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惊梦(《明末那些事儿》之二),历史上最纠结惨烈的“三角虐斗”》
第32节

作者: 赤脚踏沧浪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4-28 20:12:40
  【061】
  第七章 铁哥们(7)
  孔子曰:“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意思是:对于不仁德的人逼迫得太厉害,就会出乱子。
  阮大铖”不仁“,为了仕途上的一点小挫折,就背叛了朋友和道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
  他也曾悔悟过,自责过,想改过自新,重新做人。近代大学问家陈寅恪曾言,“阮氏所撰《燕子笺》、《春灯谜》二曲,尤推佳作,其痛陈错认之意,情痴可悯”。阮大铖很想通过诗文戏曲,结交取媚清流,以期原谅与和解。
  但东林、复社诸君子特别是其中慷慨激昂的年轻人,眼里根本不揉沙子,阮胡子一天在南京呼朋引伴,招摇过市,他们就芒刺在背,心中不爽,必欲除之而后快。
  嫉恶如仇,痛打落水狗,固然是正义的行动,但赶尽杀绝,一味愤青,不顾利害,不讲策略,也并非聪明的表现。
  一次次努力的失败,一场场难堪的羞辱,让阮大铖变得抓狂,他跟东林、复社之间已经彻底决裂,成为不共戴天的死敌,其深仇大恨再无转圜的余地。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不是我不原做君子,是你们不允许我做君子!
  从此,阮大铖不再是小人,而成了一个穷凶极恶、毒如蛇蝎的大恶人,他的心底充满了阴暗,他的字典里只剩下了“复仇”两字。
  现在,阮胡子身边,再也没有了过去那种高朋满座、宴饮玩乐的热闹场面,在无比强大的舆论压力下,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文学社团——群社也被迫解散了。所有的朋友都裹足不前,悄悄离去,都好似人间蒸发一般。阮大铖感到无比的孤独和悲戚。
  此时,能经常来牛首山陪伴阮大铖的,只剩下一个人,那就是曾与他结伴去北京参加会试的老同学马士英。这是孤独、绝望的阮大铖心中仅存的一点安慰。

  阮大铖不甘心,他要等待,等待一个翻身的机会,正像一只处于潜伏期的疯狗,虽然暂时蔫头耷耳,但终将要露出狰狞的嘴脸。
  他并没有等待多久,崇祯十四年(1641),一个极其难得的机会从天而降——他的“髫年暱友”周延儒被重新起用为相(大学士)。
  日期:2015-04-29 14:25:14
  【061】
  第七章 铁哥们(7)

  ▲▲ 铁哥们
  周延儒,字玉绳,万历二十一年(1593)出生,南直隶宜兴(今江苏宜兴市)人,跟复社公子陈贞慧是同乡。
  他少年得志,二十岁那年连中会元、状元,入翰林院为修撰。崇祯帝非常器重他,崇祯二年(1629)破格提拔担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次年九月成为首辅。
  可好景不长,周延儒有一个臭味相投的好哥们温体仁,特别擅长揣摩皇上的心意,他觊觎周延儒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表面上与周延儒亲密,背后却千方百计排挤诬陷他,使周延儒逐渐失去了领导的信任。
  崇祯六年,(1633)狡诈阴险的温体仁终于当上了首辅,周延儒则灰溜溜地回到老家宜兴。
  丢官家居的周延儒十分懊恼。他有一位“髫年暱友”——也就是“发小”阮大铖,两人光屁股时就在一块玩耍,非常要好。在周延儒这段流年不利的日子里,同样倒霉的阮大铖经常过来看望他,安慰他,鼓励他,陪他消磨时光,让周延儒很受感动。周延儒动情地说:“阮君,倘我还有出头之日,一定第一个提携您!”(若复相,首荐君。)
  果然,八年以后,四十八岁的周延儒又一次被征召入朝,担任吏部尚书、首辅大学士。他这次起用,是靠了复社领袖张溥的幕后策动。
  对张溥这个人,我们并不陌生,他是复社的创始人,名高望重的文学大家,在高中课本上,我们还学过他一篇有名的散文《五人墓碑记》,赞颂苏州市民与阉党的顽强斗争。

  但张溥还有一个特殊身份你可能不知道,那就是,他是宜兴人周延儒的门生,当年张溥参加会试时,周延儒是他的主考官。
  当然,张溥帮助周延儒东山再起,并非因为特别敬仰这位老师,而是因为当时的朝廷之上,权臣温体仁一手遮天,东林、复社的正人君子几乎被排斥殆尽。张溥希望通过周延儒出山,改变清流人士的被动局面,扭转败坏的朝政,实现东林、复社的政治主张。
  张溥对周延儒说:“先生,如果您再做宰相,只要改变以前的做法,定能重新获得好的名声。”他交给周延儒一张名单,要他优先按照上面开列的人名提拔任用。周延儒欣然答应。
  于是张溥利用自己复社领袖的影响力,筹集白银二十万两作为活动经费,派人贿赂崇祯身边的内侍和最受宠的田贵妃,他们都答应帮周延儒说好话、造舆论。
  这时温体仁已经失宠,其继任者又昏庸无能,崇祯帝又开始怀念起周延儒来,崇祯十四年(1641),他下令起用周延儒。
  上台后的周首辅果然不负众望,很快革除了温体仁及其死党留下的诸多弊政,任用了李邦华、郑三俊、刘宗周、黄道周、徐石麒等一批正直清廉的官员。可以说,张溥开列的名单,如今都得到了落实。
  可惜,周首辅虽然引用了许多东林、复社的正人君子,但他本人的品行和才能却并不高明,揽权纳贿,结党营私,特别是还聘用了一位生意人,名叫董廷献,在北京前门外开了一幢珠宝店,专门替周延儒受贿、洗钱。
  更令人痛心的是,周延儒刚刚当政,他的得意门生张溥正该大显身手、有所作为的时候,却突然糊里糊涂地病死了,年仅四十岁。
  另一位复社主将陈子龙惊闻噩耗,放声大哭,他一连写了二十四首《哭张天如先生》,其中一首说:
  “江城日日坐相思,尺素俄传绝命辞。
  读罢惊魂如梦里,千行清泪不成悲。”

  得到“髫年暱友”(幼年密友)周延儒重新拜相的消息,隐居牛首山的阮大铖甭提多高兴啦,他想起与周延儒当初的约定,认为自己咸鱼翻身的机会来了,赶紧用马车装载着金银向周延儒表示祝贺。
  阮大铖快马加鞭疾行,赶到半路上等候,终于在扬州与周延儒见了一面,他流着眼泪请求周延儒为他做主,洗刷掉身上的恶名,并安排个职位。
  没想到周延儒却一口回绝了,他告诉阮大铖:“我此次进京,是受了东林、复社人士的一力保举,你的名字在阉党逆案中,我恐怕办不到。“
  阮大铖听了,一下了泄了气,他瞅着周延儒,沉吟了半天,才嘟嘟囔囔地说:“如果我不行,你看瑶草可以吗?“
  瑶草,是马士英的表字。

  周延儒想了想,点头答应了。
  崇祯十五年(1642),凤阳总督高斗光被张献忠打败,连失五城,被逮捕治罪。周延儒趁机向皇上称扬马士英的才能,于是马士英被破格任命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使,总督凤阳。
  可时来运转、平步青云的马士英却糊里糊涂,如在梦中,还不知是怎么回事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