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惊梦(《明末那些事儿》之二),历史上最纠结惨烈的“三角虐斗”》
第29节

作者: 赤脚踏沧浪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4-24 21:01:58
  【056】
  第七章 铁哥们(1)
  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侯方域风尘仆仆来到南京,他此行的目的有两个:应举和求友。他要在留都南京以文会友,广交朋友,并计划摘取南京考区的解元(乡试第一名)桂冠。

  在南京,他也确实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复社同志。特别是才华横溢,风度翩翩的 “明末四公子”—— 侯方域、陈贞慧、方以智、冒辟疆第一次全部聚合在一起。
  所谓“公子”,原指先秦诸侯国君的儿子,后来达官贵人之子,皆可尊称为公子。陈贞慧、方以智、冒辟疆、侯方域四人之所以能并称“明末四公子”,是因为他们都出身于仕宦之家,属于高干子弟,并且人人才艺不凡,名满天下。
  “四公子”中年龄最小的是侯方域,刚年满二十二,年齿最长的是陈贞慧,三十六岁,方以智和冒辟疆则都是二十九岁。
  他们少年成名,意气风发,把臂论交,慷慨激昂,大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气概。因同为复社名士,人们又称他们为“复社四公子”。
  复社公子陈贞慧,字定生,南直隶宜兴(今江苏宜兴市)人。他的父亲陈于庭,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正二品)。陈公子为文婉丽闲雅,兼擅骈散两体,他与侯方域关系最好,后来两人还结为儿女亲家。
  公子方以智,字密之,南直隶桐城(今安徽桐城市)人。这个人文武双全,从小随父宦游,见名山大川,历京华胜地,阅西洋之书,其一生成就不体现在文学上,而是自然科学和哲学。
  史载方以智“生有异秉,博涉多通,自天文、舆地、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医药、技勇之属,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因此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罕无伦比的百科全书派”大学者。
  对于阉党余孽阮大铖,方公子最为痛恨。阮胡子为了拉拢读书人,曾成立了个“中江社”,拼凑了几个臭味相投的同党经常办沙龙,开party。其中有一位博学的诗人,名叫钱秉镫,还算比较正派,并且很有才华,方以智亲自跑到钱秉镫家里去做策反工作,向他讲清利害,终于使钱诗人弃暗投明,脱离了阮大铖的中江社。

  公子冒襄,字辟疆,南直隶如皋(今江苏省如皋市)人,与方以智同庚,比侯方域年长七岁。
  现代人对冒公子的了解,大多是源于他跟秦淮名妓董小宛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冒襄的回忆录《影梅庵忆语》,无疑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抒写爱情生活最动人的篇章,是我国自叙体散文的开山鼻祖。
  冒公子不仅人长得风流倜傥,而且憎爱分明,慷慨好士,他曾置酒南京桃叶渡,宴请东林遗孤,一时名士云集,推杯换盏,诗酒唱和,酒酣耳热之时,冒襄悲歌长啸,高声詈骂阉党余孽阮大铖,于是引来山川回荡,群起响应。
  除了“复社四公子”,侯方域在南京交往最频繁、感情最深厚的朋友还有贵池秀才吴应箕。
  这位老先生四十多岁,有胆有识,著述等身,流传至今的《楼山堂集》竟有二十七卷之多,但他在科场上却流年不利,十六岁开始参加考试,在南京曾创下八试不中的难得记录。

  但侯方域却极为看重这位吴先生,不仅因为吴先生精湛的书法和深刻的文章,还因为他嫉恶如仇、刚直不屈的性格。崇祯五年(1632),礼部主事周镳先生上书反对皇上宠任宦官,受到革职处分,吴应箕闻讯,立即前去拜访,并与周镳结为诤友。不久儒学大师黄道周因触怒皇上被贬官流放,寓居在南京石城桥,他以弟子的身份前去谒见,盘桓留恋半月之久,敬听教诲,探讨学问。
  如今归德公子侯方域来到了南京,二人早就四海心知,相互倾慕,于是携手游镇江,登金山,俯仰慷慨,临江悲歌,指点江山,臧否人物,大有极目神州,舍我谁济之叹。
  吴应箕早已忘却了两人年龄上的差距,拉着侯公子的手,兴奋地将他比作三国的周瑜、前秦的王猛,并当场向其赠诗一首:
  “我来秦淮五月终,于时佳士已云集。
  就中朝宗最年少,四海心知但一揖。
  文章诗赋无不工,下笔雷合风雨翕。
  三朝旧事久沈霾,尔复精心为理辑。”
  吴应箕先生虽然极口称赞侯方域“文章诗赋无不工”,但在知心与欣赏之余,却对他有一事不甚满意,那就是侯方域在金陵,“每侑酒必佐以红裙,虽父系狱,尝不敛贵公子习气也”。

  翻译成白话,那就是侯公子每次喝酒总邀请美女作陪,虽然父亲侯恂被权奸陷害还关在大牢里,他的富贵公子哥的习气也一点不收敛。
  侯方域、冒襄、陈贞慧这些富贵子弟啊,一方面年少气盛,主持清议,怀抱忠君爱国之志,一方面又风流倜傥,不拘小节,流连于诗酒声色的华靡温柔之乡。
  就是在此时此地,侯方域结识了他一生中最难忘怀的一位红颜知己,这就是人送绰号“香扇坠儿”的秦淮丽人李香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