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幻象:白银帝国下的真实(白银帝国:翻翻明帝国的老账)》
第47节

作者: mengben19780610
收藏本书TXT下载
  由于税收的多少与吏役的收入挂钩,因此,他们在积极征税的同时,必然勒索克扣,甚至对一些战略物资强行征税。明政府不得不在1469年规定:对于执行政府任务的运粮、运物资的漕运军船不得征收船钞。起初,吏役们还不敢明目张胆地对漕粮等征税,只是对漕运粮船上的船员所带的自备粮草、燃料征税。但其后,随着吏治的腐败,吏役们的胆子也越来越大。
  明政府对吏役们的所作所为并非没有察觉,也数次明文禁止这种行为,然而,基层政府的运作要靠他们,而他们不征税就没有收入来源,那他们的积极性从何而来?所以,最终还是老样子,役吏们仍然无法无天,商业税征收的地点越来越多,直到明朝灭亡。
  皇家田庄的宦官们见征税大有甜头,便纷纷私设征税点。为此,1502年明中央政府明令禁止此恶行。
  同时,征税时暗中索取、罚款、强迫捐献等事情也屡禁不止。

  还有严苛的惩罚偷逃税的措施,例如:税收清单上的商品有一件没有缴纳税款的话,清单上的所有商品都要双倍缴纳。而且征税的随意性也很大,税如何征、哪些该减免完全由征税官员做主。
  此外,重复征收严重,例如从河西务到北京这一河段上就有三个收税站。
  明中央政府和皇帝本身为了某项事务,也往往强行向商家无端征税,美其名曰“捐献”。例如1465年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吴琛就建议对通州、徐州的船只征收“济漕”费,也就是要求商家无偿帮助官家的漕运。理由就是为了国防建设,“国”好了他们自然就好了。
  明政府既然如此大规模、大幅度地征税,那么,税收成绩肯定很好了。然而,从数字上看,商业税并不多,例如1488年,全国的货物税和通行税总计4600万贯钞。该年钞和银子的比价是1贯折合0.003两,因此,折银为13.8万两。
  1544年,全国的货物税和通行税总计5200万贯钞。该年钞和银子的比价是1贯折合0.005两,因此,折银为26万两。
  然而,万不可被假象迷惑。真实的税收则远不止26万两。因为上述征税的弊端,真正进入中央财政的税收不及真实税收的十分之一。据黄仁宇先生估计,每年光在京杭大运河上运输的棉布价值就高达50万两。而棉布只是十种大宗商品中的一种而已,况且棉布与木材、食盐、粮食等相比,其每年运送的数量要低得多。因此,全年实际上的商品货物价值,估计1000万两是没有问题的。那么,保守估计,每年仅货物税就可以征收33万两,比全国的商业税收还要多,即使我们承认十分之一这个数字,那么,其余十分之九的税又跑到了谁的口袋里去了?

  除了前面提到的政府(各级、各种权势人物)的税收盘剥外,商人中的官僚商人、与官员联合的巨商富贾和走私者的偷税行为,都是造成税收不能进入政府口袋的原因。
  更为严重的是,走私经济下许多商人的财富在短时间内膨胀,不但使税收出现问题,更使“官斗不过吏,吏受制于商”这种现象成为常态。因为,官一般是外派的,而吏则是当地人,官要是想做事只能靠吏,而吏的收入则需要搜刮民脂民膏,这样商人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吏的“老板”。到后来,商人甚至到了影响地方政局的地步,而这又加强了“白银帝国”的负面因素,从而使晚明亡于商人的证据更加充分了。

日期:2012-06-14 16:11:17

  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个官商斗的案例。
  官斗不过商:顾尚书与邹百万的冲突(案例故事)
  ----------------

  嘉靖年间,无锡有三大富人,分别是邹望、华麟祥、安号桂。顾尚书荣僖公因为“丁忧”回转家中,一日乘坐官轿正行进在路上。突然,轿子后面一阵惊扰。顾尚书掀开轿帘一看,只见一顶极为华丽的轿子飞快地奔来,后面还跟着一溜这样的轿子,飞快地超越了顾尚书的轿子。顾尚书仔细一看,不禁大惊失色,轿子里的人全是和尚。
  顾尚书连忙询问这是怎么回事,随从忙说:“无锡首富邹望的老母亲死了,听说请了一百多位僧人为她超度,来来往往皆用这种轿子接送。”“啊!好有钱呀!”顾尚书发着感慨回到了家中。刚一进屋,就见管家慌慌张张地迎了上来,“大人呀,咱们西大街的老宅子被邹百万给扒了。”“什么!”顾尚书勃然大怒,“好你个邹望,人家怕你,我是尚书我可不怕你!拿着我的帖子去知府衙门告他,不把他法办了我这尚书白当了!”

  果然,没有多久,邹望就被捉进了大牢。然而,令人奇怪的事情出现了。邹望被抓的那天下午,无锡城里的所有买卖人纷纷罢市要求释放邹望。知府一听连忙放了邹望,商户们这才陆续营业。顾尚书见此情景不禁大怒,知府也知道无法交代,连忙来到尚书大人的家中请罪。
  “顾大人,卑职实在是挺不住了呀!这全无锡的商人如果罢市的话,朝廷知道了,不但我吃不了兜着走,就是您恐怕也要挨批评呀!”
  “这邹望就这么大的能耐?”“嗯,是呀。您不知道,无锡有三大富,这三大富平日里交结广泛,就是京城里的达官显贵们都与他交好。自从抓了邹百万之后,那两个大户也给我捎信来,如果不放了他,全无锡所有商人都要罢市罢业。”“这么厉害呀!”“是呀。您还不知道呢,听说他们还发了话,您的家人只要在无锡买东西,无论是蔬菜水果鱼肉布匹,所有商人都不会卖给您!”
  “胡说!我不信!”顾尚书连忙派家人到无锡街头去买东西,哪成想果然各个商家一听说是顾尚书家的人买东西,无论出多高的价钱也不卖。顾尚书听闻此言,默默无语。这时,门卫拿着一封信来到会客室,“老爷,刚才有一封信扔到了咱们家的门口,看信封好像是给您的!”顾尚书接过信来一看,直吓得脸色苍白:“快,速速命衙役捕快来我这里保护我!”
  “顾大人,并非我不愿帮您。跟您说实话吧,今天来拜访您,您知道我为什么要骑马而来吗?”“不知道。为何?”“您不知道呀,今天衙役轿夫听说是来您这里,纷纷说病了不来呀!”“啊!”顾尚书呆若木鸡,“人们常说‘有钱能使鬼推磨’,看来真是如此呀!我堂堂一尚书今日败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