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宫闹鬼——揭秘明代宫廷秘史》
第41节

作者: 皇帝不称朕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朱标在巡视陕西时得病,回京后的第二年,即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就病故了,终年39岁。朱元璋将爱子葬在孝陵之侧,给他的谥号是懿文皇太子。
  日期:2013-08-03 10:21:35
  第二章 骨肉之变
  一 朱元璋训子

  34
  懿文太子朱标,出生于他父亲率部渡江,建国大业发生重要转折的那一年。这个孩子的降生,让事业处于上升期的朱元璋欢喜极了,命人在山上刻下几个大字:“到此山者不怕无嗣。”其欣悦之情尽布于此。
  这孩子恍如福星降世,自打他呱呱坠地,朱元璋打江山就各位顺风顺水,一路好风,直把他送上金銮殿。他老子愈发疼他、栽培他,在他6岁时,就让他从著名儒士宋濂学经。13岁,爸爸称了吴王,他被立为吴王世子;第二年,老子做了皇帝,他也随之升一阶,被册立为皇太子。这一年他才14岁。一直到洪武二十五年(1392)初夏病死,他始终是储君,是大明王朝的“国本”和法定继承人。
  须知,储君也是君,相当于期票,上面的巨额款项总是要兑现的,只不过要稍加时日。朱标作为皇太子,与诸王之间,不仅是兄弟关系,也是君臣关系。如前文所述,朱元璋经常在给儿子们的亲笔信件和敕谕中,强调他们大哥将来要做皇帝,将如何如何,这实际上是帮助朱标确立其权威的一种形式。

  然而,朱元璋怎么也没料到,他花了近30年的工夫培养的继承人,竟遽然薨逝,先他一步走了。洪武皇帝老年丧子,仿佛一切都作了空,痛心不已。
  朱标死后,他恸哭不已,亲自穿上白衣服,为儿子服丧,也不再上朝理事。等到丧期终了,礼部官员请他脱去丧服,换上龙袍理政,“释哀就吉“,他犹然不忍。八月,朱标被葬于孝陵东侧(称东陵),待他百年之后,父子犹可相伴于地下。朱标得到的谥,为“懿文”二字,这就是懿文太子名称的由来。
  在性格猜忌残暴的严父的阴影之下,懿文太子稳居储位二十六载,恩爱始终不替,地位稳如磐石。这在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前朝的许多太子,如汉武帝的戾太子,隋文帝的废太子杨勇,居储位都不短,然而最终父子决裂,太子身败名裂。太子们的道路本来是光明的,可许多人到后来都没了下梢,要么乖乖被废、被杀,要么起兵反抗,抢班夺权,好像太子们的性格,都不喜欢走“正路”,而喜欢走歪路、邪路似的。

  其实这并非太子们的主动选择,唐高祖的太子李建成,在玄武门挨的那一箭,是他自己选的吗?太子们的路,是被种种复杂的情势逼他走上去的,作为个体,他自己的选择余地其实很少。
  就说清朝的康熙皇帝吧,他的嫡长子胤礽刚满周岁就被立为太子,当年轻的玄烨把襁褓中的孩子抱在怀里,享受做爸爸的乐趣时,他想得到将来他会废掉这个胖乎乎可爱的孩子吗?不管胤礽怎么不争气,康熙不是素以“宽仁”著称吗?如何竟与太子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以至于两次废掉太子。有的皇帝发起狠来,简直不可想象,就是南北朝后赵的石虎吧,那是比朱元璋还残暴的一位主儿,他把自己的亲生崽太子石宣砍了头。毕竟是自己的孩子嘛,你就是处死他,起码也要给他一点尊严吧。石虎可不然,这位太子是被人用绳子穿透了脸颊,像牛一样拉着上断头台的!

  由此可见,皇帝与储君相处,甚为不易。朱标与其父和平相处那么多年,他有才干、有野心的弟弟一点也不比胤礽少,20多年间政治形势风云变幻,可他稳当当地坐在“副皇帝”的宝位上,任它风吹雨打,我自巍然不动,可见他在政治上有其特别悠长之处。
  日期:2013-08-03 10:24:04
  朱标一系后来失去皇位,于是在篡逆者所修的“正史”里,时不时透露一些信息,说朱元璋对太子并不满意。不满的缘由,主要是他“柔弱,牵制文义”,不称一代枭雄之意;又听说太子宫中多过失,愈生不快于心。
  其实,所谓“柔弱”,是朱棣为了显示自己“雄豪”的形象,特地糊的一顶帽子,强安在朱标头上。朱标死后,他的嫡子朱允炆被封为皇太孙,在官史的刻画里,也属柔弱一流。而许多学者不辨于此,便学了篡逆者的口吻,乌鸦学舌,呱呱地都道朱标父子“柔弱”。
  “牵制文义”,是说朱标拘泥迂阔,不识变通。
  至于说太子宫中多过失,无论正史野史,都看不到相关记载,难知其详。但既然以宫闱之事相讥,大概就是说朱标好色了,可能比好色还严重些,甚或有渔猎淫纵之举,或因沉溺于美色而废事,乃至戕伐了本根,命不久长。
  懿文太子只活了37岁,正当壮年鼎盛之时,突然就死了,使朱元璋数十年栽培之功,一旦尽废。除非他患有不治之症,要么就是内宫生活不太检点,以致生命根须浅薄,稍受些风寒,就受不了。好比明代的那位“大闻人”正德皇帝朱厚照,也是30出头,到南方巡游了一番,回来就死了,倒与懿文太子同例,朱标也是从陕西回来就病倒而终于不治的。且明代皇帝,多年年轻轻就登仙了,他们的后宫里肯定有什么厉害的“病毒”,这个我们放在后文再讨论。

  “正史”是朱标的坏弟弟朱棣和他的子孙们修的,自然不免损他几句;而众多的野史、别史和民间传说,却没有不说朱标好的。懿文太子的名声非常之好,基本上可以用成龙主演的一部电影来形容——“一个好人”;在洪武朝一片哀鸿的凄冷严酷的氛围下,太子朱标仁柔的性情、敢谏的勇气,尤其令人向慕。

  懿文太子总的性格,是一个“仁”字。
  日期:2013-08-04 02:04:51
  第二章 骨肉之变
  一 朱元璋训子

  35
  上文说到:懿文太子总的性格,是一个“仁”字。
  孔子在《论语》里,通篇讲“仁”,也讲仁的境界难以达到。偏偏懿文太子就做到了仁,为人公认为仁,就是一心巴结奉承他四弟(朱棣)的史官,也不敢多加他诬词,也承认他仁,这是不简单的。
  可惜懿文太子行仁,竟有意想不到的坏结果,就是他把这种性格遗传给了他的儿子建文帝,结果失了国,好不令人叹息。一般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并在惋惜之余,说他是“仁柔”,等于说仁稍微过了头,变成妇人之仁了。而篡逆者朱棣豢养的史官,则在他的“仁”后加一弱字,成为“仁弱”或“柔弱”,则说他父子一味讲仁,全然无用,以讥讽太子这一系的失败。

  实录中几乎没有懿文太子事迹的记载,也没有就其“柔弱,牵制文义”,并引起朱元璋的厌烦,提供具体的事例。懿文太子的故事很多,多见于稗官野史。
  这些故事,多数是讲他怀仁重义的。
  如他的师傅宋濂,已经70多岁了,因为孙子被卷入“胡党”(丞相胡惟庸党案),他也受到牵连。朱元璋不顾旧情,要杀老臣宋濂的头。懿文太子很伤心,跑到父亲面前,为师傅求情。可朱元璋异常决绝,一定要杀掉宋濂。太子见哭谏无效,转身就走。朱元璋惊问:“你干什么?”太子不答,一边跑一边擦眼泪,一副伤心欲绝的样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