思议地说:“晕,这么疯狂啊!”
  郭文娟接着说:“你如果了解贝壳深层次的奥秘、真相和神奇之处,就不会惊讶了。要知道,贝壳在人类社会最初的阶段,就是充当货币,叫做——贝币,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钱。货币的货字,下面不就是贝吗?钱财的财字,左边不也是贝吗?形容很珍贵的东西,不还叫宝‘贝’吗?所以,贝壳对于人类的意义和影响,实在很大,至今都是,不只是在最初的货币功能上,更重要的是在其他很诡秘的方面,但极少有人知道真相罢了。这行,你越研究,就越着迷,也越感觉到神秘,让人不能自拔!”

  郭文娟一口气说完,能让人明显感觉到她对于这行的痴迷与专业,我附和着说:“是啊,贝壳是很神秘。比如大灾星竟然能给拥有者带来厄运,真是不可思议。”
  郭文娟摇摇头,笑着说:“其实大灾星算不得什么,比之神秘诡异的贝壳,还有很多。”我突然想到那晚简师公说的话:“这不算什么,比这诡异的贝螺还多得很,只是你们从没有见识过罢了。”顿时感到有股凉意窜上脊背,心里暗自寻思:“这个世上,奇怪的事,恐怕当真多得很。”
  这时,简师公与杜志发两人慢慢走到了院落中,我和郭文娟见到后,便朝他们走了过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