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宫闹鬼——揭秘明代宫廷秘史》
第25节

作者: 皇帝不称朕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二,如果周、燕二王同母,那么燕王也是很小就失去了生母,此小子亦必养于某宫,周王既养于“位众妃上”的孙贵妃,则年长些的燕王养于马皇后,应该也有可能。明末人张岱即认为燕王是庶妃之子,至于如何变成马后嫡子的,他断言道:
  “成祖(朱棣)生,孝慈皇后妊为己子,事甚秘。”(笔者注:凡有引文,下面都会用白话文作解释)
  “妊”指怀孕,意思是说朱家老四要生了,马皇后先装起大肚子,待孩子生下来,就当做自己身上滚下来的肉,仿佛是狸猫换太子故事的重演。但既然“事甚秘”,张先生如何得知?不过也是猜测之辞罢了。他大概意思是说,朱棣是一般宫人之子,被马后收养长大的。
  周王朱橚为庶母服丧这件事,在当时影响很大,还出了书,所以内外都知道周王是庶子。明末清初人李清说:“从太祖让周王给养母孙贵妃服斩衰三年之丧来看,周王应该就是孙妃所生。”他怀疑周王就是孙贵妃的亲生儿子。不管怎样,周王应该是庶出,这是没有问题的。
  然而《天潢玉牒》等书将“今上”与周王绑在一起,到底有何好处?假如朱棣是冒嫡,那么他与庶出的周王认亲兄弟,对他相当不利。如果说解缙是为了献谀,故意贬低懿文太子的身份(由嫡子贬为庶子),这好理解;但是何以连已经去世的二兄、三兄秦晋二王也一并贬斥,都说成是庶出?又为何独爱周王,一定要将他与“今上”一起抬举为嫡子?有学者解释说,燕、周同母,朱棣咬定自己是嫡出,只好强扯了周王,一道改换门庭,投到马皇后的膝下。吴晗先生《明成祖生母记疑》一文即持此说,但是他所举燕、周同母的证据存在硬伤,已为学者辨明,实为对史料的误读。

  这种怀疑貌似有理,其实经不起推敲:周王扮孝子的事,是写进了《孝慈录》、《太祖实录》的,不单掌管礼仪的官员,一般内外朝官都知道,不单朝官,宫廷内外谁人不晓?就是一班皇子,也都为周王的慈母服过一年丧,在丧礼期间,老五兄弟周王还是众王子的楷模,如依今日的情势,还要发动全国人民一起来向周王学习,或请周王上电视讲话呢。这么一位身世奇特的大名人,朱棣拉他一起来“升天”,突然摇身一变,孙贵妃的孝子变成为马皇后的嫡子,败露起来,岂不更快?此诚不可解也!

  傅斯年先生曾见一抄本,所记皆明代笔记,其中一条说其作者与周王府中人相熟,府中传说,成祖与周王同母,皆非马后所出。故建文帝削藩时,周王受责最重,而燕王自感不安者愈深。及燕王战胜入京,与周王相持痛哭。其后周王骄侈,终为保全,恩泽所及亦最重。如果傅先生所记无误,则在明代时,燕、周二王同母而皆非马皇后之子的说法已有较广的流传。从实录来看,燕王即位后,对周王独厚,是有目共睹的。但对周王好一点,并不一定能证明他们就是亲兄弟,这只是“合理”的推测,而非笃实的证据,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弄清楚。

  以上为诸王身世“异说”之一。

  日期:2013-07-18 11:17:24
  三 诸王身世之谜
  25
  第2异说,谓朱棣为达妃子。
  史家王世贞《二史考》引《革除遗事》说:“懿文、秦、晋、周王为高皇后生,而太宗(朱棣)为达妃子。”
  “达”,在明代主要指漠北蒙古人(分裂后为鞑靼、瓦剌与兀良哈三部),如达官、达虏等。朱元璋有一妃叫达定妃,该妃姓达,妃号为定,生第七子齐王与第八子潭王。《革除遗事》所说的达妃,显然不是达定妃,而是指一位鞑靼人妃子。
  此说与5子皆嫡的“正说”正好相反,唯将朱棣从5位嫡子中开除出去,还非常不客气地说他是“达妃子”,很有些“非我族类”之意。
  《革除遗事》记建文朝史事,其基调是同情建文君臣,故此说存在刻意贬低篡逆者的可能。但该书也不是无中生有,在明代中后期,关于成祖朱棣之母为达达人的传说,已经流布甚广(该书作者黄佐主要生活在嘉靖年间),甚至在蒙地都有流传(见下文),该说只是其中一个变种而已,且未指明这位“达妃”姓甚名谁。
  然而,大致在这一时期,达妃开始有了具体的姓氏,但仍不统一,有碽氏、洪吉喇氏及甕氏等多说。其中明成祖生母为碽妃说,影响最大。上世纪30年代,傅斯年先生作《明成祖生母记疑》一文,引发了关于明太祖诸子身世的大讨论,吸引了好几位史学大家的参与(傅先生、吴晗、朱希祖、李晋华,还包括频频提供材料的陈寅恪、孟森等先生)。多数参与者均认为(除了朱希祖先生坚持“正说”),明成祖朱棣的生母不可能是马皇后,应定为碽妃。

  来历不明的碽妃,突然一下成了明成祖的生母,顿时名声大噪。朱棣为高后马氏之子,本无甚异议——“反此说之记载,大致皆原于明《南京太常寺志》”。这位碽妃就像孙悟空一样,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这颗石头便是明朝末年出现的《南京太常寺志》一书。

  太常寺是掌握祭祀的衙门,南、北二京都有太常寺机构,南京太常寺负责南京内府及孝陵、懿文太子陵等数处祭祀礼仪。“志”书,是记职掌及沿革之书。《南京太常寺志》不止一部,《四库全书》载入“存目”(指存其书名而不收其书)的,是在嘉靖朝任南京太常寺卿的汪宗元所辑13卷本。一些作者误以为记载碽妃的就是这部书。其实不然,抛出成祖身世惊人内幕的,是沈若霖所著40卷本《南京太常寺志》,该书成于天启三年(1623),今已佚失。

  该书在明末引起人们的重视,主要因为它记载了明成祖的生母为闻所未闻的碽妃,而定懿文太子及秦、晋二王生母为李淑妃(至关重要的周王,则阙载了),而可怜的马皇后,被剥夺了一切子嗣,变成“无出”了。——此为第3“异说”。
  虽然此前民间已有成祖之母为达妃的传说,但多数人还是相信成祖为马皇后嫡出的结论,想不到《南京太常寺志》这样一部记载祀典的志书,竟然爆料说成祖生母为不知名的碽妃,甚至连懿文太子都不是马皇后所出,令人惊愕,所以该书面世后,立即引起时人的关注。如何乔远在编《名山藏》时说:“玉牒出当日史臣所纂,既无可疑,南太常职掌相沿,又未知其据,谨备载之以俟后人博考。”他说这两种书都有权威性,而记载抵牾,把这位历史学家也搞糊涂了,难以决断,便两说并存。

  谈迁在清初修明史,则完全接受了《南京太常寺志》的结论。如在他编纂的《国榷》一书中,建文四年载:“成祖,母碽妃。”该书“天俪”(天俪者,天子之俪)条,亦正式列入碽妃。虚无以考的碽妃在《国榷》这部名著里已被坐实了。
  谈迁的主要根据就是《南京太常寺志》所载太祖孝陵(南京孝陵)享殿内众后妃的位序。
  过去宗庙配享是要排位次的(不单聚义厅要排座次,死人的位次也很重要),规矩是“左昭右穆”,即中间为祖先,其下左(东)为昭,右(西)为穆,依长幼尊卑之序排列,碽妃的地位是“穆位第一”,即位居右(西)列第一位。谈迁在所著《枣林杂俎?彤管篇》中列出了《南京太常寺志》所记明太祖孝陵享殿内神主的排列顺序及与诸王的关系,图示如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