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惊梦(《明末那些事儿》之二),历史上最纠结惨烈的“三角虐斗”》
第12节

作者: 赤脚踏沧浪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一路上,一千二百余艘战船,浩浩荡荡,由淮河驶进长江。五月九日马士英到达南京城,再次上书敦促朱由崧速登帝位。同时,将不久前史可法所写的那封指责福王“七不可立”的书信偷偷交给了朱由崧。

  这是一件特别不道义的事!太过奸诈、阴险和毒辣。
  史可法又恨又气,肠子都悔青了,却又无可奈何,因为把柄抓在人家手里。他知道因为迎立问题,南京政府已经形成以马士英和自己为首的对立两派,从万历年间开始的祸国殃民的党派之争今天又一次可怕地上演了。
  史可法心脏一阵针扎似的痛。他知道,如果不能迅速弥合对立两派的关系,别说中兴大明,南京政府的生存都岌岌可危。
  这些天,史可法脑子里一直盘绕这个问题。为了团结马士英等“立亲派”,他上书弘光帝请求封赏黄得功、高杰等武将爵位,并在朝堂多次称扬马士英的功劳:“总督马士英再整残疆,力撑半壁,频年讨贼,望重劳深,应予特赏。”

  同时,他又亲自致信马士英,向他推心置腹:“马公,在此生死存亡之际,黄、高、二刘四将尚难以做到齐心保国,必有一位重臣前往镇抚。今日之事,非可法与公,谁任之者?”
  他从国家前途、民族大义出发,殷切期望马士英能够顾全大局,出外督师,但得到的答复却是:
  “我治军宽,容易扰民;公威名素著,淮安士民仰慕您的盛德,如同盼望神明慈父。督师江北,非公其谁?”
  见马士英执意要留在朝中,自己再坚持下去,只能激化与马士英的矛盾,于己于国均无益处。特别是江北四镇官兵还没有进入划定的防区,正四处流窜,互争地盘,祸害百姓,朝廷也急需派大臣前往调停和制止。

  史可法不能再犹豫了,他立即去拜谒弘光帝,主动提出渡江去扬州督师,效命疆场。
  史可法出外督师的消息传出后,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还我史公!”
  “何乃夺我史公!”
  苏州吴县秀才卢渭等人伏阙上奏,为史大人鸣不平,力言朝中不可无史公。因为江北,是朝廷的门户;而南京,则是朝廷的厅堂。门口外有人而厅堂内无人,怎么能行呢?
  有人气愤地说:“秦桧在内,李纲在外,大明的国势可知了。”
  这是拿马士英比作南宋祸国殃民的奸相秦桧,而把史可法当成了英勇抗金的民族英雄李纲。

  但不知什么原因,同意史可法出外督师的弘光帝就是不收回成命。
  这更激怒了关心国事的南京国子监的太学生们,几百人成群结队联名向弘光帝上书。在这些热血青年心目中,史可法乃是“救时之宰相,济世之忠良”,只有史大人在朝廷主持国政,大明中兴才有希望。
  连忻城伯赵之龙都对弘光帝说:“我昨天经过扬州亲眼看到高杰在攻城掠民。高杰本是马士英接应过黄河的,应该派马士英前去调停”
  正入朝陛见弘光帝的江西、湖广两省总督袁继咸也支持这一提议,认为马士英前往淮扬最合适,因为马士英和四镇总兵官关系密切,而史可法与他们则素无来往。
  弘光帝却沮丧地说:“怎奈马士英不肯前去……”对拥戴自己继位的大恩人马士英,朱由崧真不愿勉强他离开南京。在朱由崧的心目中,是史可法去扬州,还是马士英去扬州,又有多大差别呢?
  可正是这个错误的决定,使弘光政权内部的正邪力量发生了根本逆转,南明官员之间同室操戈、窝里争斗的闹剧从此拉开了帷幕。
  日期:2015-04-04 11:19:28

  【018】
  第四章  江北四大牛人(1)
  首辅大学士史可法自请督师扬州,很多历史书上说他是“心不自安,以避士英”。
  其实,重要的是,史大人认为,在当前局势下,稳定压倒一切,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和衷共济,群策群力,才能打破僵局,完成恢复中原、中兴大明的事业。既然与江北四镇关系密切的马士英不愿前往,督师重任,舍我其谁!
  督师淮扬,最关键的任务是调停冲突。作为一个协调者,史可法不知疲倦,一片赤城,他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在史大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为了理想和信仰,忍辱负重,委曲求全,鞠躬尽瘁,百折不回的无私奉献精神。
  就在弘光登基的第二天(五月十六日),忧心忡忡的史可法向皇上辞行。
  他想跟朱由崧解释一下那封书信的事,但对于朱由崧人品缺陷的过分渲染和全面攻击,让史可法又怎能剖说得清楚,他把涌到嘴边的话又强咽了下去,只是痛苦地摇了摇头。
  弘光帝朱由崧倒很客气,语气温和地说:“先生代朕兴师雪耻,一定要赏罚严明,爱护百姓,禁止军兵掳掠。”他传旨加封史可法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改任兵部尚书,并命令百官在郊外为史大人饯行。
  督师大学士史可法推辞了百官的饯行,携带二十万两白银,率领刘肇基、李栖凤、于永绶、何刚等几员将官,心情沉重地踏上了前往扬州的征程。
  一路上,史可法愁肠百转,思潮翻滚。

  史可法的祖父曾做过知州,为官清廉,家中不富裕。史可法的父母一心盼望能生个光宗耀祖的孩子。万历二十九年(1601),母亲尹氏梦见忠烈千秋的大英雄文天祥来到她家中,于是生下了史可法。(《明史》说“梦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
  长大以后,史可法处处以文天祥为榜样,决心做一个对国家忠贞不二的人。因此虽然家境贫寒,但苦读不倦。
  天启元年(1621),年轻的史可法赴县赶考,住在一座古庙里。这天傍晚,风雪交加,严寒彻骨,时任督学的东林党人左光斗视察学政,也来到这座破庙躲避风雪,见廊下的小屋内,一个书生伏在书桌上睡着了,桌上正好有他刚写成的文稿。
  左光斗拿过文稿一看,不由暗暗点头。他脱下暖烘烘的貂裘,盖在书生身上,又为他轻轻掩上屋门。出来跟庙里的和尚一打听,才知道书生名叫史可法。

  到了考试的时候,当点到史可法的名字时,左光斗目不交睫地注视着他。等考卷交上来,果然文采出众,见识不凡,左光斗欣喜地将史可法点为秀才第一名,并勉励他再接再厉,锻造成为有用的栋梁之才,将来担负起振兴国家的重任。
  时阉党肆虐,倒行逆施,铮铮铁骨的左光斗和杨涟、魏大中等东林党人勇敢地声讨魏忠贤的二十四宗大罪,被逮捕入狱遭受酷刑拷打,皮开肉绽,生命垂危。左光斗的家人想去探监,但被粗暴地拒绝了。
  史可法天天守候在监狱门外,但阉党防守严密,任谁也不准接近。他偷偷拿出五十两银子,流着泪苦苦哀求狱卒帮忙让他进去,最后狱卒也被史可法的真诚感动了,让他换上一身破衣,脚穿草鞋,身背篓筐,手拿长柄铲子,化装成收拾垃圾的,在黑咕隆咚的监狱里摸索了半天,才找到左光斗的牢房。
  一见到恩师,史可法惊呆了:左光斗席地倚墙而坐,左腿膝盖以下,筋骨都脱落了,面部焦黑腐烂,已经看不出五官模样。史可法跪爬几步,抱住恩师的膝盖泣不成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