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无非就三步,一脱二草三走人》
第37节

作者: 理查德泰森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11-24 15:04

  分享一篇文,
  声明:并非本人所写,于本人立场无关。
  (我买的这整本书只有这一篇没有写出作者的名字,你们懂的。)
  变形记,究竟变的是什么?
  这里所说的《变形记》,是某电视台推出的一档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
  该节目以“纪录片+真人秀”为拍摄模式,开创了“新生态纪录片”的先河。节目挑选生活环境差异巨大的青少年进行一对一全方位互换,让他们在为期七天的互换中,体验对方的生活。
  在观众中,有人因为感动而泪眼模糊,他们坚信这样的湖环境里能对镜头里的两个少年的人生带去积极而持久的改变;
  而有人却忍不住质疑,短短七天的互换,而且是在节目组的“指导”下,如此煞有其事的“变形”,究竟意义何在???
日期:2012-11-24 15:09

  1,真实吗?
  YES:

  当然是真实的!看看那么多眼泪,那么多被感动的人们,还有回访时成绩突飞猛进的农村少年,以及变得懂事的城里孩子,这些都是造假造得出来的吗?
  试问,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能有多少伪装?而且,如果故事是真实的,即使掺入些表演的成分,也可以理解,电视节目制作本身有其自身规律,一味追求“真实”,可能就不好看了。
  NO:
  总有些天真的观众被节目组精心渲染的镜头所迷惑,近年来,此类真人秀节目屡见不鲜,各大电视台打出千奇百怪的旗号,有打感情牌的,有打娱乐牌的,现在甚至出现了教育牌。
  然而,善良干性的观众们,又何曾知道,那一个个令他们动容的故事,不过是某个写手坐在星巴克喝着拿铁敲出来的剧本,
  而那些令我们伤悲或惋惜的面孔,也仅仅是电视工作人员从某个我们无从得知的小地方找来的演员?有人留着眼泪,而却有人乐呵呵地领着稿费和出场费,这就叫真实?
日期:2012-11-24 15:09

  2,公平吗?
  YES:

  同样是交换,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经未经之事,见未见之景,至于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完全是靠自己,这对城里或者乡下的孩子都一样,至少我看不出有任何不公。
  NO:
  这样拿别人的痛苦来娱乐大众,竟然还有公平可言?城里的孩子和乡下的孩子都是孩子,为什么通过节目组的渲染却又了阶级划分的感觉呢?
  城里的孩子叛逆不懂事,换到一个条件艰苦的环境吃苦,在村民朴实而温暖的关怀下,主动反省从而学会感恩而知足;

  可是农村的孩子呢?当他们看到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的花花世界时,受到的全是眼花缭乱的物质刺激,若是稍微性格偏内向,他会怎么想?难道不会更自卑更觉得己不如人?
日期:2012-11-24 15:09

  3,有益吗?
  YES:
  节目的初衷是让更多的人正视城乡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引导青少年树立更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当这些鲜有人提及的问题被放到荧幕上时,自然而谈能引起更多的关注。比如交换过程中浮出水面的城里孩子因为从小条件优越而滋生的各种不良习惯,让部分家长认识到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而农村那些苦于没有机会上学读书的孩子也有机会得到公众的关注,进而得到有心人的善意资助与支持。
  正如心理学博士张怡筠老师所言,互换生活就是要让主角从固有的环境中抽离出来,然后用新鲜的环境加以刺激,这时,主角的身心就会产生抗体反应。
  同时,在新的环境中,主角会逐渐失去曾经固有的角色和本应具有的命运桎梏(ZHI
  GU),并因此能够蜕变成一个崭新的自己,对自己的人生进行重新洗牌,这些都是互换生活所能带来的人生改变。
  NO:
  所谓的捐赠捐助对于节目组因为一路高升的收视率而带来的巨额收入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
  而大多数的感动,不过是暴露了我们人性中的劣根性,很多人都喜欢窥视别人的痛苦来过足同情的瘾,而这也给一些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俯视别人的苦难的机会。
  为追求收视率,拿这些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来做实验本身就是不道德的。
  节目本身就是商业行为,以商业利益为先导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当这些不谙世事的孩子们成为被利用的工具时,我们就真的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