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的君子袁世凯》
第22节

作者: 龙右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司马曾经亲自和我谈起过茅少笙、纪雨农二人,说他们言辞粗鄙、举止轻浮,经常做一些偷鸡摸狗、走私犯法的事情;这两人不仅人品不好,还胆敢酒后辱骂吴大帅。和我说到他们的时候,你表现得总是咬牙切齿的。没想到我们刚刚离开朝鲜,你就和他们走的这么近。现在观你行、听你言,都和茅少笙、纪雨农很像。从咱们最初见面到现在,算来也有三年了。我实在想不明白,以你以往的表现来看,不至于会有这些不堪的作为;而以你现如今的作为,恐怕将来还不止如此下作。

  据我猜测,你现如今种种表现的根源,一是自己觉得是名门世家出身,再加上年纪轻轻,二十五岁就在天高皇帝远的朝鲜当上了营务处,姓名因为兴办洋务而远播国内。这么丰功伟绩的成就,肯定是旷世少有的了。二是又有一些恬不知耻的浮夸、圆熟、粗鄙、庸陋、恶俗的人常伴你左右,拿那些无所不用其极的阿谀奉承话来讨你欢心。这些人通过如此行径,务必使你晕头转向,失去理智判断。从而你也就自觉不自觉的深陷其中,各种自得意满、趾高气扬,不再顾及公论。

  按照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我想你下一步的行动方针,一是利用与朝鲜高官换帖结拜的优势,掌控其外务衙门。在自己一方则各种张皇体面,在吴兆友一方则各种排挤、羞辱。务必令其不堪忍受而自辞其职。二是借重北洋的势力,完全掌握朝鲜政权。三是巴结奉承贪得无厌的闵妃,让她在国王李熙身旁多吹吹枕边风,从而影响国王,令其上奏朝廷委任你为朝鲜海关道这一肥缺。
  当然,这些都是我的设想,缺少真凭实据。但是你公开传檄总兵刘朝贵,说自己是朝鲜事务的负责人,这分明是公开的与上司吴兆友闹分裂,分明是无理取闹的争权夺权。你署这个头衔,是因循什么体制,却在事后大言不惭的说自己是有据可循的?最近的这次朝鲜国王来信,动辄就称袁会办如何如何,反倒显得吴兆友可有可无。这都是拜司马大人的手脚所赐吧。
  想如今我与司马相隔万里,又所以不怕招人厌的唠叨你,是还念在咱们昔日的情分上。当初虽无深交,却也有师徒名分。为师的,实在不忍心你就这么跑沟里去了,而昏昏然不自知。有人说,你这又何苦。袁某人看到此信,必定暴跳如雷、对你怀恨在心。也必定有人在袁某人旁边,帮着他一起骂你不识好歹。或者有人会劝他来向吴大帅辞差,以表所谓的光明磊落。再将你的话上禀北洋衙门,添油加醋的多说一些坏话,通过北洋对你的申斥,来防民之口。退一万步讲,袁某人就是虚情假意的指天指地,像个没教养的农家泼妇,哭着喊着自己绝没有这么想,也没有这么做。然后以前咋做,以后照旧。你不就白白费了这么大劲儿,做了对牛弹琴的蠢事儿了?

  我想司马肯定不会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做,也没必要那样做。愿司马真的好好想想我说的这些话,是否有冤枉你的。我更希望你能够一个月不出门,在家面壁思过,将我前面这些话不停的反复诵读,字字琢磨,然后细细回想往事。不要以为天下都是傻子,以后要脚踏实地的好好工作,作为一个失足青年要痛改前非,不要让你的家人跟着丢人,也要对得起吴大帅的知遇之恩。
  这封信中不像以前那样称呼你,而改“司马”,其中缘由为何,我想你再才疏学浅也能领会得到。我连对你的称谓都改了,你说这是为什么吧。希望你好好反省,能够恢复三年前那个状态、为人。能够做到重新做人,我们的交情就还如三年前那样。如果做不到,你自己琢磨吧。因为生气,措辞难免尖锐,想来你读下来也不是个滋味,能不能听劝都在司马自己了。
  日期:2014-06-05 10:46:59
  每每读这封信,笔者都不得不佩服张謇。他真是个人才,人都骂了,你还不能拿他如何。你告他,他说你看,让我猜中了吧,你就是这么小气一个人;你回信反驳他,他早就告诉你,不必了,我这是为你好,不用和我争论。拿到这样的信,也只能像袁世凯所做的,啥也不说,生闷气了事。

  甲申年,不平凡的年份
  如果说袁世凯的初次被骂让他很郁闷,那么接下来的甲申政变成为小四同学仕途上又一辉煌的小亮点儿。
  甲申年,是按照中国传统的天干地支纪年来说的。按公历就是1884年,按清朝的算法是光绪十年。读者可能会说,至于的吗,把一个时间交代的这么清楚,往书稿里掺水了吧!朋友,你要是这么想,就误会我了。
  强调这一年的两个算法,是因为按照不同的算法,出现了影响甲申政变的两件大事。按公历说,1884年,中法战争正在进行中。咱们主要讲的是袁世凯、朝鲜,所以一直没有涉及到越南。简单的说来,那个时候的越南与朝鲜相似,同样处于大中华的体系下,心甘情愿、乐颠颠儿的供奉清朝为老大。
  越南当局过了一段安生日子之后,碰到了原来的法国。十九世纪的世界,还处于权力为王的时代。法国才不管你是独立自主的国家还是藩属于谁,上来就要搞武装占领。和壬午兵变的朝鲜差不多,越南赶紧向清朝求援。清朝虽不情愿,又抹不开天下我独大的面子,硬着头皮出兵抗法。当然了,原本以清朝的实力与远道而来的、国内政局一塌糊涂的法国相比,大家半斤对八两,差也差不多。但是法国一方执意要打,铁了心的想在东南亚这地方捞些好处;李鸿章力主和谈,尽量控制战争规模。所以早期几仗打下来,清朝军队又成落花流水了。

  日期:2014-06-05 11:39:31

  远在几千里之外的这一败不要紧,极大地撼动了清朝军队在朝鲜国内的宗主国地位。实事求是的说,在壬午兵变之后,中国人在朝鲜半岛享受了几乎不可复制的崇高待遇。上从清朝委派的商务委员陈树棠,下到普通的士兵,甚至是普通的中国商人,在朝鲜国内都享受了超国民待遇。如果非要举个例的话,他们过的日子特别像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被引进的那批外资企业——拿着各种优惠政策,还不用承担社会义务。当朝鲜臣民听说清朝败给了一个千里迢迢赶来作战的法国时,深受“以逸待劳,倍于敌方”思想教育的他们,开始怀疑中国是否有能力保护他们不被西方列强欺负。

  也是,朝鲜与越南对于清朝来说,地位一样。你要是保不了越南,朝鲜怎么能相信你能保住自己?由于这样的危机感,朝鲜国内再次出现了亲日的开化党。讲历史都爱讲个背景。要说这开化党的鼻祖,不仅不是受日本思想影响,反而是受中国人的思想很深。就目前的资料看来,开化党最早的“精神领袖”叫吴庆锡。他是一名翻译,一名既可以写也可以说中文的翻译。吴庆锡多次陪同朝鲜使臣到中国,其中的某次或者某几次,他见到了清朝早期改革派们的著作。这些书就是上过高中的人都知道的,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畲的《瀛环志略》等——据说日本明治维新的早期思想家们也是受到这些书的启发,由此看来能否改革、是否改革,真的不仅仅取决于是否出现了思想伟人。就算出了莫言,中国文学还是侏儒一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