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惊梦(《明末那些事儿》之二),历史上最纠结惨烈的“三角虐斗”》
第10节

作者: 赤脚踏沧浪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仅对“弘光”这个年号,即使是对“弘光帝”这个人,从古到今也有着太大的争议。
  同时代的历史家张岱评论说:“自古亡国之君,无过我弘光者。汉献之孱弱,刘禅之痴呆,杨广之荒淫,合并而成一人。”
  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最窝囊的应该是汉献帝刘协,最木讷呆傻的是蜀后主刘禅,最荒唐淫乱的又非隋炀帝杨广莫属。这三个人合成一体,就是弘光帝朱由崧。
  这真是一个差得不能再差的差评。
  而《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先生却说:据某些史料及考证,弘光皇帝跟崇祯比较类似,也是相当勤政,卖命干没结果的一个人。
  孰是孰非,咱们不忙于下结论,因为朱由崧先生才刚刚上场,离盖棺论定还早着呢!
  坐在修缮一新的武英殿内,朱由崧颁布登极诏书:
  他首先回顾了自己近些年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和半月来由监国到称帝的不平凡经历(累笺劝进,拒辞弗获),接着缅怀先帝朱由检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勤俭造邦,殚宵旰以经营),然后着重指出,由于流贼造反,先帝不幸归天,“三灵同愤,万姓同仇”,寡人郑重发誓,称帝后首要任务就是消灭逼死先帝的流贼,以报大仇,希望各位同志齐心协力,助我成功。
  最后宣布大赦天下,与民更始。
  为此,他公布了“国政二十五款”,连同监国时颁布的“应行事宜”三十条,共提出了减免赋税、大赦罪废,举用人才、奖功酬劳等五十五项新政,颇有一番维新的气象。
  于是江南大地上重新燃起了复兴大明的希望。从三月下旬开始就混乱不堪、人心惶惶的江南士民,终于恢复平静,人们把统一祖国河山,拯救人民痛苦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南京这个新政权身上。
  日期:2015-04-01 11:15:34
  【014】
  第三章 马士英的愤怒(3)
  ▲▲ 新一届政府
  在史可法等同志的帮助下,弘光帝朱由崧在南京很快建立起新一届国家政府。
  原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被任命为礼部尚书,首辅大学士;
  凤阳总督马士英被任命为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使,东阁大学士,仍总督凤阳等地军务;
  南京户部尚书高弘图为东阁大学士;
  掌翰林院詹事府詹事姜曰广任命为礼部左侍郎,东阁大学士;
  原礼部尚书王铎为东阁大学士,因他早年曾在洛阳福王府当过差;
  以上就是南明政府的五大常委(大学士)。
  同时,改任原都察院右都御使张慎言为吏部尚书,主管组织、人事工作。吏部尚书官方又称“冢宰”,民间俗称“天官”;
  改兵部左侍郎吕大器为吏部左侍郎;
  起用赋闲在家的老臣刘宗周担任都察院左都御
  升御史祁彪佳为大理寺丞,右佥都御使,巡抚苏松(苏州府和松江府);
  升太常卿左懋第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安(应天府和安庆府)
  升吏科给事中李沾为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四夷馆是明朝为培养翻译人才而专门设立的教育机构。

  弘光帝朱由崧不是一个爱记仇的人,更非睚眦必报。
  他了解东林党人与其祖母郑贵妃、父亲老福王的过节,也知道有很多人开初并不支持自己当皇帝,但朱由崧很看得开,他的态度是“无所谓”,因为事情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纠缠于过去恩怨的人,是不会有出息的。
  朱由崧艺术修养颇高,过去在洛阳无所事事,最爱听曲看戏,有一首歌曲其实很能代表他的心:“无所谓,无所谓,原谅这世界所有的不对,何必让自己痛苦的轮回,放过了自己才能高飞,无所谓,我真的无所谓。”
  因此,南明政府内阁里的五大常委,有两位是正牌的东林党人——史可法和姜曰广。高弘图与王铎则属温和派,一个正直能干,本身倾向于东林党的观点;一个是大书法家,天分高,功力深,世称“神笔”,但政治不怎么感兴趣。
  其他几个重要的职位,也都给与了东林党人和他们的同情者,如六部中最重要的吏部,部长一职交给了年高望重的张慎言,都察院左都御史(总检察长)一职则授予东林党老前辈刘宗周。
  不过,刘宗周、王铎两位大人暂时没在南京,还正在家当老百姓呢。
  在国家一把手朱由崧的授权下,史可法、高弘图、张慎言等人为了组建起一届得民心、竖正气、有威信的领导集体,确定的中央政府各个重要职位的任职标准很明确,那就是:声望和资格。
  用史书上的话说:“南都初建,众正盈朝,其六卿之长,皆民誉也。”在社会上没有好口碑的人,是进不了南京政府核心班子的。
  对于力挺自己登基称帝的人,朱由崧也没有忘记。

  总兵官高杰赐爵兴平伯;
  总兵官刘良佐赐爵广昌伯;
  总兵官刘泽清赐爵东平伯;
  总兵官黄得功由靖南伯晋升为靖南侯;
  另外,在长江上游镇守武昌的宁南伯左良玉也晋升为宁南侯。

  在朱由崧眼里,这五个人就是南明政权的五虎上将,相当于三国时刘备手下的关张赵马黄。
  至于拥戴朱由崧称帝有功的两位内臣韩赞周和卢九德,一个被任命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一个被任命为提督京营太监。
  那位在雪地里背着大胖子朱由崧狂奔了几十里路的救命恩人常应俊,从此也不再研究皮革技艺,被破格提拔为左都督,不久又赐封项城伯。
  日期:2015-04-02 15:18:18
  【015】
  第三章 马士英的愤怒(4)
  ▲▲ 江北四镇
  弘光帝朱由崧是够大度、无私的了。该封赏的都封赏了,不该封赏的也都加了官,像徐弘基、刘孔昭这样的勋臣,无官可加,就照顾他们一个儿子上大学(荫一子入监读书)。
  真是皆大欢喜!南京的大臣们心情激荡,感恩戴德,准备抛弃恩怨,放下包袱,在新一届政府里大干一场。
  天官大人(吏部尚书)张慎言首先提出“中兴十议”。东阁大学士高弘图不甘落后,立即上书《新政八事》,就连魏国公徐弘基也提出了固民心、择首辅、选名将、议战守、严赏罚等五条合理化建议。朱由崧都愉快地接受了。
  但当前最紧要的工作还是军事。如果没有坚强的国防,南明政权是生存不下去的。首辅大学士史可法虽然已不担任兵部尚书,但南明的实权特别是军权,仍掌握在他手里。史可法审时度势,决定从三方面入手整顿国防。
  第一,巩固京营。
  守卫南京城本来军队不少,但一贯缺乏训练,纪律散漫,战斗力不强。史可法建议,在江南招募精壮男子充实军队,设立神枢机三大营,每一营练兵1万,以供战守;设立巡捕营(警备队),用兵6000,维持京城治安;设立五千营,用兵5000,保护皇陵。并挑选3000精兵直属兵部,保卫紫禁城(宫城)。
  在此风雨飘摇多事之秋,为了增强国防力量,他还命令侍卫军、锦衣卫、仪仗队的兄弟们全都入伍操练,苦练杀敌本领,再不能像以前那样养尊处优,磨洋工,吃空饷,白白地耗费钱粮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