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宫闹鬼——揭秘明代宫廷秘史》
第15节

作者: 皇帝不称朕
收藏本书TXT下载
  王家所传故事中,其中一个讲到:朱元璋兵败,乘夜逃到一家妓馆。难怪朱元璋是一条真龙,到哪里都呼风唤雨。他在妓院呆了一晚,“风雨”大作。第二天临走时于壁间题诗一首,道是:“二之十,古之一,左七右七横山倒出得了一,是为之土之一。”谁也看不懂。后来那位受了一夜云雨滋润的**,居然怀孕了,生下一子(这未必是真龙法力高,把妓馆的避孕之术给破了,韦小宝不知名的爹不是也破了扬州丽春院的咒)。

  直到听说昔日那位后现代主义诗人做了皇帝,才明白他留下的原来是一首谶言诗,翻译过来就是:“王吉妇生子为王。”老妓忙录下壁间之诗,带了儿子来认亲(大概这位皇子也像韦小宝一样,在妓院做了几年龟公吧)。朱元璋有账还账,即命工部造府,封子为王,只是不召见其母。
  前一个代王故事,讲到代王之母对朱元璋说:“人家都说你将来要做天子呢”,已经露出破绽。下面这个故事,没有指明**所生之子为哪位王子,明眼人一瞅也能明白,大约就是代王,是代王故事的一个翻版,或代王故事是该故事的另一个版本。这2个故事的套路大体相同,只是道具略有差异,代王故事里是一个民间预言,而**生子故事则是一首谶言诗。
  中国古代戏剧偏爱这样的题材,道某位贵人落难了,与民间某位民女、贱*暗结情缘,一夜情后,欠下孽债,许多年后,终究破镜重圆,皆大欢喜。这样的故事有何创意?老套得很。其实代王朱桂的身世并不为谜,清清楚楚,他的母亲是郭子兴之女郭惠妃,生于洪武七年(1374),那时天下久已太平。至于为什么这则故事要请代王来顶这口缸,可能因为故事的编者是山西人,抑或就是代王的封地大同之人,他们编故事,是就便取材。

  代王母子平白遭人编排,借现代网络的说法,是“躺着也中枪”。但人们编这样一些故事,并不冤枉朱元璋,朱元璋猎女的癖好,对明初之人似乎不是秘密。王文禄的外公还说,朱元璋经常“微行御女”,拉下风流帐后,总要留个记认,好预备将来相认。只要所生之子年月相合,就封之为王,或者认为养子,至有封侯者。现在许多官员偷吃还要赖账,真应该向老前辈好好学习。

  王家外公说的“养子”,大概就是生封西平侯,死赠黔宁王的沐英吧。据朱元璋自己介绍,沐英父母双亡,在8岁上被他收养,是他的第一个养子,赐名朱文英。朱元璋的养子多不得善终,唯有沐英以功封侯;尤其令人称奇的是,从沐英这辈儿开始,沐家世代以黔国公的身份镇守云南,与明朝相始终,差不多等于朱姓之王了。在整个明代,独此一家。朱元璋一生忌外姓夺他的权,何以独不忌沐氏?有人就猜测,沐英其实是朱元璋与外妇私生之子,不知出于什么考虑,没有公开让他归宗,但好处并不差他的。

  如果前面那两个故事真有“本事”(原型)的话,那么我大胆猜测,那位王子不是代王,而是黔宁王沐英。如果猜错了,沐大人莫要怪我,到底尊驾的身世,也是个谜呵!
  日期:2013-07-09 21:27:08
  还有一个传说,见刘辰《国初事迹》。
  书里说:濠州胡家有一女守寡,朱元璋欲纳之,其母不从。不知胡母为什么不同意,总之老娘不许,琴瑟便不得和鸣。
  大约胡氏是极美的,令多情的朱元璋念念不置。后来听说胡家母女随军在淮安,胡氏还没有再适人(她若嫁了人,那可要惨了),就写信给镇守淮安的赵君用(即赵均用),请他帮忙牵线搭桥。
  诸公还记得赵均用吧?当年他同彭早住等在徐州起兵,兵败后逃到濠州,与郭子兴不合,后来分道扬镳。他在朱元璋渡江次年(1355)的冬天,占了淮上重地淮安。不久为元军所破,逃到山东益都,依附于红巾军将领毛贵(龙凤政权大将)。此人是无信义之人,才稍稍喘息,就把主人毛贵杀害了。但他也没落得好下梢,自己也被毛贵部下所杀。如果他为朱元璋“做媒”事为真,应在1356-57年之间,朱元璋刚刚在建康站稳了脚跟。

  赵均用记忆里的小朱,如今已不同凡响,做了大军主了。他的请求,赵均用不敢马虎,很快他就把胡氏母女一齐送来(胡母肯来,莫非是用强,刀架脖子上路?)。这回是不服也要服了。朱元璋终于心满意足,“纳之,立为胡妃”。
  《国初事迹》是刘辰奉成祖朱棣之命纂辑的,他不敢乱收野史,道听途说,胡写乱记。据现在准确掌握的,朱元璋妃子中有2位姓胡,一位是昭敬充妃(胡冲妃,昭敬为谥),临淮人,至正二十四年(1364)三月生楚王朱桢。其父名显,以功世袭定辽都指挥同知,一直做到都督(一、二品武官)。
  另一位是胡顺妃,乃功臣豫章侯胡美之女(据査继佐《罪惟录?湘献王传》),洪武四年(1371)生湘王朱柏(《明史?胡美传》记胡美之女为贵妃)。
  若再加上濠州胡氏,朱元璋至少有3位胡妃。
  日期:2013-07-10 11:39:32
  17
  战士除了在战场上噬血,也要在床褥间肆其征服之欲。士兵们可以去买欢,甚至去强夺掳掠,而拥有实力的大人们,则可安享趋附者的进献,后宫渐渐充实。
  朱元璋拥有自己的后宫,应该从他受封为吴国公开始。朱元璋在1361年击败他最为主要的对手陈友谅,军威大振,成为江南最有实力的诸侯,龙凤政权乃在他江南行省左丞相之上,益封其为吴国公。不久又加其官为“开府仪同三司、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太尉、吴国公”。并在1363年追赠其三代皆为吴国公及国公夫人。然而无论什么官衔,此时都无法满足朱某之欲了。他在1364年自立为吴王,遂于建康城内大兴土木,营建宫室皇城,后宫虽然才粗具规模,但已经有众多美妇充其下陈了。

  男人总是要有女人的,就像阴阳鱼里的那两条小鱼儿,从未停歇地互相追逐,不管他是圣贤,还是贩夫酒屠。区别只是:圣贤说话文绉绉,把那事讳为“敦伦”;市井人物,简洁明了,一个字:“操!”

  对此,朱元璋并不避讳,但他说过一句话:“(我)未尝妄将一妇子”,说他从未随意非礼占有一个女人,凡占有,占必有道——在我听来,仿佛说“盗亦有道”。
  这话是怎么来的?见于朱元璋令儒臣编辑的《大诰》。诰者,告也;大诰是向全国发布的敕撰文字。其中《大诰?论官无作非为四十三》说:
  “朕当未定之时,攻城略地,与群雄并驱十有四年,军中未尝妄将一妇人女子。”
  这话说的多好,可惜正如你所预料,后面马上来了个转折:“惟亲下武昌,怒陈友谅擅以兵入境,既破武昌,故有伊妾而归。”
  他开始不做好事了。除了朱元璋,谁还能如此惊爆内幕?但他接着又把话把儿转圜回去了:“朕忽然自疑,于斯为之,果色乎?豪乎?智者监之。”

  短短一句话,真是一波三折,“荡气回肠”就是这么来的。如果小学生这样写作文,老师一定要批评他“中心思想”不突出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