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回归》
第33节

作者: 雲途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1-07 10:33:00
  **六气**
  天位刚健不息,周流不止,地位随顺天位,承载万物,万物生于天地间的人位,而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是至极而反,所以就出现了两个极点,而我们又知道人位的阴阳就是水火,所以这两个极点就是寒之极和热之极,这两个极点分别有个名字,寒之极被称为厥阴,热之极被称为阳明。这样阴阳就各被分成了三份,也就是三分阴阳。阳一分为三,太阳、少阳、阳明。阴一分为三,太阴、少阴、厥阴,这就是六气。六气流行于人位,因地而生,地分十二支,我们来看一下下面两张图。

  左边是地支的分布图,右边是后天八卦图。我们曾经讨论过地支是如何产生的,也就是因时间和空间而生。地有形所以可分东西南北,也就是空间,而空间的转换和变迁产生了过去现在未来,也就是时间,所以时间和空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时间就无所谓空间,同样没有空间也就无所谓时间,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钟表,通过指针在空间上的位移来指示时间。时间为三,空间为四,相互叠加而成十二支。

  地是有形的,稳定的,所以十二地支的位置也是固定的,但他们一样遵守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规律,只是表现方式比较特别,是通过对冲位置来平衡制约。
  我们先来看看乾位,这里有两个地支戌和亥,对冲位置是巽位,也有两个地支辰和巳。辰戌是对冲关系,巳亥是对冲关系。这种对峙会影响到气的流行,从而产生相应的景象,而我们知道象就是卦,那么辰戌的对峙是什么卦象呢?辰戌为阳支,所以是阳卦之象,为乾,而巳亥是阴支,所以是阴卦之象,为巽。注意到特点了吗?是的,象是相对的,在辰戌位时是乾象,而到了巳亥位就是相对的巽象。所以地支也在两极之间往返,只是往返的不再是地支本身,而是气象。乾是太阳,是寒冷之象,而巽是厥阴,是寒极之象。为什么呢?辰戌本气都是戊土,辰中癸水克制戌中丁火,戌中辛金伐掉辰中乙木,寒冷之象,所以为太阳。亥中本气壬水克制巳中本气丙火,热为之绝,所以为厥阴。

  接下来是坎位,对冲位置是离位,子水冲午火,同样是火不胜水,但午是火土同旺之地,午中己土能止子中癸水,所以虽初时寒凉,但会逐渐变热,少阴之象。
  接下来是艮位,这里有两个地支丑和寅,对冲位置是坤位,也有两个地支未和申。丑未是对冲关系,寅申是对冲关系,丑未是阴支,所以是阴卦之象,为坤,寅申是阳支,所以是阳卦之象,为艮。丑未本气为己土,丑中癸水不能克未中丁火,所以成湿热之气,为太阴。寅中丙火得甲木之生,又有申中庚金劈木引火,热为之壮,而壮必将转衰,所以为少阳之象。
  最后是震位,对冲位置是兑位,酉中辛金伐掉卯中乙木,而卦象上看,震为向上,兑是震的目标,志同道合,兑为太阳之阴,所以为热极反寒,阳明之象。
  我们把六气排布到九宫中,如下图。
  这里有个问题,为什么厥阴排在亥位而不是巳位,图中左为阳为热,右为阴为寒,因为厥阴虽属巽卦,但为寒冷之气,所以排在亥位。
  我们看看这张图,会发现什么呢?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六气的排布是不平衡的,一边倒的集中在西北方向,并且都是阴寒之气,而东南方一片空白。地支的这种不平衡直接影响到世间万物,举个宏观的例子,如果我们把中国作为中心,从西北到东南去看世界地图恰恰是西北高山林立而东南一片汪洋,由此可见我们这片土地被冠以中国之名,确实是实至名归。再看个微观的例子,内经中说:“天不足西北,故西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地不满东南,故东方阳也,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阴寒之气集中在西北,西边的阳气不足,所以人的耳目右边的不如左边的聪明,因为左为东为阳,耳目在上为阳,所以左比右聪明。而手足在下为阴,东南地陷,阴不足,所以手足右边比左边灵便。

  六气因火不胜水而成偏颇之气,并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厥阴为风,少阴为热,少阳为暑,太阴为湿,阳明为燥,太阳为寒。六气的流行按图中所示顺序右旋,由寒至暖,再由暖转寒,周流不止,初气厥阴,二气少阴,三气少阳,四气太阴,五气阳明,六气太阳。六气行于世间,成节气之别,初气是厥阴风木,寒动而成风,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属初气。二气是少阴君火,热气渐增,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属二气。三气是少阳相火,热气壮盛,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属三气。四气是太阴湿土,湿热之气,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属四气。五气是阳明燥金,干燥之气,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属五气。六气是太阳寒水,寒冷之气,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属六气。

  日期:2014-01-07 11:17:00
  勘误:2526楼
  时间为三,空间为四,相互叠加而成十二支。
  应为:
  时间为三,空间为四,相互交错而成十二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