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宋朝——说不尽的风云变幻荣辱兴衰》
第21节

作者: 低首神龙狄飞惊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6-11 19:14:20
  【更新】第十章 后周代汉
  邺都距离开封不过二百多公里的路程,只用了几天,郭威的大军便已经兵临城下,这个时候,刘承祐显然已经无路可逃,他索性顽抗到底,亲自率军出城,在开封城北郊与郭威大军展开战斗。
  这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较量,结果是毫无悬念的,郭威率领的后汉军队大胜,皇帝率领的后汉军队大败,将领纷纷投降。仗打到这个份儿,刘承祐已经宣告全面彻底的失败,但他依然十分顽固,拒不投降,而是选择了逃跑,一时不知所踪。
  城破之后,造反成功的军队开始在开封城内纵火劫掠,骚扰百姓,导致城内形势一片混乱,简直比刘承祐统治京城时还要混乱。这是郭威在兑现他给部下的承诺,举兵南下之时,郭威曾经向三军将士许下承诺:城破之日,允许劫掠十日,现在是兑现承诺的时候了。

  以劫掠百姓作为拉拢奖赏部下的方式,是五代十国时期骄兵悍将的普遍作风,也是那一时期战争动乱给百姓造成危害的真实写照,这种方式和作风并不奇怪,但它却既违背了仁义道德的社会规范,也违反了军队的法规法纪,是十分不可取,甚至足以让后人唾弃的。
  在此之前,郭威心中始终有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如何面对刘承祐。作为下属的郭威虽然率兵打败了作为老板的皇帝,却没能把对方置于死地,对郭威来说,这是一个最不好的结果。因为郭威此次南下虽然属于事实上的造反行为,但从口号上来说,他率领的不是反皇帝的造反部队,而是杀李业的正义之师,从表面上来说,郭威本人仍然是臣,刘承祐依然是君,万一刘承祐良心发现,来个主动认错,说自己是受了李业这个奸臣贼子蛊惑才一时糊涂犯下大错,向郭威表示诚恳道歉并请求谅解的话,郭威自己还真不能拿这个皇帝怎么样,总不能一刀杀了他来发泄自己的愤怒情绪吧?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个儿打自个儿的嘴巴吗?

  郭威想当皇帝,却不想当一个弑君篡位的皇帝,这种既当**又想立牌坊的心理也是历来造反者的共同心态,与他的上一任老板刘知远并无二致。
  就在郭威内心为这个问题纠结时,一个消息的传来让他彻底摆脱了这个问题的纠缠:刘承祐死了。
  刘承祐确实死了,他没有死于两军战场上的直接交锋,却死在自己人手中。城外兵败之后,刘承祐没能撤回汴京城内,而是逃到了城郊一个叫赵村的地方,在这里他的生命走到了终点。
  与刘承祐一起逃亡的有一位叫郭允明的将领,时任翰林茶酒使,这位仁兄的工作原本是护驾,但他远远看到后面有追兵的影子,还以为是郭威的兵马,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他横下心来,一刀下去结果了刘承祐的性命,送这位皇帝去黄泉之下与他的老爹团聚去了,想来刘承祐到了九泉之下,父子团聚,也会抱头痛哭,痛悔各自当年的错误决策。

  刘承祐就这样出人意料的被杀死了,而杀死刘承祐的凶手郭允明也没能弃暗投明,因为追来的部队根本不是郭威的部下,而是赶来护卫皇帝的亲军。郭允明这桩苦肉计搞错了对象,痛悔不已,干脆来了个自我了断,陪着受害人刘承祐一起到阎王爷那里报到去了。
  在这里,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刘承祐皇帝的死法,他不是自己死的,也不是病死、摔死、战死或者自杀死的,而是被自己的部下杀死的。这种死法对他本人而言,当然十分悲惨,但对郭威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是最好的一种死法,也是最理想的结局。
  这个昏庸又残忍的皇帝死了,却不是他郭威所害,自然也轮不到他郭威来背这个责任,只能说他是自作自受,天助郭威也!
  如此“圆满巧合”的结局,让我不得不怀疑其中是否有人刻意的谋划安排,然后陷害栽赃到已经死掉的郭允明身上,故意制造一种皇帝被害以致意外身亡的假象。遗憾的是,由于刘承祐在历史上只是众多皇帝中籍籍无名的小角色,而且扮演的基本上是一个昏君和无能之君的负面角色,所以他的死是否涉及阴谋,丝毫没有引起后人的关注和研究,反正郭威比起他来,无论是名气还是人品功绩都远胜N个档次,大家也就顺理成章地认为刘承祐的死是理所当然,上天开眼,就算是有阴谋,大家也只当你活该了,死了也是白死。

  至于郭威,就当一个顺应天命民意的帝王吧,弑君篡位这种事情绝对不是他会做出来的,这就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真相。
  无论如何,刘承祐已经死了。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而郭威无疑是朝廷上下最合适的人选,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人家举兵清君侧,杀李业,连自己的全家老小都赔进去了,不捞个皇帝做做实在是太不够本。
  但是,一向善于深谋远虑、慢火细熬的郭威却不这么急于求成,他决定把“天命民意”的把戏演到底,再加上几幕更加精彩的情节。
  于是,郭威选择了继续扮演社稷忠臣的角色,对刘承祐的意外死亡表示了沉痛的哀悼,痛陈自己作为顾命大臣,没有尽到保护好皇帝的职责义务,愿意主动承担对皇帝保护照顾不周的全部罪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