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果然很有料》
第29节

作者: 京城说书匠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7-19 21:38:56
  最后,军权方面。
  要知道,对于柴荣而言,再怎么委以地方重任,那也是天高皇帝远,远水救不了近火;宰相再怎么忠心耿耿,他们也是文臣,笔杆子终究斗不过枪杆子;唯有控制了这些武将,让他们无法拥兵自重,这样才不会联合起来造反。
  然而,就是这个问题,柴荣看似做得井然有序、无懈可击,实际上却漏洞百出!
  为何?看看下面这张职务表,您就会知道所有的原因了。

  在这之前,咱们先重温一下后周的军队系统布局。
  后周的中央军,也就是所谓的禁军,一共分为两个系统,即:殿前司和侍卫司。而在这两个最高统帅下面,各有四级官员。
  也就是说,帝国最重要的兵权,一共掌握在10个人的手里。而在那场兵变前,这10个人以及他们跟赵匡胤的关系是:
  侍卫司系统:
  职务
  姓名
  备注
  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
  李重进
  在野,没有实权
  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
  韩 通
  唯一的死敌
  职务

  姓名
  备注
  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侯
  韩令坤
  赵匡胤儿时玩伴,光屁股同志

  侍卫马军都指挥使
  高怀德
  赵匡胤的妹夫
  侍卫步军都指挥使

  张令铎
  赵匡胤三弟的亲家
  殿前司系统:
  职务

  姓名
  备注
  殿前都点检
  赵匡胤
  时刻准备着……
  殿前副都点检
  慕容延钊
  赵匡胤的兄长,亦师亦友

  殿前都指挥使
  石守信
  “义社十兄弟”之一
  殿前副都指挥使
  慕容延钊(兼职)

  赵匡胤的兄长,亦师亦友
  殿前都虞侯
  王审琦
  “义社十兄弟”之一
  以上就是在这两大系统中,赵氏集团的真正力量。在这两大军权系统中,只有两个人不属于“赵家班”。
  这两人中,李重进远离中央,虽然有一个“一把手”的官职,但因为不在京城,基本上就是一个“吃空饷”的官员。而“二把手”韩通,他虽然是侍卫司副统帅,但是让他一个人去抗衡八个人,去面对一群“饿狼”,这根本就是强人所难,也无力回天。

  除此之外,由于韩通天然的“韩瞠眼”特性,他怎么可能会有群众基础,又怎么对抗德高望重的赵匡胤?
  至此,在迅速控制了军队,控制了地方,控制了朝廷后,柴荣费尽心思建立起来的辅政系统,就被赵匡胤轻而易举地攻破了,而他下一步攻陷的目标,也不言自明了。
  于是,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日期:2015-07-20 08:31:34

  陈桥兵变
  时间过得好快,一转眼柴荣已经病逝半年多了,而此时的时间,也已经转到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了。
  这一天,正是举国欢庆的春节。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后周的大臣们一一行礼,他们向七岁的小皇帝柴宗训跪拜朝贺,预祝大周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殊不知,除了赵匡胤以外,没有一个人会知道,这个春节,将是新皇帝柴宗训的第一个春节,也是他作为皇帝的最后一个春节。
  在这满朝文武的朝贺声中,北方边境镇州、定州传来八百里加急文件,声称北汉已经跟契丹联手,他们已经引兵南下,不日就将杀到开封城前。
  这一下子,满朝震惊,七岁的小皇帝吓得不知所措,年轻的苻太后也毫无政治经验。最后,柴荣托孤的两位宰相范质和王溥,在仓促间决定:代小皇帝颁布圣旨,命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禁军统帅、殿前都检点赵匡胤率军出征,即刻启程!

  对于这个决定,包括韩通在内的所有大臣,都全票通过,没有一个人表示异议。毕竟,韩通要镇守京城,不容有失,而赵匡胤天天在外面打仗,由他带兵出征,也非常合适。
  虽然根据事后的结果来看,这些大臣们绝对下了一步饥不择食、自寻死路的超级大烂棋,但是在当时,这绝对是他们的上上之策。
  于是,在这种背景下,赵匡胤奉命出征了,而在他出征的途中,发生了两件神奇的事情,两件让所有人都心惊肉跳的事情。
  第一件事情,点检做天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封城里就开始流传了一句谣言,或者是一句谶语:“将以出军之日,策点检为天子。”就是说,等军队出发后,赵匡胤这个殿前都检点,就要登基称帝了!
  这一下子,开封城的百姓再与世无争,他们也无法抑制自己内心的恐惧与不安了。要知道,如今“主少臣强”,再加上“点检为天子”这五个字,谁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当然了,老百姓们不在乎谁当皇帝,他们真正在乎的是,一旦改朝换代后,这里又将掀起一场血雨腥风的屠杀,而那些最深受其害的人,就是他们自己!
  为什么这么说?前车之鉴,血的教训!
  就在十年前,那个号称“一代明主”的郭威发动政变后,他的手下把开封城屠了一个尸横遍野、干干净净!当年的那些场景,这些人还历历在目,如今历史就要再次重演了,你让这些百姓怎能不胆战心惊?
  于是,开封城里立刻炸开了锅,上至富商大贾,下至黎民百姓,大家全都乱作一团。有些人甚至打好了行李包裹,提前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了。
  在这种背景下,正月初三那一天,当赵匡胤的部队浩浩荡荡、纪律严明、井然有序地出城后,百姓们见没有出现谣言中的情景,他们那颗悬着的心,也终于彻底安定了。
  然而,百姓们的“葫芦”刚刚被压下去,军队这个“水瓢”又浮了起来,并且愈演愈烈,还一发不可收拾了。
  第二件事情,天下奇闻,两个太阳。
  根据《宋史卷一.太祖本纪》记载:当大军离开开封城,正在开赴战场,路经陈桥驿的时候,突然之间,当时军中的第一大忽悠,号称精通天文、地理、占卜、面相之术的殿前司军校苗训“苗神仙”,他玩儿命地指着天上,并对全军大喊道:“大家快看,天上有一个太阳,它的边上还有一个太阳!”
  原来,此时此刻的天上,居然出现了一个奇异的天象,但见两个太阳一上一下,黑光纵横,它们正在玩儿命地掐架!
  这一下子,士兵们争先恐后地往天上看。当然了,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在这烈日炎炎之下,在没用任何的护具情况下去瞅太阳,别说看见两个太阳了,您能在一瞬间看见无数个太阳!
  于是,在很快的时间内,所有人都看见了这两个太阳!最后,苗神仙煞有其事地做了一个总结:这就是天命!
  当然了,我们现在看见这段历史,会认为这就是一场闹剧。
  然而,当时的人们居然都相信了,且都深信不疑!
  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应该就是这个道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