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冕之皇——多尔衮》
第27节

作者: 皇甫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而三大贝勒和五大臣明白,要对付代善是不好直接出面的,因为代善跟褚英不同。褚英做事情总是急吼吼的,刚当了太子就要卸了他们的权力,那简单,大家比人数就行了,撕破脸皮拉倒,每个人都写了文书上告,看老头子舍得你一个人,还是舍得这一大帮子人;代善却大不相同,他为人比较谦和,做事情也不急躁,都经过深思熟虑。两个人打仗也是,褚英打的多为硬仗,主要靠拼杀,代善不光能拼杀,还注重战略和战术,努尔哈赤打仗时,有时候会有疏忽,多是代善帮忙补上的。代善当上太子以后对三大贝勒和五大臣也算不错,所以他们也不好意思跟代善翻脸,就算好意思翻脸也要有借口吧?他们连借口都很难找到,说明正面进攻不行,那就迂回进攻。

  德因泽的地位低下,而且没有子嗣,作为跟大汗睡觉的女人,能够最快翻身的办法就是为大汗生下个能干的儿子,最优方案是生一打。估计德因泽不怎么受宠,努尔哈赤也不太愿意去找她睡觉,加上努尔哈赤年事已高,精力有所不济,所以她估计自己也没有机会再生下个皇子了。那总要找一个靠山吧,正好这个时候三大贝勒和五大臣正需要她这么个人来向努尔哈赤“密报”些事情,如此大的靠山岂能放过,双方一拍即合。

  令贝勒们和大臣们头疼的问题是代善做事情比较谨慎,抓不到什么比较大、证据确凿的把柄,所以也就只能捕风捉影、牵强附会、添油加醋加上无中生有,硬鼓捣出一套说辞。因而德因泽密报出来的东西明显是把毫不相干的几件事情东拼西凑硬搞到了一起,逻辑简直一塌糊涂。
  努尔哈赤征战一生、阅人无数,对这种伎俩即使一时察觉不到,也会很快反应过来。他知道,这又是贝勒们和大臣们在耍花招,所以他仅仅是撤销了代善的太子之位,并没有杀死他,更没有剥夺他的旗主之位,对阿巴亥也没怎么惩处,仍然让她当大福晋,对她的三个儿子也仍然宠爱有加。整件事情所造成的结果除了代善的太子之位被废以外,其他的什么都没有改变,所以阿巴亥和代善在被询问的时候也供认不讳,因为他们两个人也知道实际上是没什么事情的。否则以努尔哈赤的脾气,被戴上了绿帽子,能这么风平浪静吗?他又不是没干过杀老婆和儿子的勾当。

  我再补充一点,有不少学者认为,此事的幕后黑手只有皇太极一人,这个应该不大可能。因为如果此事是一人策划的话,既不能计划周全,又没有这么大的势力能够罩住这么多人,这就很难做到一击即中了。总之是人多好办事,成功的概率高,即使失败的话,努尔哈赤也不会动他们这么多人的。但是,如果是一个人做的话,成功了,代善太子之位被废,其他的贝勒和大臣们都分得了好处,自己所得的好处也没有比别人多,而一旦失败的话,自己便会当即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说不定其他的贝勒和大臣们还会落井下石,这种蠢事,精明能干的皇太极才不会做呢!

  所以,此事完全是三大贝勒和五大臣一手导演的,目的就是为了搞臭代善,迫使努尔哈赤废除太子。即使拿不出什么有力的证据,即使说辞相当蹩脚,即使努尔哈赤不相信,这都不要紧,只要让他知道他们的态度,感受到立太子所面临的巨大阻力就行了。总之,就是透露着一个意思:您老人家活着的时候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过我们可不服您所指定的接班人。

  日期:2012-09-29 20:15:55
  第三节八和硕贝勒
  现在努尔哈赤知道了,问题并不是出在太子的人选,而是出在立太子的这套办法根本就行不通。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和试验,努尔哈赤终于想了另外一套办法——八和硕贝勒共治国制度。
  最能说明这套制度的是天命七年(1622年)三月初三,努尔哈赤所说的话,从这段话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八和硕贝勒的权力究竟有多大,也可以对八和硕贝勒共治国制度(也称八王共治制度)一窥全貌了:
  第一,新任的大汗由八和硕贝勒会议推选,但是新汗不可以独断专行,要听从八和硕贝勒会议的决定,如果大汗硬要自行其事,那么会议有权罢免大汗,重新选举。——确立了会议有罢免、更换大汗的权力。
  第二,八和硕贝勒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应该尽心竭力。如果其中有一个人不称职的话,那么其他七家可以联合起来共同申讨,废除他的地位,让他的子弟接替。——确立了在会议内部,如果多数人赞同,可以罢黜、重选少数和硕贝勒的权力。
  第三,如果只有少数和硕贝勒议政,那么所议的结果不作数,必须齐集八人以后,才可以开始合议国事。——确立了贝勒们共同治国的原则。
  第四,会议可以裁决国内大小事务,更换官员,重新更定官制,权力大小按照和硕贝勒—大臣—普通官员三个大等级分配。旗与旗之间如果发生了争执,且无法解决,需要由会议裁决。——确立了会议拥有国家最高行政权和军事权。
  第五,新汗在上朝的时候跟和硕贝勒共坐一处,不分高低,共同接受八旗官兵的朝拜。——确立了会议至高无上的地位。

  第六,掠夺所得的财物,由八和硕贝勒共分,任何人不得私自藏匿,如果违反,反而要罚没他本来应得的财物,如果发现三次,那么就永远剥夺他获得财富的权力。——确立了经济上八家共分的原则。
  以上就是八和硕贝勒共治国制度的基本内容。可以看出,八王会议拥有跟努尔哈赤一样大的权力,可以决定国家的一切大事。换而言之,在努尔哈赤活着的时候,大小事务,全部由他裁决,完全独断专行,他明白这么做的好处,可以集中后金国的全部力量来打击敌人。但是,在进行过两次尝试以后他明白了,他并不能够保证新汗也能在短时间内拥有跟他一样大的权力,所以他采取了这种会议式的制度,只有让八和硕贝勒合在一起,才能拥有跟他差不多的权势,以此保证后金的国家机器能够正常运转。因而这并非是一些人提出的所谓民主会议的尝试,只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也就是说,努尔哈赤所指定的接班人并非是某一个贝勒,而是一个会议,是八个人,这八个人所组成的八王会议加在一起才是真正的“大汗”。此文书下达以后,努尔哈赤逐步扩大各旗旗主的权力,权力开始向八王转移,为他死后八王会议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铺平道路。

  当然,这种会议式的治国方式也并非努尔哈赤首创,同样是北方草原民族所通用的方法。早在匈奴时代,就有“会”的形式,“会诸部,议国事”(《后汉书?南匈奴列传》)。拓跋鲜卑经过六世的努力,也“七分国人,使诸兄弟各摄领之,乃分其氏”。金朝女真人则采用勃极烈制度,由皇族担任诸勃极烈,共同决策国家军政。蒙古有忽里台会议,“忽里台”在蒙文中本身就有聚会的意思,蒙古建国以前,在部落或部落联盟中参与军政,也有推选酋长的职能。蒙古建国以后,大汗的继任要经过忽里台会议的推选,但是推选的人员必须是成吉思汗家族的,也就是所谓的黄金家族的成员。这是因为北方游牧没有全盘接受儒家文化,使得他们在皇权交替,甚至频繁更替的过程中无法保持皇权本身的稳定,所以只能够建立这种会议,让有实力的贵族参加,以此来保证国家政权的稳定。

  这就非常有力地驳斥了努尔哈赤指定某一个人作为接班人的说法,比如朝鲜人李肯翊写的《燃藜室记述》,转引《春波堂日月录》的记载说努尔哈赤临死前指定多尔衮为接班人,代善暂时摄政。现在好像不少人都认可这种说法,其实这种看法只不过是因为不了解后金的政局所造成的误解罢了。
  关于这项制度,还有一些问题没有搞清楚。比如,这八和硕贝勒究竟是何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