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
第5节

作者: 迅发
收藏本书TXT下载

  牛弘,字里仁,安定鹑觚(今甘肃省灵台县)人。牛弘容貌俊伟,性格宽厚,好学博闻。在北周时,历任中外府记室、内史上士、纳言上士、内史下大夫、仪同三司。入隋后,被授予散骑常侍、秘书监。牛弘建议隋文帝鼓励天下百姓献书,隋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下诏凡是向朝廷贡献一卷书的,赏赐一匹细绢。开皇三年,牛弘又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奉命撰写《五礼》一百卷,规范了当代的礼仪制度。开皇六年,他又被任命为太常卿。九年,隋文帝下诏命其修订雅乐及乐府歌词,与姚察、许善心、何妥、虞世基等人一起制订新乐。杨素恃才傲物,在朝中只推崇高颎,敬重牛弘,厚待薛道衡,而对苏威全然不放在眼里,其余群臣,无不被其凌辱。史称:“时杨素恃才矜贵,贱侮朝臣,唯见弘未尝不改容自肃。”

  尚有卢恺、令狐熙、宇文弼、张衡、薛胄、薛道衡、明克让、许善心等等。
  日期:2014-06-07 06:48:57
  第四类武将。主要有:
  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人。他容貌俊伟,是个美髯公,年少即胸怀大志,不拘小节,与牛弘二人都非常好学,文笔很好,还善写草书、隶书。北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中外记室,后拜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杨坚担任北周丞相时,对杨素非常器重,任命其为汴州刺史,参与平定了尉迟迥的叛乱。入隋后,杨素被拜为上柱国、御史大夫;平陈之战中,杨素统率上游隋军,夺占了南陈汉口以上地区,晋封为越国公、拜为纳言、内史令。史称,杨素风流倜傥,多才多艺,优于高颎,但“推诚体国,处物平当,有宰相识度,不如颎远矣。”

  韩擒虎,字子通,河南东垣人,后家新安。其父韩雄,北周时官至大将军。韩擒虎从小就有胆有识,又喜欢读书,历任永州刺史、和州刺史,入隋后被拜为庐州总管,灭陈之战,韩擒虎率领五百精锐骑兵径直闯入朱雀门,活捉了陈后主。回京后,贺若弼与韩擒虎在隋文帝面前争功,贺若弼说:“我在蒋山苦战,击败陈军精锐部队,生擒敌人的猛将,威震敌胆,韩擒虎根本就没好好打一仗,岂能与我相比!”韩擒虎说:“原本根据陛下的指示,命令臣与贺若弼合军一处,贺若弼竟敢擅自行动,与敌人接战,死伤累累。臣率领五百轻骑,兵不血刃,直入金陵,生擒陈叔宝,端掉了敌人的老巢。等到傍晚,贺若弼才来到金陵城下,臣打开城门让他进来。他的功劳岂能与我相比!”后来,突厥使者来到隋朝,隋文帝说:“你们听说过江南陈国的天子吗?”使者回答:“听说过。”隋文帝让人将使者带到韩擒虎的面前,说道:“这个就是活捉陈国天子的人。”韩擒虎怒目而视,突厥使者吓得战战兢兢,不敢仰视。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其父贺若敦在北周时被宇文护忌所杀,临刑之际,他对儿子说:“我立志要讨平江南,然而,却未能实现,你要完成我的夙愿。另外,我是因为言语不慎而死,你一定要牢记在心!”拿出一把锥子猛刺贺若弼的舌头,告诫他要汲取自己的教训,一定要谨言慎行。入隋后,高颎推荐贺若弼文武双全,堪当灭陈大任,隋文帝遂任命其为吴州总管。贺若弼献上灭陈十条计策,隋文帝连连称善。灭陈后,被拜为右领军大将军,转右武候大将军。

  达奚长儒,字富仁,代人。在北周历任使持节、抚军将军、通直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等职。入隋后,进位上大将军,历任宁州刺史、鄜州刺史、襄州总管、兰州总管、荆州总管。
  贺娄子干,字万寿,代人。北周时任使持节、仪同大将军、秦州刺史。入隋后,历任榆关总管十镇诸军事、云州刺史,负责隋朝北边防务。

  史万岁,京兆杜陵人。善骑射,好读兵书,在平定尉迟迥之乱中,因战功被封为上大将军。平陈之役,又以战功加上开府。
  下余将领还有刘方、冯昱、王璟、李充、杨武通、陈永贵、房兆、王长述、李彻、崔彭、杜彦、高劢、独孤楷等人,隋唐之间名将、猛将如云,还有很多,后面依次会提及。
  日期:2014-06-07 06:49:36
  平陈之后,隋朝群臣纷纷建议隋文帝封禅泰山,隋文帝倒很谦虚,开皇九年七月,他下诏称:“岂能仅仅因为派了一名将军平定了一个小国,就说天下太平了?德行浅薄而封禅,用谎言来向上帝报告,这不是朕该做的。从今往后,凡是谈及封禅的,一律禁止。”

  虽然如此,但隋文帝却非常猜忌,史称其“无宽仁之度,有刻薄之资。”内史令李德林虽然是佐命元勋,但却自恃才学,争强好胜,与同僚不和。他总与尚书右仆射苏威意见相左,而尚书左仆射高颎往往支持苏威,隋文帝也经常采纳苏威的意见,逐渐疏远了李德林。过去,益州总管王谦叛乱被平定后,杨坚曾下令将王谦的宅邸赏赐给李德林,文书已经发出,却突然改为赏赐给独孤伽罗的舅舅崔谦。以惧内出名的杨坚很不好意思,就对李德林说:“我夫人想要这宅邸,将送给她的舅舅。你也别争了,可以再选一处好宅邸,如果没有称心如意的,我再给你建造一处,再给你找一处庄园补偿。”李德林就上报将北齐奸臣高阿那肱在卫国县的一处旅店代替王谦的宅邸。等到开皇十年隋文帝驾临晋阳时,旅店的职员上书称:“这块地是小民的,高阿那肱巧取豪夺,在地上盖了旅店。”隋文帝下令有关部门评估地价。苏威与李德林素有矛盾,就上奏弹劾李德林:“高阿那肱是乱世奸臣,夺取百姓土地,建造旅店,向外租赁,李德林欺上瞒下,将旅店弄到自己手里。”李圆通、冯世基等人也推波助澜,上奏:“这个旅店的利润相当于一个千户侯的收入,应当按日追回赃款。”隋文帝遂斥责李德林,李德林请求查验当时的文书帐薄,但隋文帝不听,一意孤行,强行下令将旅店交还给了租住的人,并对李德林开始厌恶起来。

  当初,苏威建议每五百家设置一名乡正,负责审理当地案件。李德林认为朝廷不让乡官断案,就是因为乡官与当地百姓都是乡里乡亲的,不能公平处理案件,如今再设置一人专门管理五百家,危害更大。隋文帝下令群臣到东宫一起讨论,皇太子以下很多人都认为李德林说得有理。苏威还建议废除郡,李德林对他说:“修订法律时,你为何不提废除郡的建议?如今诏命刚刚颁布,能再更改吗?”但由于高颎赞同苏威的意见,隋文帝也全部予以采纳。

  等到开皇十年虞庆则等人到关东巡视回来复命后,均上奏称:“五百家乡正专管审理案件,对百姓非常不便;这些人结党营私,公然索取收受贿赂。”于是,隋文帝又下令废除了这一制度。李德林又上奏称:“这事我原本就认为不可行,可是,刚刚设置,又突然废除,政令不一,朝成暮毁,这不是帝王创设法律的原则。臣希望陛下从今以后对于那些张口闭口就要轻易更改法律的,以军法从事,如果再不这样,将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永无定论。”隋文帝听了,突然勃然大怒,说道:“你是想把我比作朝令夕改的王莽吗?”过去,李德林称自己的父亲曾任太尉咨议(四品),为的是能给父亲求得赠官,但李元操与陈茂等人暗中给隋文帝告密说:“李德林的父亲临死也只是一个校书郎(九品)而已,他谎称是咨议。”隋文帝对此一直耿耿于怀。想到这里,隋文帝继续数落起李德林来:“你身为内史令,负责朕的机密事务,近来不让你参与讨论军国大事,就是因为你心胸不宽广。你难道自己不清楚吗?朕正以孝治天下,唯恐孝道沦丧,所以才设立五教以教化百姓,可是你却说孝道来自天性,何须专门进行教化。按你这样说,孔子就不该宣扬《孝经》了。你还巧取旅店,拔高你父亲的官职,朕早已非常恼火,但一直隐忍不发。如今给你一个州,打发你出京吧。”李德林拜谢说:“我不指望再当内史令了,只想当一个朝廷散员。”但隋文帝不许,遂任命其为怀州刺史,以纳言杨素为内史令。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