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明白!-不被忽悠的“经济学”-写给没有经济学基础的普通人》
第44节作者:
士兵突击2011 日期:2012-04-16 21:38:33
也论专家的“良心”
-- 驳荒谬无比的“地产救国论”
问一个问题,你觉得做一个专家,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
也许你会脱口而出:那当然是他(她)得有极高的“专业”水准了!
没错。不专业,就没法称之为“专家”。但是,也许你忽略了一个比“专业”更重要的特质,那就是“良心”。
道理很简单,有良心,“专业”才可以造福人;但没良心,或良心让狗吃了,那么,你越专业,就越有可能祸害人。
这是一个颠扑不灭的真理,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但遗憾的是,在中国社会经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巨大变迁之际,在所有百姓最为渴求“有良心”的专家之际,我们的许多专家却偏偏把良心当商品一样地出卖了,从沽名钓誉的“专家教授”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砖家叫兽”。
最近,人们又一次见证了一个这方面的鲜活案例。一位曾经靠贩卖“良心”博取过无数百姓信赖的女性“砖家”堕落了。
这位砖家最近语出惊人,区区三天之内,针对中国经济以及正处在调控关键期的楼市发表了两次“高见”。
这位砖家认为“中国的实体经济频临崩溃,必须重启房地产消费”,此言一出,舆论哗然,质疑之声不断。没成想她丝毫不以为意,区区几天之后,又一次大放厥词,居然公开叫嚣“中国的房价收入比不真实”的歪论,令人大跌眼镜。
但遗憾的是,毕竟人家是砖家,有着极高的专业水准,普通百姓尽管感情上难以接受,但碍着双方在知识量方面存在的巨大不对称性,没有办法进行系统的,有说服力的反驳,所以,本人不才,愿在这里凭一己之力,戳穿这位砖家的骗局,为天下百姓讨一个公道。
日期:2012-04-16 21:39:34
先来说说这第一个谬论。
“中国的实体经济频临崩溃,必须重启房地产消费。”首先,对于中国的实体经济是否“频临崩溃”这事儿我们先不予置评,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儿,国际国内各种议论都有,有悲观派,也有乐观派,还有“乐观悲观兼而有之”派,总之,这原本是很难得出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的问题,因此至少在这篇小文里,就不对这个问题做过多的剖析了。但是,退一万步讲,即便我们认可这个肆无忌惮“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是正确的,对于这句话引出的结论,即“必须重启房地产消费”这个观点,也绝对不能苟同。
道理很简单,因为“实体经济即将崩溃”和“必须重新房地产消费”这两个事儿之间,本来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套用这位砖家女士自己的话说,实体经济之所以“频临崩溃”,就是因为上至大型国企,下至中小企业,制造业的日子“很不好过”,而制造业的“奄奄一息”迟早也会把现如今赚得盆满钵满的银行也拖下水,让银行告别“高利润”时代。因此,只有“重启房地产消费”才是挽救中国实体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种观点乍一看去仿佛十分正确,让人挑不出什么毛病,颇能忽悠人。但好歹往深里想想,就会觉得漏洞百出。
没错,中国的制造业现在确实举步维艰。大型制造业,如钢铁,机械重工等行业举步维艰,害得武钢被迫实行多角化经营,把手都伸到了养猪行业。但现在的问题是,只要重启房地产消费,就真能救这些大型国企的命吗?
答案是否定的。稍有点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中国的大型国企陷入的是一个叫“生产能力过剩”的怪圈,这毛病不是这二年才得上的,而是一个长期的结构性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毛病了。也就是说,现在的许多国企就像一个营养过剩的大胖子,对于他们而言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减肥”,而不是别的事儿。所以,适当严酷的外部环境,其实是有利于促进这个“结构调整”的进程的,尽管会有些痛,但长痛不如短痛,归根结底最终还是利大于弊。这个时候,光顾着心疼他们“减肥”的痛苦,在万分不忍之下偷偷地塞给他们一些零食吃,其实不但帮不了他们,还会害了他们,把他们彻底惯坏。最后不但肥没减成,还养成了一个偷嘴的毛病 --- 从此遇事儿再也不愿从自身找原因,想尽办法彻底治本,而是天天做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总惦记着天上能掉馅饼,或者是神兵天将能突然从天而降来拯救自己 --- 这个坏毛病的养成,无异于慢性自杀。
不仅如此,房地产泡沫已经是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连这位砖家女士自己都承认这个事实),在这种情况下,不但不去帮着挤泡沫,相反还上赶着怂恿人们去继续吹大这个泡沫,这就是助纣为虐,其实到最后反而会活活害了房地产业,让房地产业死得更快,更彻底,而房地产业彻底死掉对大型国企,乃至中国整体制造业带来的伤害,将更为致命,其后遗症的恶劣影响也更为长久。
再来说说银行。现如今地球人都知道银行是个垄断、暴利的行业,而且这种现象哪怕是一个经济学的纯外行都会本能地认为“极不正常”。那么,我们的银行业现在为什么如此不正常呢?别的不说,起码有一点大家都不会否认,那就是我们的银行过于依赖向大型国企借贷赢利,而对于风险更大,盈利前景更不确定的中小企业则过于吝啬了。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害了大型国企 --- 钱来得太容易,所以就愈发不懂得珍惜(不夸张地说,现如今的大型国企就算向银行借钱去炒股、炒楼、养鸡、养猪、开饭店、鼓捣煎饼果子托拉斯都几乎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儿);另一方面则苦了中小企 --- 一万年都得忍受“后娘生的”待遇,即便对国计民生贡献再大,也没人待见你。
所以,这位砖家女士所谓的“大型国企奄奄一息会拖累银行业,让银行告别高利润时代”这种前景其实对中国经济来讲,不但不是噩耗,相反实在是一个福音。这种局面的形成,将有利于倒逼银行业尽早摆脱掉坑爹的“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懒惰心理,扎扎实实地找回自己的本分,跟外国同行一样,让自己彻底回到一个正常的,符合市场机制基本原理的经营状态。同时,银行老主顾的萎靡不振,对中小企也是大有裨益的,这有利于广大中小企,尤其是小微企业彻底摆脱“后娘生的”的尴尬局面,生平第一次有机会相对公平地从吝啬的银行兜里掏出银子来,结结实实地增加自己的造血能力,这一点,对中国经济的命脉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实在是太重要了,堪称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最后,再来说说中小企和小微企的事儿。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便现如今大型国企的日子不好过,可和广大中小企乃至于小微企比较起来,小日子还是舒服得多。
日期:2012-04-16 21:39:54
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现如今中国的中小企、小微企日子如此艰难呢?按照这位砖家女士的说法,这玩意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买房子的人太少”造成的。诚然此言。“房地产业是‘波及效应’最广的战略性产业之一”这个观点确实是个常识,没有人否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重启房地产消费”才能拯救广大中小、小微企业。即便没有经济学基础的外行,也可以用简单的想象弄明白这个道理,那就是经济的门类包罗万象,彼此之间的影响力也是错综复杂、千差万别。俗话说“东边不亮西边亮”,你很难说一个产业的起伏波动,就“必然”会决定其他行业的生死。将这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绝对化,本身就有着极强的误导嫌疑。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