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冕之皇——多尔衮》
第35节

作者: 皇甫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努尔哈赤时代,两国的关系非常紧张,努尔哈赤应该是闹不清状况,以为凭借武力就可以击败明朝,所以并没有解决朝鲜问题。而皇太极知道,如果要伐明,则必须要消除后方的隐患,朝鲜和毛文龙勾结在一起,是一股相当棘手的力量,毛文龙暂时动不了,那就先解决朝鲜问题。
  天聪元年(天启七年,1627年)正月初八,继位仅几个月的皇太极派阿敏统军三万征伐朝鲜。这场战争并没有什么可多说的,八旗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朝鲜王出逃,明朝自顾不暇,当然不会再有什么援助。双方签订城下之盟,约为“兄弟之国”,后金为兄,朝鲜为弟,并在名义上断绝跟明朝的关系。三月,大军返回沈阳,后金暂时解决了朝鲜问题,不至于让自己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

  日期:2012-10-05 20:07:50
  第二节宁锦大战
  自宁远大战以后,明军全力抢修锦州等城,恢复关宁锦防线。在解决朝鲜问题以后,皇太极想再次尝试攻取此防线、踏足辽西。当年五月六日,皇太极亲统大军西征,此次出征的兵力应该跟努尔哈赤打宁远时相差不会太大。十一日,大军兵临锦州城下。
  当时,锦州周边的一些小城堡还没有修筑完毕,根本无法阻挡八旗大军,于是全部撤入锦州城内,合计兵力约三万人。坐镇锦州的是赵率教,赵率教比较倒霉,朝廷任命的总兵是尤世禄,只是还没有到任,后金军就来了。跟宁远大战时不同,宁远大战前,明军从来没有取得过对后金军的胜利,人心不固,只有坚守的信念,没有必胜的把握。而此时不同往日,锦州城内的左辅、朱梅等都亲身经历了宁远大战,城中之人都抱有必胜的信念,守城的经验也更为丰富。

  为了争取时间做好战斗准备,赵率教派使者前往后金军大营,假意谈判,皇太极当然是希望锦州不战而降,所以趁机招降,但迟迟不见回复,到第二天决定攻城。
  五月十二日,皇太极下令攻城,后金兵携带攻城器械,兵分两路,攻打城西和城北。锦州的主要将领全部登城抵抗,发射火炮,顿时箭如雨下,后金兵死伤甚重。眼看城西快要被打开缺口,赵率教急令三处军队合守城西,终于打退了后金军队。战斗从早至晚,持续到深夜,锦州城固若金汤,八旗军抢回尸体,当场火化。当夜,后金军退兵五里,安营扎寨,皇太极派人前往沈阳调取援军。

  十三日凌晨,八旗兵环城而行,但不敢再靠近城墙,不断派人招降,赵率教断然拒绝,对后金使者说:“你们可以攻城了,用不着再游说了。”
  一连几日,皇太极一边派军攻城,一边派人招降,后金的伤亡士兵越来越多,赵率教死活不降,锦州城无法撼动,后金徒劳无功。
  十六日,明朝从宁远派出来的援军疾驰锦州,由满桂、尤世禄、祖大寿等人统领。跟莽古尔泰所统偏师的前哨部队打了一场遭遇战,双方伤亡大体相当,规模也不大,双方都不想恋战,各自回营,明朝援军退入宁远。后金军围城打援的计划又落空了。
  又一连几日,后金兵边围攻边招降,前后总共攻了十几天的城,战事却毫无进展,只是徒增军队伤亡。
  二十五日,从沈阳赶来的后金援军到达锦州前线。又休整一日。

  二十七日,皇太极留下少数军队,对锦州围而不攻,自己则亲统大军,直扑宁远。经过一昼夜的急行,二十八日,八旗大军出现在了宁远城下。
  坐镇宁远的是袁崇焕,这位守宁远已经是“熟练工”了,祖大寿、满桂等均经历过宁远大战。宁远的城池也比锦州坚固,守城兵士更多,军械也更充沛。皇太极的如意算盘恐怕是要落空了。
  袁崇焕命满桂、祖大寿等出城二里布阵驻扎,列车营、挖深壕。皇太极到底是战场老手,一看这种情况就认定明军大营靠近城墙,很难尽力攻击,可将军队稍稍后退,以待时机,实际上就是想把明军引出来,然后在旷野之上通过运动战消灭。明军不上当,就贴在城墙边上。皇太极无奈,只能强攻。历经几次大战,后金官兵对攻城已经感到恐惧,三大贝勒都不同意进攻,皇太极大怒:“之前父亲攻打宁远,没有拿下,之前我攻打锦州,又没有拿下。现在明军已经出城,若是还不能打胜,如何张扬国威。”三大贝勒听了觉得也有道理,于是,全军进攻明军大营。

  城下明军列战车以拒后金兵,城上明军施放威力强大的红衣大炮等火器,后金士兵一批批倒下,伤亡十分惨重。战斗从早上一直持续到中午,明军死战不退,满桂等将领身负重伤仍奋战不止。济尔哈朗和代善的两个儿子萨哈廉、瓦克达都受了重伤,另有一些中级军官战死。皇太极已经知道无法攻取宁远,实际上,他甚至都没有攻到城下,都还没有开始真正攻城。

  后金军仅在宁远城下待了一天,二十九日,皇太极班师回锦州。就在皇太极攻打宁远的时候,锦州城内的明军见城外清军势单力孤,突然杀出,后金军被杀了一个措手不及,正要组织反扑的时候,明军又撤回城内。败报送到皇太极的手中,他意识到,后金军队正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
  三十日,皇太极回到锦州,迅速缩小了包围圈,再度围困锦州。仗打到这份上,胜负其实已经非常明朗了,皇太极可以说已经乱了方寸,岂有先围锦州,再打宁远,在两战皆败的情况下,还要再攻锦州的道理。皇太极未必不知道个中缘由,只是后金军队一败再败,这于军心不利,他面子上也挂不住,宁远大战的时候他的父亲至少还攻取了觉华岛,这次却一点收获都没有,此时又是夏天,海面也不会结冰。皇太极又初登大位,若伐明的首战就输了,这对他的统治也十分不利。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他决定再次尝试攻打锦州。

  经过几天的休整,八旗兵稍稍恢复了连日来长途奔波的劳累,趁着这几天,皇太极还是想招降赵率教,得到的回答仍然是拒绝他。
  六月初四凌晨,皇太极再次下令强攻锦州。迎接八旗兵勇的仍然是坚固的城墙和隆隆的炮声,后金士兵纷纷倒下,城下的尸体堆积如山,加之天气炎热,部队减员众多,士气不振,军心不定,严重影响了战斗力。傍晚,皇太极下令停止攻城,焚化士兵的尸体。这回皇太极彻底打消了攻取锦州的念头。
  初五,后金军班师回沈阳,捣毁锦州周边城堡的防御工事。十二日,军队返抵沈阳。
  此战以明军的全胜而告终,消息传回北京,举朝欢腾,天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称赞 “一月三捷”,“诚立千年未有之功”,“十年积弱,今日一旦挫其狂锋”,称此战为宁锦大捷。功劳最大的自然还是“调度有法”的魏忠贤及其党羽,袁崇焕升一级,赏银三十两,又被魏忠贤排挤,不久上表请辞,在魏忠贤的怂恿下,天启批准了袁崇焕的请辞。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