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在深圳》
第17节

作者: 独孤春秋
收藏本书TXT下载
  结果饭刚上桌,手机响了,拿起一看,富士康的号码,想都不用想是催命的:“赶快回来!你不知道你还有事没做完吗!”老张在那里着急得很,于是匆匆扒了几口饭就得往回赶。所以,不要指望事没做完别人会放过你,当然你也可以抛下一句狠话:“老子不干了!”那就卷起铺盖走人吧,也就损失两个月工资而已。
  这是指社会上招的人,如果是高校里直接招的员工,因为你的户口、档案之类的还在公司,你得赔钱公司才肯放行,不然你就成黑户了。我见识过最好的员工,那真是为了公司鞠躬尽瘁,估计没死也很累。
  工程的小孙,他负责电子元件的跟催盘点,元件在电子厂都叫“料”,料一停跟不上生产进度,产线就得停产,断线,工人们得眼巴巴的盼着来料,机器也停了。机器一停就影响了“嫁动率”,嫁动率指的是机器运转的时间占机器存在的时间的比率,因为机器是死的,不运转那就等于白白的折旧,到一定时间就报废,浪费成本。
  富士康把嫁动率当成很重要的指标,宁可亏本生产让机器一天到晚运转,也不肯让它闲置。因为嫁动率还影响到外界对工厂的看法,你想啊,别人来工厂参观,只见机器轰隆隆的不停运转,他就会认为你的生意真好,肯定大家都信任你才把生意给你做;如果你的工厂静悄悄,鬼都看不到一个,客人会下订单给你吗,别哪天关门了都没个信。

  好比我们出去吃饭都要找个人多的地方吃,人多才证明菜好吃。小孙催料那可是劳苦功高,一天到晚在办公室和产线之间奔波,联系采购、物控和生产部门,让生产连续不断。
  还好我们的产线和联合办公室就一扇玻璃屏风之隔,所有的相关人员可以在短时间找到,不然小孙两条腿都要跑断。遇到新产品试产,小孙更是一刻不离产线,盯着流水线,一缺料立马就得四处催。
  每次试产可能都生产到很晚,有时他11点多才回家。而这些都是义务加班,因为加班工作日每天只能报两个小时,一个月内的加班也控制在多少小时内,但是我从没见小孙有过怨言,我只看到他每天在奔波劳碌……因为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小孙显得有些老态,而他的女朋友,也因此告吹了。
  我很不理解他的前女友,为什么不珍惜这样一个好男人,对工作负责的人,对感情对爱人肯定万分负责。或许他没有时间陪她,但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我与小孙交谈,能明显感觉到他那种认真负责的精神,而他朴实的沧桑外表也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还有一个女孩子,就坐在我身后不远,是做物控的,就是物流控制,控制料的交期,也就是物流交货的时机。富士康的物控对交期的控制必须精确,因为要达到零库存,即料来了立马上线生产,仓库基本不存多余的物料,只作一个缓冲。

  所以交期稍有偏差,就会贻误生产。所以这些生产的周边部门也是很累的,我看她一天到晚打电话给供应商,要么威逼利诱,要么装作低声下气,万般手段只为物料及时到厂,若有品质问题,还得她进行跟催。
  她是负责PCB板这一块的,她每天工作到很晚,有时料来了还得她去抱上抱下。她一个女孩子家,我看了有些心疼,但我也不好插手,我跟她不熟,她也有了男朋友。
  二十几岁的姑娘,整得跟三十好几似的,青春全部奉献给了工作,给了公司。富士康正是有了这些忠实的员工,事业才会越做越大,而他们会否得到升迁而有更好的明天呢,不得而知,大多是没有,只能长期的卖苦力直到慢慢老去,在富士康终老一生。
  日期:2005-11-20 10:39:10
  我常常也工作到很晚,有时是不想回宿舍面对冰冷的房间,至少在办公室还可以上网可以吹空调,有时也是为了工作。我们的客户有五湖四海的,海外的客户跟我们讨论工作,有时只能在晚上。
  比如美国的客户,休斯敦和中国差了13个小时,所以客户上班时间找我们,我们得待到晚上9点多才能进行电话会议,开完会至少10点多了,匆匆赶回家洗漱上床睡觉。开会是很枯燥的,尤其是跟洋鬼子开会,初期的时候他们那些地道的美国口语根本听不懂,偶尔抓到几个单词,也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
  因为还是从电话里传出来的,有些失真,得竖起耳朵听,而我们根本插不上话,听都听不懂你好意思开口吗?所以我开会的时候都是干听着,这种心情是多么的无奈和悲哀,而我是窗口啊。身为桥梁的我没法和客户沟通,很难让人接受,所以我就努力提升英语听力,还好适应了美国人的语调后,听力渐渐提升了。

  我们工厂的人员,除了项目组的一些台干也就是我们叫的PM可以和老外自由交流外,其余人员几乎都只停留在书面文章,英语读写基本没问题,上升到日常交流以及专业探讨,十分的费劲。但如果是混到课长以上的人,他们就算不会那也要硬撑一下门面。
  我们有时开会中国人讲中国话,然后由会英语的翻译给老外听,老外讲英语,再由中国人翻过来传达给我们。有一次开会,检测的一个副理正在用中文阐述一个道理,美国方面突然传来一个声音:"Can you talk about it in English?"副理自然不会说"Sorry,I can"t"他就硬顶了,他说了一通之后,沉寂了六又二分之一秒,美国人说了一句:"eh,sorry,who can translate it to me?"不过说实话,副理说的那一段英文,连我都听不太懂。

  不过这种精神,很值得学英语的同志学习,不会说就是要多说,我们不仅要和老外沟通,还要让老外适应我们的语调,中华民族要雄起。这种电话会议,我们叫con-call,至少每周会有一次,所以至少每周有一天我要10点多才下班。
  在开会之前,我是不受控制的,我可以出去溜达,只要保证准时到场参加会议,但是为了给领导们好的印象,我基本还是呆在办公室里的,造成工作勤奋刻苦的表象,当然本质上我也还算刻苦的,比起小孙,不差那么多,只差一点点。老张曾对我说:"一定要提高英语水平,只要你还在这个圈子里转,不可避免的会用到英语,英语太弱会成为你制约你发展的瓶颈。

  "其实不管在那里转,英语都是重要的,全球化是个趋势,英语是强势。我何尝不想更上一层楼,但没有那个环境,人也懒了,没有读书时那份冲劲了。
  要是公司派我出国去常驻一段时间,那我会好好珍惜的。但是恐怕轮不到我了,富士康太多人了,优秀的员工也很多。
  派驻国外的要有很高的专业技能,公司不会派个没用的人出去混美金。像捷克这种穷国家,它的劳动保障比中国好了不知多少倍,人穷他志不短,国家有保障,所以外国人很难管理,还必须以德服人,想推行国内的军事化管理那是不可能的,人家不会甩你。
  派驻到捷克这种地方虽然不会长太多见闻,至少也可以发点小财,也算出了趟国,所以还是有大把人愿意去的。一天开早会,老张传给大家一个好消息:"那天我跟协理说了,他们RMA的老是派人出国,我们都是一个部门的,也分几个指标给我们嘛。
  我那天只是跟协理开个玩笑,没想到他当真了,这次给了我一个指标。我们的榜贵兄弟,我派你去RMA呆几个月,他们认可你的能力后,你就可以出国了。

  当然,这看你怎么把握了,什么糖衣炮弹的弄它一下,我估计问题不大。"老张又说了:"所以,大家只要努力,有什么机会我一定帮大家争取,我老了,出国啊什么机会还不是给你们年轻人的……"再看榜贵那小子,高兴的红光满面,前几天还跟我抱怨工资低,没想到这次就飞黄腾达了。
  榜贵是FQC修机器的,软体程序也很精通,派他出国就是驻厂修板的,相当于技术工,像我们其他的不会修东西的人就没这个福分了,老老实实在龙华工厂里呆着,平时混点加班费已经要知足了。我上班有时在遐想:该轮到我出国了吧……其实出国未必是好事,他们在国外呆了半年的兄弟回来跟我讲,还是家里好,出去开始是新鲜,慢慢的就烦躁了,水土不服啊。

  但是大家还是想出去,不感受一下异域风情怎么算一个走向世界的中国人?
  日期:2005-11-20 10:43:36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