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枯荣:一个股民的挣扎沉浮》
第9节

作者: 雷立刚
收藏本书TXT下载
  由于马上要出门,跟贴确实无法一一回复,敬请大家谅解。但我真的感激你们的阅读。
  《万物枯荣》

  14,九七年
  97年2月20日注定是不平静的,因为这天清早,电视和报纸公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于19日夜晚9点逝世了。
  那天一大早,看了报纸上的悼词,单位里只要手头有股票的人,都忐忑不安,有的焦急地盯着传呼机,有的则悄悄打开收音机,手中股票仓位重的,则更是忍不住悄悄去了证券营业部。我虽然股票不多,并且反正是套着的,没有卖出的想法,但也想去现场看看,于是上班上到9点来钟,就悄悄下楼,跨上自行车,一路飞奔到了最近的那家海通证券营业部,才一进去,劈头就见到了蒋处长,我正要躲,已经来不及,蒋处长也看到了我,但他并没有太过严厉地批评,只是很神色很寥落地说:“小雷啊,你什么时候也炒股了,这是条不归路啊,你还年轻,精力放在工作上才会有前途,股票最好还是别炒了。”

  我低头应着,正要说点什么,周围散户大厅里传来一阵喧哗,将我们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引到了墙上的股票行情大屏幕上,只见上证指数以-9.61%的跌停点位开盘,所有股票集合竟价就全部跌停,墙上绿惨惨的一片。原本正要再说我几句的蒋处长,突然闭紧了嘴巴,嘴唇下意识地包住牙齿,微微抖动。
  那时,只听到周围不少散户要么叹气摇头,要么捶胸顿足说:“这下,卖都卖不出去,起码三个跌停,早知道前几天卖了就好了。”过了几分钟,不少跌停打开了,散户们终于有机会卖出了,许多散户赶紧争抢到交易机器前,排着队卖票。蒋处长也迟疑着排了队,轮到他时,许多股票的价格已经从跌停回升到-6%左右,割肉还是不割肉?看得出蒋处长有些犹豫,这时排在他后面等着卖票的其他散户不耐烦地嚷嚷起来:“这位老同志,你到底卖不卖啊?我们还急着要卖,你如果没考虑好,让我们先卖行吗?别占着茅坑不那个啥啊。”蒋处长听了,摇了摇头,长长叹了口气,咬了咬牙,割肉卖了股票。

  然而那天,股市摇摇晃晃地仿佛随时要塌,却又异常顽强地逐浪走高,下午收盘时,竟然由开盘的跌停变成了红盘,紧接着的2月21日,更是大涨5%收了一根光头光脚的大阳线,蒋处长以及许许多多在那时惊恐割肉的股民,被股市残酷而彻底地捉弄了一把。又或许,是被命运开了个玩笑。
  那天之后的蒋处长,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见到我,就再不如以前那般慈祥,经常都是冷冷地板着脸,令我有些摸不着头脑,我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想去问问他,却又无从问起。时至今日,我依然不能完全明白他的心理,但我猜测,也许是因为任何人都不愿意自己最凄惶的那个瞬间,被别人看到吧,尤其是自己的下属。
  那天之后没多久,大概是97年3月初,我们单位计划了多年的新宿舍楼,终于开始打地基了,地址就在省委大院近旁,很好的地段。那些天,打桩机将长达两米多的钢筋水泥桩一根根插入地基,轰隆隆的打桩声在大楼里也依稀可闻。修房子使整个单位的人都亢奋了,不仅每天积极加入讨论新房的自发辩论会中,而且每天晚饭后的散步,大家也散着散着就散到了地基边来。以至于后来工地上不得不竖了块牌子,写着“谢绝参观”,散步大军才有所减少。

  在我们处,最兴奋的当属老童,正是为了这房子,他在单位忍辱负重多年,如今终于看到曙光,如何能不欣喜?那股高兴劲儿,似乎就连股票他也不那么在乎了,为了避免不久后买房子时资金全部被套,拿不出买房的钱,因此老童将多数资金从股市里抽离,只留了很轻的仓位。由于投资少了,于是老童不再每天一遍遍翻看传呼机里的股票行情,脸上洋溢着住房梦即将实现的小幸福。

  然而恰恰就在三月里,97年甚至可以说是那轮牛市最轰轰烈烈的股票上涨行情,却势如破竹地一步步迈向高丨潮丨。连对股票依然迷迷糊糊的我,作为一个并不勤奋的新股民,在毫无证券投资知识的情况下,手中那500股广电电子,在三月初就全部解套,在3月中旬,竟然有了30%的利润。
  那时,我还是非常清醒的,明白这仅仅是因为运气好,而非我自己有什么本事。但是,钱来得如此轻松,让我陡然对股票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决心好好地学习一下证券投资的基础知识了。只是,不学还好,从这一学之后,就逐渐进入了迷途,十余年后的今天,我回顾自己所曾经研读过的厚厚的10多本证券投资书籍,我不能说那些都是错的,但我想说,它们多数都是正确的废话,都是没实际作用的。如果靠着研究投资书籍就真能获得炒股的秘径,那么,股市就不会是“十人入市,最终一赚两平七亏”的铁律了。

  日期:2011-04-12 18:42:08
  15,海尔
  看了几本投资书后,我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决心完全按自己的分析,买一只股票。稀里糊涂赚钱的广电电子,说到底是老童推荐给我的,所以虽然最终赚了钱,我却并没有太大的成就感,我渴望完全靠自己的能力去赢得胜利。
  那时,涨得最好的是长虹,因为涨幅已经极大,我自然不敢买了,想想投资书籍上所说的所谓“比价效应”,我翻来看去,发现同样也生产家电并且名气相近的青岛海尔,价格却比长虹低很多,总体涨幅也小很多,于是,三月底,我将卖了广电电子所回收的3500元,加上自己的年终奖和近几个月省吃俭用新攒的3000元,一共6500元,全部买了海尔。买价大约是20元零5毛左右,买了300股。

  虽然只有区区300股,但6500元已经是我那时的全部,而且又是自己分析后所选择的股票,我的对股市的关注度自然大大增加了,每天都积极了解行情,象模象样地分析来分析去,在家里的电脑上安装了“钱龙股票分析软件”,一下班就研究K线,越来越觉得股票的曲线甚至比女人的曲线更令人着迷。
  就在那时,简潞也找到工作了。一家能解决成都户口的小公司到川大招聘应届毕业生,尽管公司很普通,但在1997年,能给外地生源的毕业生解决成都户口,是很不容易的,因此有好几百人去竞争那一个文秘职位,简潞脱颖而出,被招了进去。尽管工作并不很令人满意,我和简潞依然雀跃万分,因为这意味着她毕业后能在成都落户,我们可以在一起了。

  从那时起,简潞更粘我了,每天都要和我通电话。我们设了个暗号:每次她想我给她打电话时,她就找个公共电话亭,给我办公室打电话,电话响三声,她就挂掉,然后再响三声,再挂掉,这便表明,是她打过来的。于是我按约定不接,然后用办公室电话给简潞打过去,这样可以节省她的话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