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的君子袁世凯》
第25节

作者: 龙右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6-09 09:21:11
  他们的谈话就如当今的中国社会,头脑发热,占南海、打日本,核爆全世界的言论满天飞,而这些人除了不顾实际的喊口号,什么也做不了。一腔口号的金玉均在英国这里没得到明确的答复,接着去找美国公使。我想他在去拜访美国公使的路上,肯定是持乐观态度的。因为之前几次的交谈,老美还是明确表现出了积极态度的。
  可是金玉均没有想到的是,两人刚刚开始交流想法,美国大使就对他说,目前朝鲜时事艰难,你们开化党的日子很不好过,与其耗在首都不如出去转转。这是明显的劝其赶快走人,不要盲目牺牲自己。无奈金玉均胸腔热血已经沸腾到把自己脑子烧糊涂了,拉着美国人的手就是一番辩论。大使没有办法,又不能挑明了根据自己搜集到的各种情报,开化党搞的行动肯定成功不了,只好把自己的话又说一遍,我一直想去平壤等地游玩,可惜总是没有时间。虽然现在寒冬腊月的,我为了你的事情宁愿去那里走走。目前我国的军舰在长崎,没有停泊在朝鲜港口。只要你肯点头,我就急招它来,咱们共同乘军舰去平壤,你看如何?

  在爱国青年小金同学看来,这主意非常的不“如何”。所以,他也就毫不犹豫的拒绝了美国提出的明显带有为其提供政治避难性质的邀请。第二天,也就是11月25日,金玉均只好再来找日本大使竹添进一。他也不傻,把前一天与英美两国大使谈话中,找好听的说给了对方。看着对方似乎没有得到英美两国确切态度的样子,顺势就把开化党的行动计划大纲向其交代了。金玉均也明白了,朝鲜要想脱离清朝的控制而谋求独立,只能依靠日本,因为只有日本可以依靠——至少表面上如此。所以在这方面,他还真没有隐瞒。

  从后面竹添进一的表现看,这个时候,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因为正如英国公使所说,竹添只想尽最大尺度的向清朝表示强硬,而并非兵戎相见。此时他明明知道日本政府对朝鲜局势持保守态度,自己递交给内阁的甲号方案——积极支持开化党采取行动的激进方案,获得政府支持的可能性很小;而保持现状,一点儿一点儿往前蹭的稳妥方案——乙方案,被实施的可能性大很多。仍然在开化党向其交底,得到明确答复就要开始行动的情况下,对金玉均说,你放心,我是支持你们行动的。我不仅代表个人支持你们;作为日本外派的全权大使,我更代表政府支持你们!

  吃过日本人出尔反尔大亏的金玉均听到这话虽然还有顾虑,但是除了日本又没有肯出力的国家,只好收起自己的不放心,与竹添开始商讨政变的细节问题。这个过程就非常复杂了,总体上俩人关于行动方案的看法是一致的,只是对于国王李熙迁驾江华一事,竹添有顾虑,表示坚决反对。他明面上的担心是,国王一动,后宫、内侍等众人都要安排,如此一来涉及的人员必然众多。这个过程中如果有重要人员被清朝控制,比如闵妃、太子,那就对局势很不利。

  日期:2014-06-09 10:11:53
  从现实角度考虑,竹添进一更主要的考虑很可能是日本在朝部队力量的薄弱。一百八十人的部队,在汉城内利用复杂地形与一千五百人的清军进行巷战还有拖延时间以寻求更多援助的可能,弃城而走肯定不是上策。而且他也清楚,朝鲜百姓对日本人有着刻骨的仇恨,一旦出城,冷枪暗箭不用说,就是老百姓扔过来的臭鸡蛋、西红柿啥的,也够自己喝一壶的。
  拿人家的手短,既然竹添坚决反对这一项,金玉均只好表示放弃此议。但是当听竹添说,皇宫地形最适合防御时,他也表示了反对,国王必须在政变事发后迁离王宫,否则的话日本部队将何以名目来护驾?国王在宫廷里活的好好地,你突然派部队进来说是保护他,各国人员也都不信的。如果你担心长途跋涉会带来不必要的危险,那就找一处近的地方以作国王安歇之所。
  竹添进一想想金玉均说的话,觉得也有道理,没有再表示反对。两人话题越谈越深入,最后落脚到钱的问题。中国的历史类书籍,最大的问题就是片面的“视金钱如粪土”。所谓片面是说,所有人都承认钱的重要性,可是无论当事人在自己的日记中,还是后来的历史书籍,都不怎么提筹钱活动。
  在这方面,金玉均表现的不错,他主动提到,我们缺钱啊,之前向美国借钱,没借到——这种钱,谁借谁就是帮凶,在不看好开化党的情况下,美国再富有也不可能出这个钱的。你看咋办?竹添也知道该自己出血了,你们需要的钱我来帮你向在汉城的日本商人筹集,而且保证不会泄露秘密,你放心好了。你在这方面操心,不如想想如何在行动过程中令国王下诏令我进宫护卫。

  日期:2014-06-09 10:58:31
  有钱、有部队了,金玉均表示其他都不是问题,这个好办,我想办法令国王亲笔手书给你,令你带兵进宫,如何?竹添见他这么胸有成竹,也很高兴,表示,就是写一个字都可以!金玉均接着说,不仅下旨给你,而且令朝廷重臣朴泳孝亲自奉旨来搬兵,这样你就有充分的理由了吧?
  11月29日,在基本与竹添进一达成行动纲领后,金玉均入宫开始向国王李熙灌输思想。他所表示的,无非是目前清朝与法国交战,国际上又都同情朝鲜,现在不谋求独立,以后就不会再有这么好的机会了。朝鲜独立了,您就可以称“皇帝”了,不用再受别国君主遥控,屈尊于“王”的称号。
  他这话原本是想只对国王说的,没想到自己说到一半儿,闵妃从某个犄角旮旯走出来。当时金玉均可是吓出一身汗——自己政变想要搞掉的可就是闵氏集团!可他没想到,闵妃对自己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不仅没有责备,还表示了十二分的支持!

  金玉均见闵妃态度的转变,既惊且疑。其实她这样的态度非常可以理解。咱们交代了,清朝打算释放大院君的消息早就传到了朝鲜国内。其他人尚且无所谓,闵妃可是一个记仇的人。壬午兵变自己差点儿死在这位公公手上,他一旦回到国内,始终是对自己地位的威胁。那么既然清朝不仁,就别怪自己不义。于是闵妃反而和金玉均一起,撺掇国王李熙下定了叛离清朝管控的决心。
  11月30日,开化党重要人员又凑在一起,商量行动细节。这里插播一句,这就是历史,这就是现实。事情的筹划,永远不可能像蹩脚小说、电视剧那样,一群人说了两句话就能确定下来的。重大事件往往是几经琢磨,众多人相互商量之后才最终实施的。
  政变的最主要目标是控制国王,消灭守旧、依靠清朝的事大党。如何使平时散在全城的事大党骨干聚集在一起,从而全歼他们,这是开化党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他们想来想去,决定在别宫放火。之所以选择这个方案,一个是别宫作为世子大婚的场所,属于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宫殿。而这里的守卫要比王宫差很多,方便具体实施。选择这里还有一个重要便利条件,别宫的后门就对着开化党骨干徐光范家的北门,两座宅院仅相距一箭之地,放火所需的柴草、油料,都可以先放在徐家,到起事之前再翻墙搬入别宫。最重要的,采取放火的方案是因为有规定,凡是王宫起火,所有在首都的带兵将领都必须前往火灾地点救火;所有内侍、亲近大臣,都会进宫向国王问安。如此就能有效保证不遗漏一个事大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