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术小说——螳螂王(真实的民国武林,真实的国术格斗)》
第25节

作者: 宋别离2015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4-18 16:00:21
  神秘的太极拳4
  这天上午,文鼎兴冲冲地赶到武英街,还没等走到太极拳馆门口,便听到院里传来嘈杂声,杨杏尖细的嗓音尤其刺耳,“不给,偏不给,你们又能怎样?”
  文鼎忍不住乐了,心说:“这丫头又在跟谁怄气呢!这么热闹!”往门口一瞧,好家伙,院子里站着五六个穿黑绸衫、戴灰礼帽的汉子,一瞧便知道是些混混。杨杏领着杨丹伯那几个病秧子徒弟,正在跟他们理论。

  文鼎没听几句,便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这几个帮会的人原来是来收保护费的。杨丹伯的拳馆刚刚开张没两个月,收的学费勉强糊口,哪里有余钱缴纳。今天,杨丹伯一早出门正是去找人拆借,这些人偏偏又火上浇油,来收什么保护费,无怪杨杏大动肝火。
  “啊哟,今天馆里这么热闹啊!”文鼎嚷着,大大咧咧地从黑帮弟子中间挤过去。
  “又是你!”杨杏看着文鼎吊儿郎当的跟混混们站在一起,脸马上沉下去,“你和他们是一伙的?”
  那几个黑帮弟子正有些诧异,这个壮汉子怎么会冒冒失失地闯进来,还挡在他们前面,文鼎便转过身来,“各位兄弟,卖我一个面子怎么样?”
  “你是谁?少他妈的管闲事!”

  文鼎一直笑眯眯地说话,听对方骂他,猛地一瞪眼,竟把那几个人吓得退了半步。他冷笑道,“奶奶的,这个地方连我宋文鼎都栽了跟头,你们几个瞎诈唬什么!”
  那几个混混登时傻了眼,好家伙,原来他便是那个打架不要命的二疯子。且不说此人武功辣害,天不怕地不怕,偏偏还跟码头帮老大马龙称兄道弟,那如何惹得起?
  当下,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那些混混马上堆出了笑脸,一口一个“宋二爷”,客套话说了一大筐,连吹带捧,拍得文鼎很舒服。于是,他又恢复了往日的二爷脾气,掏出几块银元来,扔给那几个地痞,那些家伙拿了钱后,道了谢,欢天喜地地走了。
  杨杏见文鼎三言两语就把那些人摆平了,虽然心里还是厌烦着他,却又不能不承他的情,不好赶他走,又不愿意招呼他,便站在那里不言语。
  文鼎却不把自己当外人,径直走到正屋前,往里面张了一眼,笑道:“杨师傅又出去了?”他当然知道杨丹伯不在家,不过是趁机搭话。
  杨杏慢慢转头,看着他,脸上的表情依旧淡淡的,“你的伤好了?”
  “没事!”文鼎拍着胸膛说,“我结实着呢!”
  杨杏也不多话,自管去招呼那几个来学拳的练基本功,文鼎见这些病恹恹的家伙翻来覆去只会瞎比划,也懒得看了,索性找个石墩坐下,等杨丹伯回来。
  杨杏觉得让他这么干坐着不好,便进屋去倒了碗水出来。原来前天过晌,宋启云曾经来造访过杨丹伯,说起了文鼎的一些事,她在旁边也听了两耳朵,知道他为人不坏,就是气血旺,好斗,因而对他的印象便略有些改观。

  杨杏才知道,宋启云当年在京城时,曾拜访过杨氏太极掌门杨慕侠,并与其次子杨云鹏交情深厚。八国联军进京那会儿,他们还一起并肩杀过洋人,只可惜,杨家“二先生”后来中枪身亡,宋启云也受了伤,不敢在留在北京,连夜逃了出来。
  杨杏这支跟太极杨家属同一族的,没出五服,论辈分她要喊那杨云鹏为二叔。父亲的太极拳就是跟随杨慕侠学的,算得上正宗。
  宋启云和杨丹伯这么一论交情,彼此便拉近了距离,很快称兄道弟了。杨杏对于那二疯子也就没往常那么厌恶了。
  她把他当客待,文鼎不免有些受宠若惊,虽然只是端来一碗白开水,也慌忙起身接过,连声道谢,喝了两大口水后,笑道:“来这里练太极的人不多啊!”
  “没办法,新开的场子,地角偏,没多少人知道。”杨杏说,“我爹这些天也为这事犯愁呢!”

  “放心吧!这里很快就会被人挤破门的。”文鼎豪气地说。
  杨杏的眼睛瞪圆了,“真的?”
  “那当然!”文鼎笑道,“你想啊,连鼎鼎大名的二疯子都被杨师傅打得稀里哗啦,这事传出去后,不等于是给你拳馆做了个活广告吗?”
  杨杏噗嗤乐了,可随即又神色庄重,说:“你放心吧,那事儿不会传出去的!”
  “为啥?”
  “我爹说了,江湖人把脸面看得比命还重,他不让我们传比武的事。”
  “有什么啊,”文鼎不以为然地道,“我这脸皮本来就比城墙还厚!”
  杨杏听了,再次被逗乐了,她发现,自己要想在宋文鼎面前不苟言笑已经很困难了。而我们的宋二爷呢,正因为这杨杏笑了两声,才看清她原来长得蛮好看。
  直到晌午,杨丹伯才回来,神情看上去有些沉重,当看到文鼎的身影时,马上又打起精神来。前天宋启云前来拜访,两人有过一场深谈,他本来就为那天出手太重而心怀愧疚,当即答应宋启云,以后不管文鼎如何相激,也不会再跟他试手。
  杨丹伯却不曾料到,文鼎这次登门并不是又来向他挑战,而是虚心向他请教的。并就前几次的冒失向杨丹伯道歉。
  杨杏惊奇地发现,这个“二疯子”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对她父亲恭敬有礼。杨丹伯也是性情中人,很快,这一老一小便谈得热火朝天,眼看着到中午,自然要留文鼎在家吃饭。杨杏只得下去张罗。
  因为家里没有余钱,她只好红着脸去街上的肉店和酒店赊了帐,才好不容易对付了几个下酒菜。这一老一小两杯下肚后,更是谈得投机,简直有相见恨晚之意。

  文鼎生来就是个武痴,败在杨丹伯手下后,便对太极拳以柔克刚的功夫很感兴趣,觉得它那“用意不用力”异常神秘。只是对于杨丹伯所说,“练太极要练到清静无为,不可妄起杀心,不可逞强好胜”等提法,却大不以为然。在文鼎的想象中,他的双手就该像螳螂的两把“大刀”,狠狠地朝对手砍去。
  文鼎是个悟性非常高的人,他很快就领会了太极拳的精髓所在,确实,它跟自己目前的心态背道而驰,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吸取太极拳里面的技击手段,将它融于螳螂拳里面。
  所以,日后他经常出入太极拳馆,每一次跟杨丹伯交流,都会有所收益,虽然他并没有传他一招一式。
  他知道杨丹伯的太极武馆因为刚开张,学徒少,有些入不敷出。所以每次造访时,不是拎袋米,就拿些鱼和肉,故意说自己要在这里蹭饭,要尝尝杏子姑娘的厨艺。杨杏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却很是欢喜。

  以往,她每次去店里赊账,都要忍受店家的白眼。后来却发现他们的态度来了大转弯,一问才知道,原来是“二疯子”来观照过了,她愿意赊多少都行。杨杏不禁感到心暖烘烘的,原来他的心还蛮细的。
  不过,她以后并没有再去赊账,因为正像宋文鼎说的那样,太极拳馆很快就变得兴隆了。杨丹伯虽然禁止徒弟们外传比武一事,那些前来收保护费的混混却将“二疯子”栽跟头的事传的很邪乎。有这么一个“活广告”,原本就不大的拳馆很快便人满为患,李家父女再也不用拉饥荒了。
  而杨杏对于文鼎的好感也越来越强烈,以至于他连着几天不来,心里还会变得空落落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