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戚继光现象--俞大猷必须力挺,戚继光可以休矣!》
第15节

作者: 敖岸102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潮、揭地区形势的错综复杂,可以说是嘉靖平倭之最。“潮州倭2万,与大盗吴平相犄角。而诸峒蓝松山、伍端、温七、叶丹楼辈日掠惠潮间。闽则程绍禄乱延平,梁道辉扰汀州。”(明史﹒俞大猷传)吴平有直属万余人,(另外还有其他部下近万人,如曾一本。),伍端为首的矿徒有万余人,叶丹楼的队伍;蓝松山、余大春的农民队伍以及毗邻的福建程绍禄、梁道辉的队伍。他们内外勾结,互相呼应,使该地区形势极为紧张。

  所以分清主次、缓急,确定正确的战略战术至为重要。(广东战役,此战我在前文《<百家讲坛—豆腐渣工程>之“抗倭英雄戚继光”讲座剖析》已经讲过。这是本书唯一重复讲述的战例。)
  此战,俞大猷演绎得极为精彩!
  首先,“大猷以威名懾群盗,单骑入绍禄营。督使归峒,因令驱道辉归。”(明史﹒俞大猷传)贼众万人,而大猷单骑赴会,获得预期效果。这可不是什么演义!
  其次,大猷招抚了伍端。大猷到广东时,身边只有1000余人。四十二年八月,大猷到惠州,总督张臬(九月罢职,改吴桂芳提督两广)正在派参将谢敕攻打伍端、温七。谢敕不能取胜,无奈谎称俞家军到,吓唬伍端。伍端惧怕,“乃驱诸酋以归。”(明史﹒俞大猷传)大猷刚好也赶到,“端自缚乞杀倭自效”,(明史﹒俞大猷传)大猷许之。并生擒不肯投降的温七。

  在大明朝一朝,乃至整个世界军事史上,仅仅凭赫赫威名就能吓得上万人的悍匪部队投降的,有几人?有几例?
  伍端投降后,大猷派翁思海、俞尚志挑选了2000人,并稳定了这只队伍。
  然后,大猷“招谕”蓝松山、余大春,令其退回山中,不得与明军为敌。
  最后,大猷招抚吴平。“使平不与倭合,然后倭可剿也。”(《正气堂集﹒卷15﹒款吴平用伍端以大杀倭寇》)。须要说明的是,大猷招抚吴平与招抚伍端是区别对待的。因为吴平不能完全控制其部下,吴平本人也犹疑不决。“抚平亦一时权宜,不然近万之众,与各倭合,益难处矣。”(《正气堂集﹒卷15﹒吴平得功》)必须切断吴平与倭寇的联系,以孤立倭寇。(顺便说一下,此战之后就是俞大猷、戚继光联合的南澳之战。南澳之战后,福建官员弹劾大猷的理由之一,就是不满大猷招抚吴平。我在前文说不值一驳,缘于此。)

  至此,“伐交”完毕,大猷要发力“伐攻”了。

  此时大猷手下约有3000兵(原带约1000余,伍端带领挑选的2000人)。大猷再调闽兵14000人,分为3哨,加吴桂芳交大猷指挥的2哨狼兵,和地方参将王诏的1哨。共有兵力约3.5万,略多于倭寇兵力。(《虔台倭纂》、《广东通志》、《潮州志》载吴桂芳调狼兵、土兵45000,福兵15000,但实际上狼兵、土兵仅编为2哨。估计尚未齐集。)(此时倭寇兵力约3万:原住潮、揭地区近万人,仙游逃来万余人,加上春汛时新来万余。)

  伍端受招后,其部队纪律严明,战斗力强。
  嘉靖四十三年三月十七(《明世宗实录﹒卷532》),大猷以伍端为先锋,先攻邹塘,一日夜连克3巢,斩400余级。初战告捷。
  倭寇主力屯于芦清、泧水。大猷认为:“托击芦清,出其不意以与泧水之倭从事,尤为奇算。”(《正气堂集﹒卷15﹒伍端兵欲归耕田可以堵贼之前》)进攻泧水时,倭寇固守不出,官军假装退却引诱倭寇出击,于是大败倭寇,斩1127级(谢杰《虔台倭纂﹒下卷﹒倭绩二》)泧水之倭大为恐惧,逃出海,被风浪吞没甚多,不得已登陆海丰,大猷再将其包围,倭寇突围,大猷率王诏等追击至九龙山,与预先埋伏此处的汤克宽合击,斩1300余级。(《正气堂集﹒卷15﹒九龙山之捷》记为斩1300余功。《虔台倭纂﹒下卷﹒倭绩二》记为斩1313级。《明世宗实录﹒卷535》记为擒斩1200余人。)余倭逃往山中,被明军搜山歼灭。

  这就是著名的广东战役,史称“海丰大捷”。
  “ 这是一次决定性的战役,使整个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日本各岛的来犯者,至此才承认在中国的冒险没有便宜可占,因而逐渐放弃了继续骚扰的念头。剩下的海盗绝大多数已属中国人……用不着多说,本朝的抗倭战争业已大功告成,剩下的残余海盗当然有待于继续荡平,不过这已经属于中国的内部问题而不是国际间的战争了。”黄仁宇先生的这个结论,应该用到这里,才是对的。
  嘉靖年间的平倭战争,有记载的第一场胜仗,是嘉靖二十六年俞大猷值武平时擒斩海贼康老之战,“会海寇作,公发海舟大破之,尽夺其器械,俘斩300人。自贼行海上,未尝有此挫衄也。”(李杜《征蛮将军都督虚江俞公功行纪》)对真倭的最后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也是俞大猷将军的“海丰大捷”!
  特别要提一提的是,早在倭寇始发之时,俞大猷将军就指出了倭寇的危害,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御倭方略。后来战争的进程,一步步印证了大猷的预见。
  日期:2014-07-08 08:39:48
  * 他们的军事特点在于流动性和迅疾猛烈的冲击力量。在集中来犯的时候,一次可以动员10万名骑兵,当时俺答曾经把各部落联成一个大同盟,东西连亘2000里,使官军束手无策。

  黄仁宇先生居然不知道俞大猷曾经以车百辆,步骑三千,大破俺答十万骑的“安银堡大捷”?
  * 69-78 讲述戚继光的车营训练。
  前文有述,不赘。
  * 即在当代高级将领之中,除了“少好读书”的俞大猷之外,戚继光的文章造诣已无与伦比。
  此说殊为武断。熊廷弼(1569-1625)是“当代高级将领”吧?《明史》称其“有胆知兵,善左右射”,前文也说到其人,有《熊襄愍公文集》,其水平远在戚继光之上。袁崇焕(1584年-1630年),有遗诗数十首,水平不在戚继光之下。
  不过,黄先生能够承认“三闽十才子”之首,秀才俞大猷的文章造诣在戚继光之上,作为一个戚继光的狂热崇拜者,也难能可贵了。
  日期:2014-07-08 08:40:46

  * 戚继光是否是一个超自然的崇拜者?从某些方面来说,他和很多同时代的人物一样,确实有这样的倾向。但是在有些时候,超自然的信仰却只是一种治军的手段。……要是主将不用宗教迷信的因果报应作为规劝,还有什么其他办法辅助军事教育?
  哈哈哈,黄先生无计了。“用宗教迷信的因果报应”,“作为辅助军事教育”的办法,黄先生在成都军校学习的是这样的课程吗?
  兵书暂且不说,不妨看看俞大猷是怎么治军的吧。大猷治军,从来不相信迷信。大猷教属下以“正义”、“正气”、“仁义”。 《正气堂集》相关内容甚多,随便翻翻即是,就不举例了。
  至于效果,我从两个方面来比较。
  一、总的战功。见后文所附《俞大猷、戚继光战功一览表》。大猷无论是实战次数、一次性带兵的规模、击败“寇”、“盗”的总数量、单次战斗规模,还是擒斩数量,都是戚继光的数倍之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