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皇帝真有病——朱元璋的正面与侧面》
第34节

作者: 宗承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12-16 22:43:36
  元至正四年(1344),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彻底摧毁了我们朱家相对宁静的贫寒岁月,也完全改变了我的人生境遇。在那一年的春季,数月无雨,江淮大地旱情严重;铺天盖地的蝗虫把残存的青苗吞噬得干干净净;接着,一场席卷而来的大瘟疫在蝗、旱灾害的双轮驱动之下,更是威力空前,使我们全家顷刻之间陷入灭顶之灾。
  我的父母和长兄都死在了这场天灾人祸中,我在《御制皇陵碑》中,痛苦地回忆了这段人生经历:俄而天灾流行,眷属罹殃。皇考终于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孟兄先死,合家守丧。从四月初六到四月二十二,短短的十几天内,父母、长兄相继死亡,对风雨飘摇的家族来说,无疑是天塌地陷。按道理说,我的几个哥嫂、姐姐等亲人,必须返家送葬。可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只有我和哥哥重六还活在这个世界面对家庭的变故。

  中国人讲究的是入土为安,在一番痛彻心扉的悲痛过后,我和哥哥重六经过一番合计,前去哀求田主刘德,看在数年主客一场的份上,能否施舍一块坟地。十六岁的我迎来了人生最为黑暗的一个阶段,连亲人病逝都无钱用来埋葬,可以说连最起码的生存条件都丧失殆尽。由于我们朱家是生活在自己的宗族之外,而中国的传统社会最讲究的是宗族观念,乡村社会基本上是依靠宗族力量在维系繁衍。

  对于像我们这样从父辈就迁徙过来的外乡人来说,根本享受不到来自宗族力量的庇护。当生活陷入绝境之时,也很少会有人愿意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这种完全依靠个人力量在世间求生存、求发展的现实,也让我的性格深处有了更多坚硬的成分。
  如果这个世界是一个有生命的蛋,那么我就要将自己打磨成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然后去碰碎这个世界,换来自己的重生。
  在土地上辛苦劳作了一辈子的农民,死了却没有一寸埋骨的土地。我和哥哥本来希望刘德能有一颗怜悯之心,给他们一块埋葬父母的方寸之地。可结果还是让我们失望了,刘德不但没有给我们地,而且还把我们羞辱斥骂了一通。
  日期:2013-12-16 22:44:08

  现实难免让人绝望,你永远不要指望别人来体验你的苦难,然后与你分担痛苦。可是现实有时候也不是一点活路不给我们这种人,父母生前的良善还是为他们死后积攒了福祉。同村人刘继祖得知情况后,很是同情我们家的遭遇,就给了一块田地,作为父母的葬身之处。
  刘继祖怎么也不会料到,自己出于好心赠给我们朱家的这块地,会成为日后的“龙脉”之地,会成就一个王朝的万世根本。我和哥哥千恩万谢,感激不尽。但是死者衣衾棺木还是没有着落,只好包裹了几件破烂衣服,抬到坟地草草埋葬,以安顿亲人的亡灵。
  那一天,我永世不会忘记;那一幕,成为折磨我一生的黑色魔咒。我和哥哥来到坟地,正要准备动手挖坑,天空突然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等到云散雾开,我们再到坟地去看,父母的尸首不见了。刚才的暴雨将山坡上松软的泥土冲塌,恰好埋住了棺椁。三十五年后,我在写皇陵碑时,回忆起这段往事,依然能够体会到当时的心如刀割 :“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浆!”如此巨大的打击在我年少的心头投下了浓重的阴影,每念及此,肝肠寸断。

  穷人在那样一个艰难的世道里,好像生来就是为了尝尽各种生活苦楚的。于我而言,苦难并没有因为一个人的不堪忍受,就会自动退去或者消解。就在父母过世没几天,大哥朱重四也离开了这个世界。十六岁的我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人在消失在自己面前,却毫无办法。只有短短的十三天,死神就先后夺走了我的四位亲人。
  日期:2013-12-18 20:30:24
  对于一个半大孩子,这种打击到了让人难以承受的边界。而在此次灾荒之前,二嫂、三嫂都已经先后病故,二哥的独生子也夭折了。现在,朱家只剩下我和二哥重六,以及大嫂王氏和她的一双小儿女。大嫂王氏因公婆、丈夫均已过世,她也不愿意留在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便带着子女回娘家度日。接着,二哥重六也返回入赘的岳父家中。让我没有料到的是,我与二哥重六从此再也没有见过面。

  暮年的我在书写《皇陵碑》时,颤抖的双手握不住一支笔,内心的痛楚是常人难以体会的。家破人亡,亲人离散,兄弟也要分头逃难。这一分手,就有可能会消散于茫茫人海,或许再也不会有见面的机会。想到这里,兄弟二人抱头痛哭。
  朱家只剩下我和小哥哥相依为命,我们约定各自去寻找生存的路,在艰难的世道里,两个人不能抱在一起饿死。哥哥说,为了活下去,咱们兄弟要各奔东西谋生存,唯有如此,方能度过灾荒。两个悲惨无依的孩子就这样各奔东西,挥泪而别。
  命运在堵上一扇门的时候,也同样会打开另一扇窗。或许是命不该绝,让我遇到了汪氏老母,她为了指引了一条活路。汪氏老母是我们家的邻居,丈夫早逝,带着三个儿子艰难度日。当她看到已经沦为孤儿的我,便经常接济一碗粗茶淡饭。
  在汪氏老母的筹量下,无路可走的我入寺当一个游方和尚。不为晨钟暮鼓修来世,只求一顿饱饭度今生。
  2、失去身份符号的江湖游民
  等到洪水慢慢退去,淮河两岸瘟疫又起。上天似乎要将他的人间子民逼至绝境,连续四十天的干旱无雨,赤地千里。大水退后种下去的庄稼干枯了,划根火柴就能点着整个大地。人们心头仅存的星星点点的希望火焰逐渐熄灭,如果天要绝人,人能奈何?
  对于淮河流域生活的人们而言,逃荒应该是他们最不陌生的一项关于生存的必考科目。
  沿着钟离村尘土飞扬的乡间土道,一群群扶老携幼的难民艰难地向前移动着。大旱之后,又遇蝗灾。寥寥中原,千里赤地,饿殍遍野,哀鸿遍野。
  日期:2013-12-18 20:34:10
  世界上大多数人的命运,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对于他们来说,三个也好,三百万也好,仅仅是数字的变化。千千万万挣扎于底层的农民,是最终的灾难和成功的承受者和付出者。历史看似与他们无缘,历史好像只漫步于高墙森严的官邸府院,可是谁也不能否认,他们却有改写历史的可能。
  孤庄村外是个怎样的世界,我一无所知。我没有出过一次远门,也不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去,只要听说哪个地方年成好,能够有口饭吃,自己就奔那个方向去。此刻的人生对我来说,只意味着这一顿饱饭和下一顿饱饭,除此无他。
  为了能够混口饭吃,我被迫遁入空门,在皇觉寺当了一名和尚。当生活将一个人逼向绝境的时候,少年情怀感受更多的只是世态的炎凉和人性的善恶。虽然经历了世间最深切的苦楚,所幸的是自己并没有被生活的苦海恶浪生生吞没,浮浮沉沉,苟且乱世。
  至正四年(1344)九月十九日,这一天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的涅槃日。而前一天是我的十七岁生日,生日对于如同孤儿的我来说,能够想到的,无非是父母苦难的一生。在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好选择进入皇觉寺当了一名游方和尚。
  皇陵碑里有这样几句话:“兄弟异路,哀动遥苍。汪氏老母,为我筹量,遣子相送,备礼馨香,空门礼佛,出入僧房。”也就是说,我们兄弟分手,心中的悲痛感动上苍,也同时感动了邻居汪氏老母。这个善良的农村妇女备了一份礼物让自己的孩子到寺庙中送礼,恳请寺庙的主人能够收留我。在她的帮助下,我得以进入皇觉寺,拜高彬为师,人世间由此少了一个无依无靠的游民,皇觉寺里由此多了一名混饭吃的小行童。

  所谓行童,也就是供寺院役使的小和尚。每天必做的功课就是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煮饭、洗衣等杂活。在刚刚进入皇觉寺的时候,我还不具备佛门弟子的资格,只能算是一名供寺院役使的小行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