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
第58节

作者: 迅发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7-13 10:32:12
  四十二、一伐高丽(4)
  隋炀帝命令:
  左翼第九军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由扶余道(今辽宁省昌图县)方向进击;
  左翼第十二军右翊卫大将军、光禄大夫于仲文向乐浪(今朝鲜平壤市)方向进击;
  左翼第七军左骁卫大将军荆元恒由辽东道(今辽宁省辽阳市)出击;
  左翼第十一军右翊卫将军、正议大夫薛世雄由沃沮道(约在今吉林省临江县和长白县一带)出击;
  左翼第八军右屯卫将军辛世雄向玄菟道(今辽宁省铁岭市)出击;
  右翼第十二军右御卫将军张瑾由襄平道(今辽宁省辽阳市)出击;
  右翼第九军右武候将军赵才向碣石道(今朝鲜平壤西)进击;
  右翼第一军检校左武卫将军崔弘升出遂城道(今朝鲜平壤西)进击;
  有可能是左翼第一军检校右御卫虎贲郎将卫玄出增城道(在今朝鲜平安南道);
  九支部队从辽东由西向东向鸭绿江方向攻击前进,在鸭绿江以西地区会师。
  来护儿统领的军队究竟有几支不详,但来护儿的舰队还又相当一部分船只是装运粮食的,以确保整个大军的吃饭问题,因此,真正能用于作战的部队可能不会太多。隋炀帝从辽东抽调的这九支部队人数共计三十万五千人,而朝鲜的《三国史记·地理四》则称,高丽在最强盛时的总兵力也不过三十万人,因此虽然隋军没有压倒性优势,但在与高丽军队野战时还是具有优势的。

  这九支军队从泸河(今辽宁省锦州市)、怀远(今辽宁省辽西县)二镇的后方粮食基地带上粮食,每人携带足够吃一百天的粮食,又配发了铠甲、刀枪、长矛、衣服、攻城工具、宿营帐篷等等,每人平均要携带三石以上的重物,对于如此重量,士兵们的体力根本无法承受。但将军们却下令:“敢擅自扔掉粮食的,斩!”士兵们无奈,只好偷偷在帐篷下面挖坑,将粮食埋在地下,部队刚走到半道上,士兵们携带的粮食就已经扔完了。

  虽然隋炀帝明定这九支军队要渡江作战,但实际上,除了这九支部队之外,尚有其他隋军部队配合他们渡江,这就包括右翼第八军的杨义臣所部。杨义臣率领本军也挺进到鸭绿江边,与高丽丞相乙支文德交锋,每次杨义臣都是担任大军的先锋,一日之内曾七战七捷。隋军不顾身后的乌骨城(今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边门镇),将乙支文德的军队压迫在鸭绿江西岸的狭窄地带。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将数千头骡马留在大军后面,等隋军越过乌骨城之后,驻守在城内的高丽军队偷袭隋军的辎重,于仲文早有防备,遂率军返身杀回,大破高丽军队。

  乙支文德见情况危急,再次故伎重演,亲自来到隋军大营诈降,实际上一是为了争取撤至鸭绿江东岸的时间,二是为了探听隋军的虚实。隋军这九支军队依然没有统帅,只不过宇文述资格较老,又是隋炀帝的心腹,因此在军中说话较有分量而已,而在大军出发之前,因隋炀帝觉得于仲文足智多谋,曾命各军要听他的,因此,这九支部队的最高统帅可以看做是宇文述和于仲文。鉴于在辽东城一再吃亏上当,这一次,隋炀帝对宇文述和于仲文都下了密旨:“如果高元或者乙支文德前来,一定要将其生擒。”当乙支文德来到隋军营中后,于仲文就打算下令将其抓获,但由于他提前没有与军中慰抚使、尚书右丞刘士龙沟通好,刘士龙也秉承隋炀帝原来的圣旨,坚决不让于仲文这么做。二人争执不下,于仲文也没再坚持,遂任由乙支文德离去了。等乙支文德走后,于仲文把隋炀帝的密旨说了,众人这才后悔起来,又赶忙派精锐骑兵前去追赶,欺骗乙支文德道:“还有话说,请返回详谈!”但乙支文德根本不听,遂率众渡过鸭绿江向东逃走了。

  日期:2014-07-13 10:32:36
  中了乙支文德的金蝉脱壳之计,让他在眼皮底下溜走,这让于仲文、宇文述以及其他隋军将领们都非常不安,已预感到回去不会有好果子吃。接下来该怎么办?
  宇文述考虑到军中已经断粮了,而乙支文德又已逃了,建议就此西撤,而于仲文则建议挑选出精锐骑兵前去追赶屡战屡败的乙支文德,能够将功补过。宇文述苦苦相劝,于仲文发怒道:“将军率领十万大军,却不能击破区区小贼,有什么脸面去见皇帝?而且,我于仲文此行肯定不会成功了!”宇文述厉声问道:“你怎么知道不会成功?”于仲文回答:“过去,周亚夫为将,即使面见天子,军容也毫无改变。这就是因为军中事务全部由一人决定,所以才能建功立业,如今,人人各有各的想法,怎么去迎敌!”宇文述也怕隋炀帝责怪,只好硬着头皮率领各军渡过了鸭绿江。隋军过江之后,屡战屡胜,乙支文德给于仲文送来一首诗:“神策究天文,妙算穷地理。战胜功既高,知足愿云止。”于仲文则回信劝其投降,乙支文德接到书信后即烧毁营寨向后撤退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