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个公司,你能赚钱吗》
第40节

作者: e路狂飙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12-24 16:30:04

  舍得。舍得一词,本是佛家用语,最早出自《了凡四训》,佛学认为,舍就是得,得就是舍;道家认为,舍就是无为,得就是有为;儒家认为,舍恶以得仁,舍欲而得圣。在当代话语中,“舍”就意味着付出、贡献好投入,“得”则意味着成果、产出和认同。如果用商业语言解释,“舍”就是投入,“得”就是产出,“舍得”就是一个投入和产出关系的问题。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很多人在讲,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就在“舍得”问题上,不少人解读为“付出就有回报”,“付出总有回报”,甚至在经营活动中用非常精细化的方式考核产出投入比。在这种思维框架下,投入者不但关注整体上的产出投入比,还特别在意较短时间内的产出投入比,和每一次具体行动的产出投入比,将考核指标落实到了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上面,似乎唯有这样才能做到科学管理,做到资源的最优配置。这种似是而非的理解使得相当多的经营者在实践中进入了误区。实际上,“舍得”是一个总体和长远上的概念,如果套用在经营领域,大致上可以这样理解,“要想获得回报和收益,自己必须主动付出,这种付出应该是大范围的、持久性的;付出之后,有的付出可能会有回报,有的付出可能没有回报;有的付出可能回报时间比较短,有的付出可能回报时间长;有的付出可能回报时间早,有的付出可能回报时间晚;有的付出可能回报的比较多,有的付出可能回报的比较少;单次付出的回报情况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但从总体和长远上来看,这无数次付出的回报会非常可观;我们不能因为某次付出没有回报,或者回报不太理想而放弃后续的付出”。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舍得”在相当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个盈利目的性很强的经营性概念,而我们更应该以一种“投资组合”的积极心态去看待和运作“舍”与“得”。大道至简,触类旁通,在人脉关系的打造上,这种方式同样适用,毕竟人性当中都有讲感情、经不起别人对他好的一面。

日期:2011-12-25 10:43:46

  勤奋。在我国市场经济大潮中,勤奋虽然被官方和正统理念所认可,还是社会的一个主流价值观,但在现实中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在不少人的话语体系中,“勤奋”一词带有明显的贬义,甚至成为愚钝、没头脑、不灵活、卖死力的代名词,事事偷奸取巧、削头钻营和寻求捷径,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勤奋”的本义是指“不怕吃苦,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干好事情,以此得到自我提升和社会认可”。对于“勤奋”这个概念的认知,笔者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大致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读大学之前,受父母教诲和学校正统教育的影响,本人虽然对这个词没有深刻的体会,但还是深信不疑,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根本就谈不上对“勤奋”这一概念的掌握,天天喊在嘴边,那也只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上大学之后直到毕业后两年,受社会上各种反传统思潮的影响,再加上接触到很多靠关系、投机、钻营而取得“成功”的案例,本人原来笃信无疑的很多传统价值观渐渐开始垮塌,甚至认为再谈这些概念就是迂腐、不谙世事的表现,“投机取巧”才是与社会和市场经济接轨。从毕业后的第三年开始,由于因缘际会,笔者结识了年龄长自己不少的一些朋友,开始对众多名人的简历进行研究,并对那些靠偷奸取巧而取得“成功”的人士继续保持关注,另外随着自己实践的深入,对诸多问题逐渐有了切身的体会,最终发现,靠勤奋去发展的人,虽然成功的会慢一些,但要稳当得多,最终能够发展到一个较好的高度,而靠旁门左道去发展的人,尽管很容易取得“阶段性”成功,但几年下来,大多数早已难以找到踪影,剩下的最终的发展高度都不太理想。根据笔者的体会和与朋友们的交流,发现勤奋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只有善于把握细节的人,才能委以重任,才能真正取得成功,而对众多细节的领悟和把握,也只有通过勤奋才能获得;第二、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不断地重复做,这是目前越来越被人们接受的一个道理,但也只有走“勤奋路线”的人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第三、魔鬼存在于细节当中,一些非常实用的技巧和道理,根本就不可能在书本和别人那里学到,只有靠自己努力去不断揣摩,才能真正掌握,没有勤奋努力,火候不到,就难有所获;第四、做任何事情,可能涉及到的问题点都非常多,一两次实践根本就不可能穷尽这些关键点,只有在“勤奋导向”下不断实践,才可能遇到过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自己在这个领域的专业化水平才能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高度;第五、上学都有过做习题的经历,不管老师讲例题的时候理解的如何透彻,如果不做5~10道习题,我们对某些定律和公式的掌握程度还是要大打折扣,基本功不到位,不能很好解决一些建立在简单问题组合基础上的疑难问题,而任何领域的实践都是这个道理,勤奋在其中的作用自然不言而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