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宫闹鬼——揭秘明代宫廷秘史》
第38节

作者: 皇帝不称朕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此祭文果然是古今独见的一篇奇文,一共28条,都在说二郎秦王的失德和荒恣。
  这位秦王行事的确是荒唐(据朱元璋说,许多恶行是秦王与邓妃二人一起做的),他在宫中闲来无事,将妇女厚粉涂面,胭脂画一血盆大口,口角直接耳垂,然后令她两手擎纸旗二面,在宫中飞舞奔走;又将宫人以墨涂面,用大紫茄子二枚,挂在耳朵上,令两人肩扛了,在殿庭间盘旋,以此取乐。
  这是“荒荡无礼”之事,还有残毒之事,秦王性情暴烈,经常对宫人施以非刑,有割去舌头的,有将身子绑缚了埋在深雪内冻死的,有绑在树上活活饿死的,有用火烧死的……让宫中老幼,无不胆战心惊,不知哪天就丢了性命。

  于是有老妇三人,暗地里在樱桃煎中下毒,结果威武的秦王,“不移刻而死”。
  秦王死于樱桃煎的事,应该是在审讯秦府宫人时供出来的。案件的审理情况不明,但可以想见,朱元璋为了替儿子报仇,将如何地施虐了。严刑之下,什么样的口供得不到?他说儿子死于下毒,那一定是死于下毒了,至于毒药下在樱桃煎里,还是葡萄干里,就随受刑者发疯时乱咬胡扯了。
  朱元璋替王氏打抱不平,并非真的怜惜这个女子,他不过是认为,由于秦王宫中无主,因而宫禁不严,群小放肆,而王的饮食起居,无人关防计较,才遭到被人谋害的恶果。虽然祭文说,将秦王以公爵之礼下葬,“俾尔受罪于冥冥,以泄神人之怒”,其实是自泄其怒。在28条“檄文”中,就有5条提到他“听信偏妃邓氏”或“听信偏妃邓氏拨置”。其中一条说,一次秦王与邓氏在花园台上同坐,令宫人卷衣至膝上,于礓礤(音姜擦,是以砖石露棱侧砌的斜坡道,斜面为锯齿形)上跪行,这多痛啊!行到一半时,宫人忍不住膝痛,跌倒滚下,逗得王爷与王妃哈哈大笑,连说打得好筋斗,以此为笑乐。

  其他许多都属于这类日常行事,皆为朱元璋所掌握,可见他在儿子身边安插了不少眼线,随时报告,他一笔一笔账都记着,死了也要一起算!
  日期:2013-08-01 09:23:00
  第二章 骨肉之变
  一 朱元璋训子
  32
  以上说的是秦王,《太祖皇帝钦录》里所记的,还有秦、周、齐、潭、鲁、靖江等王的败德之事;另外还有一部性质相同的《御制纪非录》(成书于洪武二十年),所记也都是诸王的不法非为之事,二书皆出自他们严苛的老父亲朱元璋之手。

  靖江王朱守谦是皇侄子朱文正的嫡子,也就是朱元璋的侄孙,这一系封在广西桂林,在诸王中族属最疏,本文略去不谈。
  在这两本原始史料里,我们最关心燕王朱棣的形象。可惜,无论是《钦录》,还是《纪非录》,均没有任何关于朱棣败德为非的记录。
  作为年长的皇子,朱棣在两本书中仅仅侧面出现过数次,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的事迹。这是因为朱棣行事谨严守正,尾巴滑不溜秋,父皇抓他不着?还是书中本来有一些关于他“作恶”的记载,当他即位后,这些“记事”全被档案的整理者删除了?对此不好随意做出判断,但从后文建文帝对燕王过恶的指责来看,朱棣与诸王一样,都有跋扈不守法的通病,他并非一朵出污泥而不染的白荷花。我倾向于认为,《钦录》与《纪非录》中原本沾在朱棣身上的泥巴,都被人为洗去了。

  这启发我们思考: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是其自然涓洁的本性,也有雨水冲刷之功;而吃五谷、放臭屁的人类,他们从污泥里挺拔而出,看起来那么白白净净,却很可能是御用文人替他们冲了一个热水澡,所以——香喷喷得很咧!

  替人洗澡,本是一件低贱的活计,历史学者本该在殿堂里修书,怎可跑到澡堂子里搞创作,低声下气地替权贵搓澡讨欢心呢?吾不为也,吾绝不为也!可能是我批判的眼睛瞪得太大,所以这本书里的人物,几乎是个个带病,简直是“洪洞县里无好人”了!
  且放下老四朱棣,先说第七子齐王朱榑。
  这位皇七子,在他父亲眼里,是一个典型的不才荒唐之人。洪武十一年,朱元璋命周、楚、齐三兄弟到凤阳老家下基层锻炼,一方面“阅兵练武”,熟习兵事,将来好替老父亲领兵打仗,保卫老朱家的红色江山(在明代时,已不大讲德运里,如果推论起来,明朝的德运属火,五行之中,火色为赤,故明朝尚赤色,而赤者,朱也,与本朝国姓相符);一方面“专读圣贤之书”,以培养年纪尚幼的“官二代”的德性。

  这或许是齐王第一次离开京城,没有了严父的震慑和约束,仿佛孙悟空除去了紧箍咒,立马“轻薄生焉,残酷萌焉”。

  齐王怪异残酷的行为,很快由朱元璋高效率的谍报队伍密电报告了主子,朱元璋读过译电,大为震怒,立刻下令,将齐王召回京,关了禁闭,大概将他废黜之势。
  齐王的妈妈达定妃忧子心切,昼夜惊惶不食,担心与她同榻的那只老虎一时发怒,要做出吞噬亲子的事情。她虽然害怕极了,仍鼓起母性的勇气,跑到朱元璋面前,为儿子讨饶。
  “幼儿无知,可善加责罚,徐以教之。”达定妃跪倒泣奏道。
  这是一般慈母的话语,可父亲听了,竟忿然道:“昔帝王之子不才,以辱父母,教而不驯,故弃慈而杀子者,出于无奈。”
  “弃慈而杀子”这5个字从朱元璋的龙嘴里吐出来,达定妃魂魄欲飞,道是万能的主立心要杀掉齐王了。她不信孩子能犯下什么大过,把亲爹逼到墙角,“出于无奈”,非杀他不可。
  “敢问轻薄其事何?残酷其事何?”达定妃战兢兢地问。

  各位,您不如暂且把眼睛从电脑屏幕上抬起来,想想您心目中的朱元璋形象,然后猜想,齐王犯了什么样的大罪,竟让朱元璋动念要杀死亲子?
  朱元璋道:“你听我说——”
  他便举出特工报告的齐王轻薄的例子:他见一只鹁鸽从东房飞到西房,咕噜叫了两声,便嗔怪鸽子口出非礼之言,怒喝一声:“你敢飞这里来!”抽出卫士的佩刀就追上去砍杀。
  朱元璋又比又画,讲得口水直喷,他又举齐王行事惨酷的例子:“他宅中房檐下有一窝雀雏,不知如何惹恼了他,竟叫人把它们拿去活活烧死,他是如此无仁心一个人!
  原来小小的齐王,是一个虐鸟狂。现在网络上有好多以虐待小动物得意的人,还拍下视频,仔细朱元璋来找你妹!
  明代时还不流行虐待狂,别说是虐人,即便是小鸟,你以不人性的方式对待它,也是丧心病狂的表现。达定妃听了,默然无语,孩子的行为令她羞愧。
  (借用一句电视台的话:请别走开,今日还有更新……)

  日期:2013-08-01 10:07:45
  (接32)齐王朱榑这一年15岁,按当时的标准,已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还如此行事,的确荒唐。这位七皇子胡闹的本性,从未改过,标准的“教而不驯”。不过朱元璋只是发怒时说几句狠话,他才舍不得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呢!教而不驯,那么就再教,直到驯服为止。如果始终不驯,老头子也就只好拱手道一声遗憾:“我也没有办法了,只好留给后人再教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