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惊梦(《明末那些事儿》之二),历史上最纠结惨烈的“三角虐斗”》
第25节

作者: 赤脚踏沧浪
收藏本书TXT下载
  也许在阮大铖光彩照人的卓越才华笼罩下,人们对他的阉党身份也看得淡了。
  日期:2015-04-20 16:28:03

  【048】
  第六章 江南第一才子(6)
  写诗固然能够附庸风雅,但阮才子最用心的还是戏曲创作。
  崇祯八年(1635),农民军逼近南直隶省安庆(今安徽省安庆市)一带,为躲避战乱,家财万贯的阮大铖移居南京,在城南库司坊一带建造了一座奢华气派的豪宅——石巢园。

  经过阮大铖的设计,石巢园简直就是一座华美的园林,奇花异石,四季风景,无不俱备。他宴请宾朋的时候,春天在“桃花坞”,夏季在“白石筑”,秋天在“枫叶亭”,冬季在“梅屋”,没有人不佩服他设计的精巧及外观的富丽堂皇。
  在这座美不胜收的石巢园里,阮才子“每夕与客狎饮,客倦罢去,阮挑灯作传奇,达旦不寐以为常”短短几年时间,阮大铖竟写出了《燕子笺》、《春灯谜》、《双金榜》、《牟尼合》、《忠孝环》、《桃花笑》、《井中盟》、《狮子赚》、《赐恩环》、《老门生》、《翠鹏图》等十一部剧作。
  阮大铖才思敏捷,不仅写得多,而且出手快,《牟尼合》三十六折(场),他只写了十六天;《春灯谜》三十九折,写了一个月;《双金榜》四十六折,二十天就完工了。
  当然,阮大铖这些戏剧都没有脱离传统的才子佳人模式,但行文雍容典雅,情节曲折婉转,其故事之曲折,内容之离奇,构思之奇巧,遣词之灵妙,声律之娴熟,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同时代的大才子张岱,是当时的戏曲鉴赏专家,虽然对阮大铖其人颇有微词,但对他的戏曲,却盛赞不已,认为“簇簇能新,不落窠臼”,并且“本本出色,脚脚出色,出出出色,句句出色,字字出色”,他一口气连用了五个“出色”,可谓推崇备至,喜爱之极。
  清朝人写的《曲栏闲话》上也说:“圆海词笔,灵妙无匹。”《花朝生笔记》评价阮圆海“所作诸曲,直可追步元人……至于《燕子笺》则美不胜收矣。”近代藏书家刘世珩指出:“明末阮圆海所撰《燕子笺》、《春灯谜》二种,曲文隽妙,尚存元人余韵,脍炙艺林,传播最广。”
  为了说明阮大铖的戏曲成就,古今的学者不约而同地都拿他跟一个人相比,那个人就是享有“中国的莎士比亚”美誉的大戏剧家、千古名剧《牡丹亭》的创作者汤显祖。
  早年刻印的《燕子笺》,前面都有一篇佚名的序言,说阮大铖的创作 “虽不能上抗临川,又何至下同湖上。”这里的“临川”就是指江西临川人汤显祖,“湖上”则指清初戏剧家李渔。近代戏曲大师吴梅也认为,阮大铖“固深得玉茗之神也”。“玉茗”即汤显祖的书斋“玉茗堂”。
  但也有个别学者认为,阮大铖的戏剧艺术成就其实已超越汤显祖。明末书画家、东林党人文震亨当然不是阮大铖的朋友,但却盛赞阮大铖“实得词家正宗嫡传”,不像有的作家,谈情说梦,传神弄鬼,虽然词曲文采斐然,放在案头枕边翻阅也觉不错,但因不熟稔声律,一旦搬上舞台就不行了,演员唱起来非常拗口别扭。
  这里虽然没有直接点出汤显祖的名字,但“谈情说梦,传神弄鬼”八个字,分明指的就是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即他的四部剧作《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和《紫荆记》。

  对于这一点,阮大铖本人也颇为自负,他在《春灯谜自序》中把自己的曲作与汤显祖予以比较:“余词不敢较玉茗,而差胜之二:玉茗不能度曲,予颇能之。虽按拍不甚匀合,然凡棘喉带齿之音,早于填时推敲小当,故易歌演也。”
  他认为自己“差胜”汤显祖的地方有两处,其一便是汤显祖只会填词,不会谱曲,而自己则精通音律,“自唱自板”,凡有诘屈聱牙之处,都能推敲妥当顺畅,便于演出歌唱。
  在明末,阮大铖是将剧作的文学性与舞台性结合的最好的一个人。
  明末,正是昆曲风靡的年代,它以一折又一折的形式铺叙故事,颇像今天一集又一集的电视连续剧,是当时的流行艺术和大众文化,拥有广泛的观众群。

  阮大铖不仅能写,而且能导、能演、能唱,集编剧、作曲、导演、演员于一身,是一位昆曲全才。因此他创作的戏剧,讲究声律,注重舞台实践,便于搬演,最受梨园子弟喜爱,被当年的戏班子争相上演,“南中歌茵舞席,卜夜达曙,非是不欢”。脍炙人口的《燕子笺》一剧,民间排演更是岁无虚日,名噪一时。
  特别是,阮大铖在家中还亲自蓄养着一个完整的戏班子,吹拉弹唱念,生旦净末丑,样样俱全,具有第一流的演出水准。时人评价说:“金陵歌舞诸部甲天下,而怀宁歌者为冠。”意思是:全国最好的戏班子在南京,而南京,阮大铖家的戏班子排第一。
  阮家戏班子有个特点,那就是,不演别的剧目,只演阮大铖的作品。阮大铖精心调教这些“戏子”,“其串架斗笋、插科打诨、意色眼目,主人细细与之讲明。(使他们)知其义味,知其指归,故咬嚼吞吐,寻味不尽”。
  凭借着卓越的艺术创作和阮家戏班辉煌的演出成就,阮大铖收获了“江南第一才子”的美誉,在南京可谓出尽了风头。
  日期:2015-04-21 07:17:39
  【049】
  第六章 江南第一才子(7)
  昆曲的剧本叫做“传奇”。
  阮大铖的十一部传奇,流传至今的仍有四部,即《燕子笺》、《春灯谜》、《双金榜》和《牟尼合》,合称《石巢传奇四种》。

  作为明代一流的诗人和杰出的戏曲家,他大量的诗文和剧作都散失湮没了,在文学史上也默默无闻。造成这一凄凉的结局,不是因为艺术,而是因为人品。这一现象值得每一个文艺工作者深思。
  阮大铖不是一个为艺术而艺术的人,据说,他的剧作,几乎都寄托着一定的寓意。
  颇负盛名的《燕子笺》,演述的是唐代书生霍都梁与曲江**华行云、官宦小姐郦飞云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中间以观音像与春容画被人错换、燕子衔笺两个细节,促成了三人的爱情结合。
  当时就有人指出:剧中遭坏人诬陷出走的青年才俊霍都梁,其实就是阮大铖自寓,而用青楼**华行云比拟阉党,朱门小姐郦飞云比拟东林,“意谓朱门与青楼一样”,自己并没有偏向其中任何一党。
  在剧中,霍秀才有句台词:“丹青是我画,诗笺是小姐题,供说燕子衔来,就浑身是口,谁人肯信?”这里的“燕子”其实就是指代好友杨维垣,是杨维垣错误地替他上呈了《七年合算疏》,才导致了后来十几年的获罪贬官。
  阮胡子还有一部传奇,全称叫《十错认春灯谜记》,剧中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竟无一不错认,真是背运到家了。阮大铖其实想表白,自己与东林党人的恩怨,自始至终都是一场误会。
  另外我们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阮大铖剧中的男主人公,几乎都是含冤负屈的书生。想想阮大铖自己大半生的经历,一切不就都一目了然了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