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果然很有料》
第15节

作者: 京城说书匠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6-13 21:37:14
  然而,在国富民强,俨然成为“南方之主”的时候,李昪这位皇帝,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小心与谨慎。
  李昪在位期间,所有的大臣都劝告他,赶紧四处征战,先把周围的小国都给办了,然后挥师北上,直接问鼎中原!
  对于这些建议,李昪只是微微一笑,终其一生,他都在休养生息,决不轻易开战,只知道存钱。

  升元七年(943年)八月,李昪突然背上生疮,他自知大限将至。于是,他赶紧找来了儿子李璟,宣布他为新一代皇帝,并说出了那个持续了十几年的“最终秘密”。
  借着回光返照的最后时刻,李昪谆谆地告诫儿子道:“天下诸侯,以北方的中原王朝为死敌,不管他们谁胜谁败,都会南下统一天下。因此,不要把南方小国当成心腹大患,要跟他们保持睦邻友好的关系。这样的话,等咱们北伐中原的时候,这些小国才不会抄咱们后路,给咱们添乱;反之,等中原王朝南下的时候,根据唇亡齿寒的道理,这些小国也会跟咱们联合,共同抵御北方的强敌。
  “除此之外,你一定要记住,自古北上讨伐中原者,没有一个成功的案例。所以,我们一定要厚积薄发,不要轻举妄动。等到北方出现了机会,一定要全力北上、入主中原。到了那个时候,南方小国就会不战而胜、望风而降,天下可定矣……”
  这些话比较长,但是归纳起来就一句:不许对邻国用兵,待中原有变,立刻争天下!
  最后,挣扎中的李昪,他说出了自己最后的遗愿:“儿子,把你的手给我!”
  对于这条莫名其妙的说词,李璟不知所云,他立刻照办。结果呢,李昪照着他的手就是一口,直咬得李璟手指血肉模糊,留下了一个巨大伤疤为止。
  至此,李昪终于留下了最后一句遗言:“他日北方当有事,勿忘吾言!”
  说完,这位在五代十国皇帝“排行榜”中,文治武功远远超过朱温、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郭威,甚至是柴荣的皇帝,终于不甘心地闭上了双眼,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享年55岁。
  一代雄主,就此陨落;而接替他的人,也堪称“一代熊主”!

  日期:2015-06-13 21:49:23
  二世的“辉煌”
  从李璟登基称帝的那一刻起,这位皇帝就骄傲地向全世界宣布:什么叫作“龙生龙、凤生凤”?什么又叫作“虎父无犬子”?这些全都是扯淡!老子就是一个典型的基因突变!
  这位雄心勃勃的南唐二世祖从登基的那一天起,就彻底忘记了父亲的谆谆教诲,还有那句临终遗言(白挨咬了)。
  李璟在位期间,南征北战,四处用兵,接连吞并了闽、楚两国,一口气增加了17个州的人口与资源。一时间南唐军威强盛,众国侧目,李璟的势力和威望达到了顶点!
  然而,巨大的领土,也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从吞并了这些国家开始,这些土地就成为南唐的绝对负担,因为他们总是接连造反,叛了再降,降了再叛,天天如此,根本停不下来!
  于是,为了平息这些叛乱,南唐只能不断地派兵镇压,最后形成了一个超级恶性循环。
  就这样,当南唐深陷叛乱的泥塘,根本腾不出手的时候,那个终李昪一生,都没有出现的千载良机,却如期而至了。
  会同九年(947年)十二月十六日,耶律德光率军攻入后晋首都汴梁,俘虏了后晋最后一代皇帝石重贵,后晋灭亡。随后,因为无法抵挡中原人民的强烈反抗,耶律德光只能被迫离开汴梁。他引军北返,结果病死在路上。
  耶律德光死后,刘知远趁隙而入。他就跟遛了一个弯儿似的,根本没有受到任何的抵抗,就率军冲到了开封城,直接宣布登基称帝了。

  假设一下,如果此时李昪还健在,那么,当这个机遇出现的时候,他会不会全力北上、入主中原呢?到了那个时候,这个天下真正的主人,又会是哪一位呢?
  可惜的是,错过了这么一个大的机遇后,当下一个机遇到来的时候,李璟还是没有把握住,他甚至不理不管了。
  咱们前面讲过,刘知远死后,郭威和柴荣相继即位,他们也几乎把北方闹了一个遍。然而,就在这天赐良机下,李璟却选择了不理不睬。
  虽然此时此刻,李璟已经腾出了手;虽然此时此刻,李璟的地盘里没有一个人在造反;虽然此时此刻,李璟的国土和实力,还是后周王朝的数倍……
  李璟为什么就是不理不睬呢?

  这个原因非常简单,因为此时此刻,这位意欲统一天下的皇帝李璟,已经性情大变了。李璟已经极其厌恶这些“凡间俗事”了,这位皇帝很忙,他非常的忙,他要大力提高自己的艺术创作,并让全国人民都“吟诗赋词”起来!
  在中国的文学盛宴上,李璟的代表作品有《游后湖赏莲花》:
  蓼花蘸水火不灭,水鸟惊鱼银梭投。
  满目荷花千万顷,红碧相杂敷清流。
  孙武已斩吴宫女,琉璃池上佳人头。
  以及《摊破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