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能否认农民、村支书、乡长等等是职业之一种吗?》
第37节

作者: 鄢晓丹2013
收藏本书TXT下载
  接下来,他们把原先宣传队的人员筛选一遍,另外增补了几个青年男女,很快通知到每一个人,到指定的一间仓库里集合,连天连夜开始排练。因为村里不仅要在视察那天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同时还要在“抗旱保苗”期间营造气势,让宣传队发挥宣传鼓劲作用。节目单已经由队干部们商定,唐清明上报公社,公社革委会主任王世光把关,选了选,节目定下来了,主要是唱歌,《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北京有个金太阳》,《社员都是向阳花》,《革命干劲宝书中来》,《丰收歌》,等等。

  诸事安排完毕,唐清明找到罗木匠,说木匠,宣传队在排练,你去唱一下试试。
  罗木匠说,到宣传队唱歌?我的歌不中听,要挨批判。
  唐清明说,这回不是叫你唱哥哥妹妹的靡靡之音,是宣传队为“抗旱保苗”准备节目。
  罗木匠说,这个事我就不懂了,要抗旱,把池塘里的水挑到田里浇浇秧苗,是最捷近最见效的办法,往年也是这么做的,今年地都开裂了,难道让社员对着干枯的秧苗唱唱歌,秧苗就欢实了,就丰收在望了?
  唐清明说,这种话你不要乱讲,让公社的王世光主任听见可了不得,宣传队唱歌是政治任务,这个事你不需要懂,只说你去不去?
  罗木匠说,让我唱歌,有啥好处呢?说完转身欲走。月秀在地头等他,天黑前他们要把自留地里的瓜瓜菜菜浇一浇。
  唐清明喊住他,说木匠,你别走!抽你到宣传队唱歌,是抬举你,你却讲出一箩筐的拐话,这是什么倾向?
  罗木匠明白,队长在揪自己的尾巴,一时哑口无言。
  唐清明接着说,当初村里收留你,没有去你的家乡调查情况,是我们工作不谨慎,但是现在,你作为我们队的社员,我要对你的思想觉悟负责!说着,唐清明从衣兜里掏出一个用白纸片订的小本本和一截铅笔,翻开一页,在上面写下几行字。
  罗木匠探过头去,想看一看,唐清明却将小本本合上了,揣回到衣兜里。

  唐清明说,告诉你木匠,不要觉得自己有付好嗓子能耐就大到天上去了,这个时候,谁跟“抗旱保苗”唱对台戏,都是自取灭亡!
  其实,近一年多罗木匠迫于形势,已经不唱那些哥哥妹妹的靡靡之音了,正憋得嗓子难受,尽管宣传队唱歌的内容及形式都不大符合他的喜好,他仍会答应。刚才他给队长说的那番话纯属多嘴多舌。他已经想清楚了,自留地那点瓜瓜菜菜旱死了不过是饿一饿肚子,这次能到宣传队唱歌,也不仅仅是政治任务,而是罗家向唐家湾靠拢的良机,如果表现得好,全村的人就可能认可他,接纳他,有朝一日他的茅草房或许能搬离那道坡梁,一家三口住到村子里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钱唐村人。

  主意已定,罗木匠跟随唐清明来到仓库。
  宣传队正在排练《东方红》。这支歌广播里每天播放几遍,旋律早已深入人心,可是,宣传队员们演唱的时候,由于本土方言极重,他们不是咬字不清就是跑了调,唱不出应有的效果。
  唐清明挥挥手示意排练的人停下来,说,现在我宣布一个事,宣传队队员今天全部到齐,这次由我本人担任宣传队的队长,负责宣传队全部事宜,罗木匠,哦,就是罗凌云,担任宣传队副队长,指导大家排练和演出,你们要听他指挥……你们继续唱,继续啊!然后他拖一张板凳坐在旁边监督。
  排练的人又齐声唱起来,“东方红,太阳升……”
  罗木匠说,停一下,等等再唱,我们先纠正歌词的字音,比如第一句,“太阳升”的“升”要用鼻音。

  有个队员说,鼻音是什么意思?鼻子能发音吗?不好理解。
  另一个队员说,罗木匠,你就不该当木匠,你该到学校去当臭老九!
  唐清明起身制止,对那几个不服从副队长指挥的人说,你们不要瞎起哄,如果耽误了演出,谁都吃不了要兜起走!
  罗木匠接着指导大家:每个字的读音都有相对应的注音符号,注音符号是一个体系,能拼注所有汉字,其中包括鼻音,鼻音又分前鼻音和后鼻音……从理论上讲太复杂,一时半会儿很难记住,时间上也来不及,现在简单说一下,我们唱到“升”这个字的时候,舌头稍稍卷起,用鼻子顺气,不要从嘴巴里头跑气,后鼻音就出来了。
  唱的人用这个方法试了试,果然歌词就唱准确了。

  按照节目单定下的歌曲内容,宣传队一遍接一遍地唱。罗木匠先对字音进行纠正。然后是统一节奏。然后是确定演唱的声调。然后是调整队员的站姿,细化到了双手搁放的位置,以及口型和面部表情,等等,不一而足。
  临近视察的头一天,宣传队将所有歌曲排练好,拉到晒场上进行了一次预演。罗木匠果然没有辜负队干部及全村群众的热望,宣传队队员们列成一个小方阵,他站在方阵前面领唱,同时担任指挥。只见他将修长的双臂高高抬起,时左时右、时快时慢地挥舞,显出抑扬顿挫的样子。整场预演,指挥灵动的身手,队员和谐的演唱,歌曲清晰的旋律,很有一点专业文艺队的味道。
  这些天,许多村人闲来无事时趴在仓库的门缝边看排练,现在又看了预演,他们就说,那个木匠,不简单!
  罗木匠听见了,谦卑地笑一笑,个中滋味却难以说清。
  在父亲罗世恒的档案中,写着银行高级职员。实际上,曾经,著名的重庆美丰银行有罗家的股份。母亲出身书香门第,是一个教书先生的女儿,平时除了相夫教子,还喜欢演奏琵琶,喜欢搜集整理四川民歌。仿佛是转瞬之间,时局出现改天换地的动荡,美丰风雨飘摇,最终解散,父亲也几乎失去了辛勤经营半生的财富。后来,轰轰烈烈的大下放开始,父亲和母亲舍弃城市的文明生活,回到自贡成佳的农村老家,从事并不擅长的春耕秋割,在乡下艰难度日。他们却没有舍弃对儿子的期盼。罗木匠学名罗凌云,父母希望他的人生能够壮志凌云。他的国文底子和乐理知识都来自父母的教育——所有家事千头万绪,静静埋葬在罗木匠内心深处,是他不能为外人所道的秘密。即使月秀,他也不想令她不安,只告诉她自己的老家在自贡,许多事亦对她作了必要的隐瞒。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必要的隐瞒何等正确!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